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的外孙正在上幼稚园中班,家里有一个专属于他的书柜,上面排列的书大多是英文书。我问他,“这些书你读过吗?”他点点头说:“是啊!”我以为他是吹牛,随便抽出一本英文书让他读,他真的全认识。我再拿出来一本诗书让他读,他摇摇头说:“没兴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5903862/7009d3b0dc225f37.jpg)
女儿告诉我,孩子对中文兴趣不大,因为香港用的是繁体字,粤语发音和普通话差距又很大,让他觉得中文难写难认难读,学校又偏重英文,导致他对背诵唐诗不感兴趣。
外孙上的是安基司国际幼稚园,学校实行的是“三语两文”教育,“三语”是粤语、英语、普通话,“两文”是中文、英文。他的班主任是英语为母语的外籍老师,在学校里,洗手、大小便、做游戏、吃点心、个人诉求都必须用英语表达,他习惯了说英语。副班主任是香港老师,通常和英语老师一同上课,在课堂上,英语比粤语说得多。而普通话老师不做班主任,一个人教几个班级,每个班级一周只上两堂普通话课,所以外孙的普通话说得很差。
那天我带着外孙逛商场,他说“我要wee wee”我不懂他要干嘛,直到他把我拉去卫生间,我才知道他是要小便。英语“wee wee,是小便,poo poo是大便”。我用普通话和外孙对话,我俩都觉得吃力,连猜带蒙也只能听个大概意思,可是家里的菲佣讲英语,他俩对话一点障碍也没有。
在香港英语和中文都是官方语言,政府文件、法律文书都用两种文字发布,当内容有异议时,以英文为准,至今都是如此。幼稚园老师给学生的评语是英文,孩子上学的申请材料是英文,银行对账单是英文,医院看病的病历是英文,不懂英文的人几乎就是文盲。
当我们内地的孩子YY学语时就会背“春眠不觉晓”,香港的孩子在唱“little red hen”;我们的孩子在听“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时,香港的孩子在听“基督主父的故事”;当我们的孩子在爱国主义教育时,香港的孩子在进行爱自己的邻人教育。过去听人说,香港的许多年轻人不知道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不知道儒家思想,道教学说,没有家国情怀,我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看了幼稚园的教育,我才了解到,香港的教育确实和内地大不同。
当英语比中文重要时,孩子接受到的西方思想比中华传统文化要多很多,他们可能不知道孔子,不会不知道耶酥,可能不知道《诗经》,不会不知道《圣经》,可能不知道郑和下西洋,不会不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更注重家,而不大关注国,他们有国际视野,而无大国心态,在他们眼里,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为了逐利可以随时移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能够五千年延续至今,靠的就是汉字的延袭。如果香港人英语说得比汉语流利,对人们的思想是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