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想法简友广场
【课例学习】听《红楼春趣》札记(下)

【课例学习】听《红楼春趣》札记(下)

作者: 山中雏菊 | 来源:发表于2023-06-10 21:55 被阅读0次

    四、置换版本,初识知己

    1.借助资料,了解版本

    预习的时候,有很多同学发现他们读的《红楼梦》第七十回,跟课文中的《红楼春趣》有很大不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出示: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的原著,问世后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红楼梦》的后半部分,由于某种原因已经失传。现在看到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由无名氏续作,由程伟元、高鹗整理而成的。

    因此,《红楼梦》就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个叫“脂本”系统,就是根据曹雪芹原著的前八十回,保留脂砚斋评语的各种《红楼梦》版本;一个叫“程本”系统,就是加上无名氏续作的后四十回,由程伟元、高鹗整理而成的各种《红楼梦》版本。

    默读资料。

    指名回答获得信息。(一个是脂本,一个是程本。更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是脂本,课文《红楼春趣》是程本)

    2.聚焦黛玉,体会“不忍”

    过渡:同样是放风筝,脂本跟程本有哪些不一样呢?大家还记得吗?在《红楼春趣》中第一个提议放风筝的人是谁?(林黛玉)

    第1个把风筝放走的人也是林黛玉,但这是程本写的,脂本不是这样写的,我们边看边听——(出示并播放音频)

    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刺响,登时矍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儿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婴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红楼梦》,曹雪芹著,无名氏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第974~975页。)

    根据资料,我们可知,第一个放走风筝的人是(紫鹃)

    放风筝就是放晦气,黛玉为什么不忍?

    齐读黛玉的话(课件上凸显)

    黛玉是怎样的人?孤苦伶仃,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心思细腻,正是这样的黛玉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齐读: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

    当黛玉这样说的时候,他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并播放背景音乐

    看着在空中飘飘飖飖的美人风筝,黛玉心想:——

    走进黛玉的内心,用心倾听黛玉的心声,想到风筝一旦被放走,它可能会——它可能会——它还可能会——把你听到的心声写下来。生想象写话诗,巡视中给优秀作文打上五角星。

    反馈读优秀的文章。

    3.猜想宝玉,初识知己

    过渡:那么,听到黛玉这样说,在她身边的宝玉可能会有什么反应、什么表现呢?我们的课文《红楼春趣》,也就是程本《红楼梦》,并没有写宝玉如何反应。但是,脂本《红楼梦》却有写到。我们边看边听(出示并播放音颜)

    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红楼梦》,曹雪芹著,无名氏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第975页。)

    宝玉想的和黛玉的几乎一模一样。

    一个人懂另一个人的心,那么这个人就是另一个人的知己。(板书:知己)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例学习】听《红楼春趣》札记(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fx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