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生里的某一刻》,张春写的,这本书写得很有趣,很日常的生活细节,但能戳中你的你的笑点,为这个作者的有趣而会心一笑。但又会用轻松的文字,让你心情沉重起来。在《一生里的某一刻》中,善于创造故事的张春用异于常人的敏感与开朗记录了她生活中的吉光片羽:在厦门冰激凌店“晴天见”的动物、植物、客人和孩子们,真实存在于她生命中的可爱的朋友们。她也用发自肺腑的深情书写与家人和朋友的羁绊,描摹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人生场景。她更用最大的诚实与勇敢,记录了她与抑郁症同行的日子,带给许多人抚慰与勇气。
如果不是之前去曾厝安!恐怕对这篇文章就没那么多感同深受。那里是一个浪漫的地方,又很文艺范,我去时距离现在己有快十年了。现在的节奏那么快,高楼大厦越盖越多,不知道那里又产生了多少变化。记得那时,走在街头,会看到一些很有意思的小店,满面的墙都是留言条,每一个人的感叹,想法,记忋留在了这里,看着不同的字体,很真实,很有趣。
那时有很多民宅,装扮得很别致,选择住在这里,也是因为便宜啊。那时和朋友一起,俩人拖着一个行李箱,晚上十点才来到预定的民宅,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我们俩个女生竞一点也不害怕。当时,还为没订到网红民宅而略显失望。
在这里玩了几天,后来我和她一起去了鼓浪屿,坐在船,上了那个岛。走走拍拍,当时最大的感叹,就是觉得这里的空气好好啊。
玩了几天,我们就回去了。现在和我结伴同行的她,己结婚、生子,消失在了我的朋友圈里。以前总想快点去远方,换工作,多挣钱,等现在回头看看,那时的自己还是太浮躁了,以为会长久的朋友或生活,其实很短暂,在我的生命长度里,短到不行,早知道,那个时候应该少些计较,多些珍惜才是。
我很喜欢这个作者的文笔,她在生活中应该也是很有趣的,很细腻,也很感性。人长大了,特别是结婚之后,似乎就变得成熟起来,又世故,看着这些文字,很羡慕她,能体会到一些童真在里面。多好啊,希望我们不管年龄怎样增长,始终能保有一丝童真和童趣,这样应该就不会觉得自己老了,也不会觉得生活沉闷了吧。
我摘抄了书中一些喜欢的片断:
比如,一起烤肉时,我不断教导她该翻面了,该抹油了,该吃了。她突然郁闷地大喊:“让我和我的肉自己待会儿!”这个情景我想起来就要笑好几分钟。
这个神经病虽然伶牙俐齿,思路敏捷,我却从未见过她用这些技能刻薄他人。即使是非常生气的时候,她居然也只是骂别人“连狗都不会爱你”。这算骂人吗?我觉得那个人也震惊了。最焦虑的时候就大喊一声“啊!”,把裙子举到头顶然后又放下来,若无其事地去忙别的。有时我觉得乐乐要是可以不那么体贴就好了,把对世界的善意再多留一点给自己。
生活难道不是本来就应该经历无数敷衍和毫无意义吗?一个人如果并不敷衍,总在把这些东西拾掇好,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难道不会成为一个被充塞到爆炸的人吗?
我们是在一个咖啡店说的。kYra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让我有勇气在公共场所说英语。当我发微信拼错单词时,她照样能会意。当我念错时,她会纠正一下。如果我的语法乱七八糟,她就当根本没发现。如果我实在连错的都说不出来,她就掏出手机打开汉译英的软件,叫我在上面打出来给她看。她说,朋友之间不需要把每句话都说对。
42岁的这天晚上,她照例又开了派对。这次我去了。kYra见到我,张开双臂喊出她讲得最好的一个中文单词:“阿春!”然后紧紧拥抱着我。这也是她教给我的一件事:久而深的拥抱,可以传达很多情意。最开始被她拥抱时,我还不明白心中升起的那种陌生的感觉是什么。后来才渐渐明白,那就是贴近一个人的感觉,她用身体告诉你:我喜欢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