宋代香道-发展
宋代是中国香道文化的鼎盛阶段。
宋代,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香料之路”,大量外国的各种香料进入中国,以至于政府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专门设有“市舶司”,掌管包括香料在内的进口贸易。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60682/adbe19c36a55df48.jpg)
香道文化也从皇家贵族、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阶层,宫廷、祭祀、婚庆娱乐、茶馆酒楼、画廊寺庙等各类场合用香频繁,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出现了《洪氏香谱》之类关于香的专著。
宋代的航海技术高度发达,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比前朝更加繁荣。体积庞大的商船把南亚和欧洲的①乳香、②龙脑、沉香、③苏合香等多种香料运抵东南沿海港口,再转往内地,同时将中同盛产的香料运往南亚和欧洲。可以说,宋代是香的盛世。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60682/1dc7c38bc2f9a185.jpg)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政府设市舶司于广州,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又陆续于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密州(今山东诸城)设立市舶司。市舶司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宋史·职官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初置香药榷(què )易署,当年获利三十万缗。当时,市舶司对香料贸易征收的税收甚至成为国家的一大笔财政收入,足见 当时香料的用量之大与香料贸易之繁盛。宋朝政府甚至还规定乳香等香料由政府专卖,民间不得私自交易。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60682/ffe83c235937cbe7.jpg)
宋朝内廷设有香药库,属太府寺,宋代祥符年间置,“在移门外,凡二十八库”,真宗曾御赐诗一首,为库额,曰:“每岁沉檀来远裔,累朝珠玉实皇居。今晨御库初开处,充尤首宜史笔书”(《内香药库诗赞》),并设有库使、监员及押送香药至内库的官员,掌出纳外来香药、宝石等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60682/7106e27677320440.jpg)
本文摘自 余悦主编的《图说香道文化》
①乳香,为橄榄科常绿乔木的凝固树脂。因其滴下成乳头状,故亦称乳头香。为熏香原料,又供药用。
②龙脑,龙脑树树干中的一种有机化合物。白色晶体,有类似樟脑的香气。也可用人工合成制得。中医学上称“冰片”。有旋光性。主要供药用,有清热、止痛作用。
③苏合香,金缕梅科乔木。原产小亚细亚。树脂称"苏合香",可提制苏合香油,用作香精中的定香剂;亦可杀虫,治疥癣;中医学上用为通窍、开郁、辟秽、理气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