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601750/48045fa2087301ba.jpg)
接到校长电话说是让做个思维导图的分享,所以简单写了个分享稿的第一部分(初稿):
01 思导与我
最开始听樊登读书,早晨听了,内心波涛翻滚,天呢,讲的太有道理了(你也有这种感觉吧),浑身热血沸腾,觉得收获满满。到了晚上,今早听了什么来?只记得几个概念。一周以后,只记得书名了,一个月以后,我听过这本书?
这应该不是我自己的问题,记忆曲线说:别纠结了,你的脑子只能记一会儿,除了反复,你什么也做不好。只能反复嘛?
接触思维导图以后,我发现除了反复,这倒是很好的增强记忆力的方法。之后,听课也好,读书也好,我都会使用思维导图,边画边听(读),之后写的时候,再往里面填充内容也方便多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平时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时间画和写,但是我要说的是,当你开始做了,就真的停不下来了。
02 思导与学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01750/aa5feee5d5f0a5b2.jpg)
上学期有一天,让我记忆非常深刻。发生了什么事呢?那一天,我的学生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把一学期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画了下来,还不止一位同学。画完以后,当我问他们什么感觉,他们说很有意思,而且对这本书有了更多的了解, 每一章都讲了什么内容,非常清晰。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闫同学,这是一位上课让他安安静静听课,超过三分钟都很难的孩子,教过他的老师应该都了解。这一次,他画了一节课没有几乎没抬过头,下课也没像往常那样跟其他孩子打闹,中午午休期间,又画了一中午。
之后,他拿给我说:老师,我把整本书都画了下来。当时,他完全像另外一个人,跟平时的吊儿郎当完全不一样,眼睛里面明显有什么东西,成就感爆棚。
我有点儿震撼,也有点儿激动,说实话,当老师这么多年,有时候真的被磨平了,所谓的感动真的很少有,那天我心里就有一股暖流,也就是所谓的心流涌动。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我狠狠的鼓励了他,全班同学也很受鼓舞。当我把他画的思导发给他妈妈时,他妈妈很触动,要知道前几天因为他上课完全坐不住,我跟他妈妈交流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是不是有多动症,专注力也忒差了。
结果没几天就打脸了,他妈妈看到他画的图的感觉是:原来我的孩子也可以这么优秀。这说明什么?我们只是没发掘到他的兴趣,他只是对学习还没有掌握到方法,一旦开启,这孩子一定是在发光发热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对于这个孩子,虽然不知道将来对他的影响有多大,但我相信,他开始画了,以后就会用,用多了,思维就会打开,思考问题就会更系统,更有逻辑,更发散,有创意。
所以,不要去随便判定一个孩子,暂时看不到闪光点,只是方法没找对,孩子的潜能可以无限开发,只是需要我们去引导。
03 试试看,不错的
举这两个例子呢,就是想说思维导图对成年人也好,学生也好,效果都是意想不到的。作为一个成长型的人,你需要学习吧,那学学思维导图,它让你学习事半功倍;如果你暂时用不到,家里总有孩子吧?没有,那你总会有吧?为孩子学学也是不错的。
思维的拓展是终身收益的。看到孩子每天学习学到那么晚,效率却很低,你不发愁嘛?思维导图虽不能马上让孩子提高成绩,但却是个长远的好方法。就像刚才举得例子,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可以用几个小时将一学期的内容画下来,画完后发现思路特别清晰,完全知道这学期每一章学了什么内容。
你现在就可以问问你的孩子:上学期的数学(或者任何一门学科)都学了哪些知识?他能清晰的讲出来嘛?讲不出来,就说明他的知识在大脑里存储的是混乱的,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深,甚至是割裂的,不能融会贯通,又怎么应用呢?
试试看吧,只要开始了,可能就是另一种人生体验。
接下来简单说说怎么画思导(第二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