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教育名家在一起——暨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

与教育名家在一起——暨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

作者: 静静_36cc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22:14 被阅读0次

  在这樱花灿烂、油菜花黄的4月,我们迎来了“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与教育名家在一起——暨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4月12日上午,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都说他是一支粉笔走课堂的“怪老师”,俞老师真正用一支粉笔,简简单单的几个教具图片,就把学生带到了分数的世界里,并且把学生活得明白的那些事儿——用语言文字能说明的事情——用数学来表述。什么是数学?我想这就是数学,数学的魅力就在于用“数”这个永恒不变的知识来阐述和改变世界,清晰地呈现学生的认知!

与教育名家在一起——暨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第二节课是姚铁龙老师带来的游戏数学,姚老师团队开发的游戏软件进课堂,诠释了有趣的数学游戏带给孩子们智能学习的新起点、新高度!

与教育名家在一起——暨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4月12日下午,顾志能老师的《线段、直线和射线》,课的开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用四次画直线,不断设置和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反复盖章的过程中确定直线的特征,从模糊的认知里暴露学情——在懵懂的认知里进行思维碰撞——在不断清晰的概念中建构模型,演绎了学习数学的全过程。

      柏继明老师的课堂,真实感人,从生动的电影画面走到真实的数学课堂,研究和解决可能性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又从生活中的中奖问题,对学生进行 生活教育,充分体现了育德树人,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行动学会过生活!

与教育名家在一起——暨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4月13日上午,《四维图形长什么样?》这节课,施银燕老师着实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未知的领域里。课前施老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课的开始施老师用规律揭示学数学要“从不同的背后找相同”,那么四维是什么样子的?施老师在“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的理解和解释中,想象“体动会成什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接着从“点、线、面、体的运动数量”上找到规律,用规律解释数学的方式把我们带到看不到的,想象不到的地方,一起在那个“超长方体”的领域走上一走,给全场的老师带来无限思考和质疑,台上台下的互动使我们忘记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我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数学本应回归数学。

  施老师的讲座《生长性数学的实践与探索》,站在更高的格局看数学,从整体看未来,高观点下放教数学,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数学观。

与教育名家在一起——暨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张扬、霸气的徐长青老师的一节《嗨 数学—分数的意义》,利用一副扑克牌的生活模型,逐渐暴露错误—修正错误——导引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他的“从简约数学到简约教育”的讲评,深知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站在更高的格局看孩子,所谓“登高望远、深思远行”才能“立德树人”,数学更应该从实验性学习走向实践性学习,用实践研究的行动做实验,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更高更远的道路行走,我们要把学生送的更远,走的更高,教师必先行。

  好课堂要有好感觉,感——即外在(幸福感),觉——即内部觉悟(慧觉)(我理解为内涵)。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代入感,使学生有获得感,学生有了获得感就会得到成就感,师生才会有幸福感;学生带入感来自直觉,即本能;获得感来自知觉,即数理逻辑;成就感来自学生的批判和质疑,及反思能力。

        知识无国界,教育有方向。简约教学做我们约简的教学。

 

与教育名家在一起——暨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唐彩斌校长利用信息技术——AR技术,探索面动成体的教学,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想象中解析面动成体后的现实感,使学生准确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旋转后形成的立体图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在解决富有挑战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变与不变”的比较过程,进一步探索变化规律,给大家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与教育名家在一起——暨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4月14日上午,最后压轴的华应龙老师带来的《表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他的主题是“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他的课真实、感人,在课堂上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小组学习,小组出现第一名时,让组长传授经验,同时也让做得不好的小组组长讲述为什么不是第一,出了什么差错,即使是在课堂上暴露了小组合作的错误行为,组长在课堂上哭了,但是这个哭是为了以后的少哭和不哭。在课堂上更多的呈现真实的一面,老师是如何一步一步进行真实的教育,华老师的课堂很真实,也很直接,这种直接正是体现了华老师的应变和处理。

        华老师指出“好课如初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给自己的感觉是美的,感受是温暖和有爱的,这样的课堂能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滋润生命,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美好的生命,让生活更美——《等着就好》。

 

与教育名家在一起——暨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第二节是刘松老师的《倍的认识》,在课前互动环节,刘老师的每一个指向都很清楚,讲话要完整,要反问“你们听明白了吗?”“我为什么要你说三遍?”每一句话的指向都有其目的性。刘老师指出课前互动环节的设计:“动了不如不动”“动了等于没动”“动是为了更好的动”。刘老师的讲座中提到:学习是与生俱来的,人天生就是爱学习且会学习的,当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存在时,就是为了让儿童在新旧经验之间发生更好连接,所谓“更好”,指至少要比他完全自主的学习更快、更多、更有意义,而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更想学、更会学。

  在本节课中刘老师对他的课做的课程整合是数学知识的整合,是贯穿小学数学乃至数学学科、课程思想的整合,并对课程的整合进行拓展延伸,对于未来教师的教育有了更高、更深层次的拓展:未来教师是读懂孩子需求的分析师;未来教师是重组课程的设计师;未来教师是连接世界的策划师。

      本次的学习提到更多的是“前测”,更多的专家在前测中进行的研究,在课堂和学生之间选择了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快速到来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不再是只是知识,不再是运用数字计算来讨生活的机械工,他们的格局应该更高、更广,更能胜任10年、20年后的时代。往前看,我们的教育更有广度;向下看,我们的教育更有深度。 这更贴近了此次研讨会的的主题——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做有深度的教育者,做有广度的引领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教育名家在一起——暨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lm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