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新书《笑话方法论》出版之前,出版人问我,要不要找一些名人来写一些推荐语之类。如果不写推荐语,起码让他们“隆重”推荐一下,把他们的名字印在书的腰封或是封底上等等。
尽管多少认识几个名人,我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这种做法。一方面的原因,是不想欠下别人的人情。人情往来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我不介意。可是借他人名气这件事,并不像请客吃饭一样可以礼尚往来——既然你要仰仗对方的名气,对方就无须仰仗你的名气。这份人情,只能通过别的方式来还,多少有些麻烦。
另一方面,以我这几年读书的经验,即便满封面封底都是各种腰封名人的推荐,对于书的销量也未必有多大的作用。我知道有不少作家,名字轮番出现在彼此出的书的腰封上,那些书该滞销还是滞销。我也经常留意一些书籍打折处理的消息,在一些折扣仿佛低到尘埃里的图书封面上,常常看到社会各界各种闪耀的名字。这种名人推荐有点像道士的符,是否真的能发挥作用,只有鬼知道。
于是我也思考,一本书,卖的究竟是什么?是作者(或推荐者)的名气,还是书的内容本身?
有一些书的作者很有名,而作者的名气并非来自于写作领域。对销量起作用的,主要是作者的名气而不是书里写了什么。换句话说,作者即使不出书,而去销售某种商品,也仍然会有追随者买单。
而我对自己作品的期待,则恰恰相反。我希望读者只是在书店翻看了一下我的书,或是在网上读到了一些书中的片段,觉得这书不错,就作出购买的决定,而不去太多考虑作者是谁。这就是我的写作态度,我希望读者们对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不是作者本人感兴趣。
古代传下来的瓷器、红木家具,一件件都很精美,但没有人知道创造它们的木匠是哪位。人们也不需要知道它们的作者是谁,只需要凭感觉就能判断出,这东西很美。
写作是一门技艺。任何技艺持有者的首要任务,是不浪费材料。一个好木匠,手艺要能配得上价值连城的红木;一个好厨师,要能尽可能地发挥出食材的美味来。这都是基本的职业精神,大多数人去饭店吃饭,主要是要求饭菜要可口,而不会在意菜是谁做出来的。
这样的要求,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也一样。小说家面对一个绝妙的题材时,如果自己的写作技艺无法把故事写得引人入胜,就浪费了好题材;一个编剧的技艺,要高超到足以将小说的精彩以剧本的形式呈现,才不致于埋没优秀的原著;一个导演,则要尽可能地拍出一部扣人心弦的影片,才不致于浪费了出色的剧本。
任何技艺都需要磨练。写作的技艺与别的手艺一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只有当自己的技艺日臻成熟,才能在面对各种题材时,做到游刃有余。
我写作的技艺,一直都在磨练。写作《笑话方法论》,面临的题材是“笑话为何好笑和如何创造笑话”,我自信通过我的手艺已经很好地将这个题材呈现给读者们,于是就不再需要找名人们推荐。相反,我自己创造了一些“名人推荐”,印在封底上。我想,这比千篇一律的名人推荐要特别多了。
《笑话方法论》封底坚持日更,每天9点到10点之间发文,欢迎交流。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amumum。
想与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请点击我的私密群招募。
前一百名入群者赠送我刚上市的新书《笑话方法论》一本。
如果你写了《笑话方法论》的书评,也欢迎点上方链接到该专题投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