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我去参加了李雪(心理导师)的一次晚间工作坊,主题是“真相与自由”,收费是600元一人。
活动6点半开始,我因为没安排好时间要赶稿改稿迟到了一个小时,只听到了后半部分,即使如此,还是看到一些精彩的讨论,也有一些收获和启迪,想如实地记录下来。
1
活动在一个咖啡餐吧的二楼,我拾级而上,旁边的摆设营造出些许禅意。
我拾级而上,旁边的摆设营造出些许禅意。走到举行活动的房间门口,听到一阵阵笑声,我怀着好奇心推开大门,看见近一百人席地而坐,而他们的前方,是一个清丽脱俗的美女,穿着设计时尚优雅的米白色吊带长裙,一头柔软整齐的黑色卷发,上面轻轻地斜戴着一顶黑色贝雷帽,散发如明星般的气质。
这给了我一点小惊喜,没想到李雪会是这样的形象,在随后的交流中,她自信又幽默,温柔又有个性,呈现出了让人很舒服的状态(有趣的是,如此接近“女神”的外形、打扮和气质,稍后却被一个年轻男孩挑衅说“并不觉得美”)。
我其实不是很了解李雪,也没看过她的照片,只看过几篇她的文章,知道她是武志红的前女友,我只是因为关注了她的“初心心理”公众号,正好看到她发布的晚间工作坊信息,我觉得可能会是改变自己心理模式的一个机缘,也想多增加一些新体验,所以就报名参加了。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本文只是粗略记录我所听所见所想,很主观,也不严谨,希望不会有人跟我细抠言词准确与否、专业与否。这文章也比较长,也没时间讲究技巧,但是我想,能记录,总比忘掉好,写作,就是记录而已,我不求什么,只求记录我的人生体验。
2
前面的一个小时,估计李雪是讲了她的觉醒体验,我没听到,不过可能跟她在“初心心理”发布过的文章(《开悟觉醒四日游》http://chuxin.ebseek.com/article/articledetails.aspx?articleid=212)比较接近。(散场后我听到其他人说,李雪讲得比较散,没有针对一个问题做很长的详细论述,或许这也体现了她的“自由”精神吧。)
我看到的部分,基本上是观众提问,她回答。虽然我也没有机会提问,但是从这些一问一答中,也很有收获。
我刚到的时候,听到她讲,与孩子在一起,更能达到那种“临在”状态(我想就是在当下的、流动的状态吧),而跟老公是比较难的,所以多和孩子一起,让自己与孩子连接,从而得到安宁的情绪,然后再以这种稳定状态与老公交流(大意如此)。
对此我有一点认同,确实一般男人好像总是在焦虑自己的压力、工作,要不就是沉浸在自己的娱乐里,基本不会有兴趣主动想跟你交流,更别提专注地看着你,跟你一起感受当下了。(幸福美满、交流顺畅的夫妻就别跟我抬杠了哈)
如果你太执着于某一刻要跟老公(其他人也一样)有很好的交流,那基本是会失望的(往往是你想打开心灵时,对方紧锁大门,当对方偶尔打开门,你却已经没兴趣)。
还不如专心地跟孩子玩,看见孩子,在与孩子情感共鸣的时候,感受那种快乐。因为三岁以下的孩子是绝对愿意与你交流,愿意看着你,对着你笑的。
后来她又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大概是,让老公好好挣钱就行了,不要向老公求温暖,要向社会求温暖。
这里也不要想歪了,我的理解是,其实一般的普通老公(主要是七年之痒之后的老公),可能是没有给你情感温暖的能力的,要不是不懂,要不就是没有余力,他们完成家庭责任就不错了,如果你老想要老公给温暖给爱,你会失望会痛苦,还不如自己拓展社交和爱好,在其他的良性人际交往中获得情感流动的快乐,而且彼此之间没有责任义务捆绑的人际来往,反而可能会表现得对彼此更友善和更容易互相感激、珍惜(我指的是正常朋友来往,不是那些暧昧出轨哈,此外,通过爱好得到快乐,无论是旅行、运动、美食、欣赏艺术、做手工、画画、弹琴还是其他,都可能是比较靠谱的方式。至少比总想去一个人身上索取爱、关注、互动,要靠谱得多)。
当然,并不是说,要完全放弃与老公的交流。只是说,不要太聚焦在这个事情上,太执意想要一种理想化的交流,会给对方太大压力,而自己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而且也要去理解对方,了解他的处境和压力,不能只想着自己。
3
当晚有很多人提两性、夫妻关系的问题,我很惊讶地听到,原来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的老公或者男朋友情商低、傻、做事不力等等,会对自己老公指手画脚。
包括李雪自己,也好几次举例说,她以前跟武志红恋爱时,总觉得武志红不够自己精明能干有商业头脑,总想去帮他谈判等等,她将此称为“阉割男人”,而将自己称为“拥有假阳具的女人”(大意如此,请不要抠字眼哈,因为我没有做笔记),她的解释是,因为自己觉得妈妈很弱小,所以想让自己强大一点,想成为妈妈的妈妈,所以就会有很强的控制欲,就会想“阉割男人”,剥夺男人对事情的自主权和感受力。
她还举了好几个自己“阉割男人”的例子,比如16岁时爱上一个男孩,却只想跟他比拼智力,后来分手了;在听心理课程时,很喜欢让男老师出洋相,即使上课时看到身材性感如“行走荷尔蒙”的外国男讲师,她也会很想指出他的逻辑错误来KO他,结果被猛男的几百个女粉丝KO;一个朋友找了一个比自己女儿还小的女朋友,本来挺惬意,她却跑过去跟人家说你没有乱伦焦虑吗、不懂的话我告诉你是怎么样的,吓得人第二天就跟小女友分手了……
另外一个年轻女孩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这个女孩身材高挑、打扮时髦,她也说她总是在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后,就会挑茬,老觉得男友这不行那不行。
而一个30多岁的女人则也很着急地问“总觉得老公很糟糕很无能怎么办”。
这让我大开眼界,虽然现场的观众也有两性关系处理得好的,但是原来这种“阉割男人”“指责男人”“对男人不满”的心理是非常普遍的(在上一代人中可能更明显更严重,因为这一代人还会看见这种问题、会反思,最终一部分人会觉醒)。
对此,李雪的回答是,你想要什么?你想要自己是对的,还是想要幸福,想要和谐的夫妻关系?
她说她会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就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做法。
具体来说,就是反着说话。
比如她的一个男性朋友很吝啬,她就夸奖他很大方,那他就真的请她吃饭了,她说她在与上任男友的关系中还没有机会用这招就分手了,但是她在各种关系中都应用过,很有效。她相信用在老公身上也一定会有效,只要别夸得太假。
她还举例说,一个男人好不容易想到给她端了一杯冷水,虽然她只喝热水,但是她还是各种感动表情上身地夸他很会照顾人啦很绅士啦等等。
4
李雪说的这些方法,虽然也不算新鲜,但是确实还是很实用的。
人都喜欢被夸奖被肯定,你夸多了,对方可能就真的变成你说的那个样子,而你总是指责对方怎么不好,对方真的也很容易就变成你讨厌的样子。
你想要什么,这个问题会惊醒我们,我们是应该围绕自己想要的去积极行动,还是一直沉浸在自己得不到的痛苦或者不如意的烦恼之中?证明自己是对的,真的那么重要吗,有意义吗?
你聚焦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这与《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里的一些观点是类似的,老去关注那些消极的方面、失败的原因,还不如去关注一下那些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的经验,去想办法让自己达成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的关系状态。
(而我个人的体验是,如果想办法通过写作、画画、社交和各种娱乐来多积累一些能让自己快乐自信的体验,就不会经常想指责别人、阉割别人,指责别人的背后,很多时候真的是因为自己对生活不满意、因为自己的格局小、眼光和生活狭窄。
当然,这背后,还有很多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对别人(老公或家人)有过高过多的期望、不擅长处理期望与现实产生落差时的失望感,还可能是因为自认为很聪明、不能忍受别人愚蠢等等。
我想,最根本的,还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思考、实践来改变及拓宽认知,才能彻底让自己思想、格局、行为模式升级,升级后这些就不算什么问题了。)
5
说到这里,先说点好玩的活跃一下。
前面不是老提到“阉割男人”吗,有个勇敢的汉子就大声问“怎么样把被阉割的蛋蛋拿回来?”,全场大笑。
李雪说,那要看这个男人想不想了,有时男人也是自愿被阉割的,自愿让渡出自己的一些权力,“阉割”是男人和女人的合谋。
而李雪提到自己很喜欢挑战男老师时,一个男孩也跳出来说,自己也很喜欢挑战权威,他说“你觉得你是女神,可是我不觉得你美,除了笑起来时比较好看”,李雪淡定笑着看他,说,“真的吗,你靠近点看,近点,再近点”。
后来这男孩说起了自己的一个问题,他是出国留学过的,观念很开放,但是当他真正爱上一个女孩,他却发现自己也有处女情结,很希望自己是她的第一个男人。
李雪很平静问,我不知道处女情结是怎么样的,你可以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男孩说,就像一根烟,男人们希望是自己抽第一口和最后一口。
李雪说,哦,我明白了,你想完整地拥有这个心爱的人。
就像我们曾经想完整地拥有妈妈。
李雪后来说,这个一问一答,正好可以作为“不评判”的例子,她只是聆听男孩的感受,只是看见他,而没有要评判指责他的想法。
同时,她也解释,男孩不需要因为自己有这种情结而觉得自己LOW或者不好或者纠结,不要与自我评价捆绑在一起,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只是想完整拥有妈妈的愿望在一个狭隘的方面呈现出来了。
这个想完整地拥有妈妈的说法我不太理解,也复述得可能不准确,但是我感受到了“不评判”这种心态的好处。
或许,不仅对别人尽量“不评判”,对自己也应该如是。
看见和感受就好。
指责自己和指责别人,都没有意义。
看见了自己,你就会知道该怎么做。
看见了别人,你也就理解了他。
(活动场地旁边的蝴蝶装置,前天正好看见朋友圈一个人说,蝴蝶的一生很特别,她一直在追问自己是谁,并且通过探索和蜕变真正成长为自己)6
一个妈妈提问说,她因为上班累,很想早上睡多一点,所以她有时会迟了送小孩去上学,但是老人家对小孩迟到很有意见,她很困惑,到底她应该按自己想法多睡点,不管老人家意见,还是应该强迫自己早起呢?
李雪说,你这是一个孤独的问题。
只有你自己在想,在烦恼。
你可以协商,跟老公,跟孩子,我不知道结果会是怎么样,或许老公会说那我来送小孩上学吧。
那个妈妈说,其实上午也可以让老人送,但是因为下午是他们接,我会觉得如果上午也让他们送,他们会很累,我也内疚。
李雪说,这也是你自己想的,你有没有问过老人,你们送小孩上学累不累?
对这个问答,我的感悟是,很多问题,都是自设绝境,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困境,其实无论是什么问题,都可以找人协商,与他人一起想办法解决,即使不能完美解决,也会比一个人瞎想烦恼来得更好。
7
第二个妈妈说,她一直看李雪的文章,也一直用其“爱和自由”的理念去教育孩子,可是最近孩子出现的问题让她很困惑。
孩子6岁,即将上一年级,但是他很不喜欢上学,觉得上学会很不快乐。他总觉得在幼儿园的生活很不如意,比如他不想午睡,后来老师允许他不午睡,他又觉得一个人不午睡好无聊,想有人玩。
李雪问,那你是怎么回应他的?
这个妈妈叹一口气说,唉,我只能说,你说的很对,但是我也没有办法呀,我要工作呀,你不可能不上学。
李雪回答,你这也是一个孤独的问题。你只是自己一个人在纠结。
这时,李雪在她面前蹲下来,很专注地看着她,很温柔地说:其实,小孩可能只是想任性一下,想被你看见,想你说,没关系,妈妈永远爱你支持你,我愿意跟你一起来想办法,看看是不是能让你舒服点、快乐点。
当看着如此专注温柔的李雪,我也感受到了她想表现出来的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我甚至有点眼眶一热,我没看见过这样的画面,原来,这种爱是这样的。
我想,孩子这些问题虽然也可能有其他原因,但或许,如果妈妈真的能这样表现出愿意跟他一起努力,即使不能解决上学的问题,但是孩子的心里会很温暖很放心,至少他可能会没那么抵触上学了。
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彻底解决问题,重要的是你的态度,你的爱的支援。
(引用一段《少有人走的路》里的与之相应的文字:他们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我以前常常会觉得问题无解,会觉得没有办法,会觉得陷入痛苦绝境。
现在我明白,不,那不是真相。
真相是,一切题目都有解。
即使没有解,也不必纠结。
还有一点就是直面痛苦,不要再推到他人身上。这是李雪之所以觉醒的关键。
我刚刚也发现《少有人走的路》里也提到了这点。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不逃避,迎上去,很多问题或许会迎刃而解。
就像我补牙,我去感受那痛,迎接那痛,居然也不觉得有多难受了。
8
提问的人还有很多,可是时间到了。
李雪和一些留下来的观众合影,我也在旁边打酱油。
近距离观看,她好像是素颜,或许是很巧妙的裸妆吧,总之,很美,五官生得都精致恰好,神情从容自信又柔和,笑起来特别灿烂可爱,身材偏瘦轻盈,刚才说她不美的那个男孩也兴奋地围过来,想提问,并且承认她美了。
(我回来上网搜到她以前的照片和视频,她跟以前的气质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她的眼神也会闪烁不安,她那时的打扮也没有呈现她的最美最佳状态——每个人都会成长呀,女神也不是天生的,即使天生有美貌,那气质也需要后天去探索养成——每个人,都曾经是丑小鸭,每个人,都可以长成白天鹅)。
有一些可能跟她熟悉或者很喜欢她的女观众,主动跟她拥抱,她也很认真专注地回应,两人深深抱着,持续好几秒,这也是我没有见过的。
9
你可能看到我把李雪说得很完美,当然我不会盲目崇拜,也不了解真正的她,我只是觉得她这个晚上真的表现很棒,而且给目前的我很多启发。我最大的收获,一是知道了破解困境的方法就是协商交流,二是发现了有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不是我独有的。
比如总觉得自己缺乏爱、总怀疑自己不值得被爱(像李雪这样拥有美貌、学业出色的人,居然曾经也有这些体验,也会觉得自己不被看见和接纳),还有爱指责别人,还有一种受害者心态(别人的行为造成了我现在的心理),这些都是普遍的,而且很多人与父母的关系都不好,都在困惑纠结。(相比起来,我其实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问题小得可以忽略,尤其是看到这一切之后,会觉得这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至少让我明白,我不需要去评判我自己,我看见自己的感受就好了,这些都是正常的符合人性的,现在我好像已经超越这些心理,但即使我还未彻底走出来,那也没关系,不要指责自己。
指责只会让自我改变的动力消失。
只有爱才能成为自我改变的最大最强动力。
当然,我现在明白,不需要追寻某一个人的具体的爱,也不需要在一个人身上得到所有的爱。
就像《少有人走的路》里面说的,获得爱的方式有很多。
即使有的人童年不幸,他也可以成长得很好,因为,他可能通过某些方式感受到了爱,不管是通过大自然,通过信仰,通过艺术,还是通过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
道路并不只有一条,条条大道通罗马。
不钻牛角尖,你就不会被限制。
李雪说,你的心理总是在上演各种角色,只要格局升起来,你就会看见你在自己演这些角色,但是不要受这些角色限制,你要知道,那不是真正的你,当你不受限,你就获得自由(她提到量子态等有趣的描述,具体论述可看她的文章http://chuxin.ebseek.com/article/articledetails.aspx?articleid=212)。
我想起,六年前我也曾在一个艺术空间开过交流会,当时我的主题,也是角色,我说,我们可以假装自己是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上,扮演各种角色。
我们可以经常从地球上方看自己,这样,所有事情,都会显得没那么糟糕。
所以,看到这里的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剧本是什么样的了吗?
要不要改写?
像凤凰花那样毫无顾忌地热烈开放一次吧!
网友评论
期待作者继续更新佳作,将继续关注欣赏,也期待各位围观的朋友关注我们的专题和「舍得_之间」
http://www.jianshu.com/c/a4fe06087cf8 欢迎投稿 分享爱与智慧 感恩支持
同样是关注自我的,有一人是真的关注自我,有些人只是在关注自我的利益,被包裹,被蒙骗。谢谢作者的分享,让我知道了初心心理。
生活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