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喧嚣了一阵的绩效工资终于打卡了。
自从有了绩效工资一说,年年绩效惹讥笑。
为什么?很简单:不患寡而患不均,
等到拿钱时,没有人嫌多,只会看到别人比自己多多少。至于为什么多,想的人就没有几个了。
这个时候境界是一层薄薄的纸,在金钱面前瞬间破碎,无论是哪一级领导,也不管是哪一科的老师,最起码本校至今我还真不知道有谁认为自己的绩效拿够了。大多不满意,只是绩效如何发,不是谁都能决定的。
校方多次宣传:绩效工资是奖励性工资,原则是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但多劳多得,真的能落实到位吗?优绩真的能优酬吗?
现实是即使是那些一年两次评比都拿第一的人,他能把本该属于自己的钱拿来吗?
我们总额的7%被切下来,进行所谓的奖励。实际上还不是大家兑钱给少部分人,学校很在意这一部分人。分配方案,他们不满意,领导会把大家的再切下来一点,给他们再加上点。为什么?是他们贡献大,赵集教育离开他们就会瘫痪?
还是因为他们能闹,领导害怕。我不得而知。不敢妄言。
但人喜欢比,不同学校的老师之间,见面了常聊聊绩效。据说邻校分配时每人先打8800作保底,剩余部分再按量化优者优给,多者多加,这样差距就被有效控制住了,意见也小了。
说白了,一大块蛋糕,怎么分?人家多,自己自然少。人人都拼命争,只是多分一口,蛋糕还是那么大,你争与不争,蛋糕都那么大。领导们也想以此刺激老师们的斗志,互相之间展开“种内斗争”,实现优胜劣汰。但人毕竟不是普通动物,同事之间合作多于竞争,过度强调国人早就擅长的内斗,真的好吗?
点亮梦想,好像与绩效无关。但点亮梦想的是足球队。两位校长都在群里发,意在庆贺,还是号召我们学习?
但我说点亮之说是高调。我曾经问过其中的队员:
你们的梦想亮了吗?
没人回答我。
事实上他们得了冠军之后,依然还是原来的他们。
他们在学习上是绝对的厌学生,骂人、打架、迟到、缺课、堂违纪是家常便饭。
我写此文时,旁边一位队员被班主任叫了家长。
这样的人梦想点亮了吗?
当然,他们得了冠军,明年分绩效时,他们又多了不少筹码。但他们多分,我们自然少分。你说我祝贺他们是不是脑子有病?
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作,要想弄好,需要各级领导做好协调。而不是让单方面畸形发展。绩效工资是杠杆,用得好,可以撬动教育的进步,否则是一条打灭老师积极性的闷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