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善知识
佛法的共性[41]人生十二苦(四)

佛法的共性[41]人生十二苦(四)

作者: 知樂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17:59 被阅读0次

        8、忧愁的愁,这种心理迹象、心理活动,我们观察过没有?比如,前几天我们面临着国学班的问题,我们也发愁、忧愁,这就是我们的苦。
        9、悲伤的悲,这种心理迹象、心理活动,我们观察过没有?比如,当亲人离我们而去时在那里哭,苦不苦?那么,父母对孩子未来的发愁,从愁到悲会有一个过程。当你认识到“愁”以后,再想到“悲”你就不愁了。为什么?至少孩子还活着。
        另外,有些修行人想开悟,整天都在琢磨,不一会儿就开始发愁了。因为什么法门都修了,该努力的也都努力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最后怎么办呢?坐在佛前,悲哀的哭、无奈的哭,这就是“悲”。
        10、在人生的过程当中,除了愁苦、悲苦,还有一种苦叫苦苦。那么,苦苦是什么?通过身体碰触而感觉到不适应的、不舒服的,都是苦苦。比如,大家位置坐得比较紧凑,身体难受,想挪也挪不开。身体方面产生的不适应,从而影响心理的苦。又比如,国学班的老师,上课时,孩子不听话,你坐在前面,打也不能打,骂也不能骂,说了好几次孩子还不听,在那里闹。这种通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适应、不如意的、不舒适的,这是苦苦。
        11、忧苦,是忧心忡忡,忧愁、忧虑。我们在山上,这种心情有没有,这种心态有没有?
        12、恼,恼是郁恼,含有绝望的意思。
以上分析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愁、悲、苦、忧、恼,这里总共有十二苦。


【文章来源】:《佛法修学基础导读》
【讲述】:东方先生
【缘起】:

佛法是很平实的,仅是告诉你人生宇宙、生命的真相。佛陀所说的法,都是针对生命价值的当下,解决当下的生命冲动,令众生离苦得乐。

我们真的认清楚自己内在的问题吗?我们所执取的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吗?过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追求的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需求吗?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谁能雷震诸佛音声,谁于生死睡眠之中,而独觉寤唱如是言。诸众生常为烦恼重病所缠,谁能于中作良医。”能闻此解脱的法,皆是有大福报之人。

修行,欲待了时无了时,此刻休去便休去。

【公益免费课程】:《佛法修学基础导读》、《心住非家》系列、《缘起止息》系列、《古仙人道》系列、《荒漠甘泉》系列、《印度佛教史》......

【咨询信息】:为方便大家共修佛法,全国各地均有读书会,供各师兄线上线下相互学习交流,您若有缘,可站内发简信或邮件联系:88624948@qq.com。

相关文章

  • 佛法的共性[41]人生十二苦(四)

    8、忧愁的愁,这种心理迹象、心理活动,我们观察过没有?比如,前几天我们面临着国学班的问题,我们也发愁、忧愁...

  • 佛法的共性[38]人生十二苦(一)

    虽然从事实的真相而言,三法印已经能说明事实了。但对于世间凡夫来说,苦是世间的真相,苦是人生的事实。凡夫因为...

  • 佛法的共性[39]人生十二苦(二)

    老、病、死虽然每时每刻逼迫着我们,但在生活中却是那么的不易被觉察。可能我们从未用“生老病死”来要求自己如何...

  • 佛法的共性[40]人生十二苦(三)

    5、求不得苦。比如,我们想成佛、想往生,不论怎么修呀修、怎么念呀念,但现在还是坐在这里。这里所谓的“不得”...

  • 佛法的共性[43]诸受皆苦(二)

    两个人感情很好的。当感情很好的刹那,你还会不会执取?当懂得无常的时候,你们就知道现在关系很好,并不代表以后...

  • 观察日记:思考佛法的共性

    世尊看到生老病死、世事的无常而出家,修禅定乃至苦行,发现都不能了生死,最后,在菩提树下,悟到“缘起性空”,...

  • 佛法如何指导我们获得“幸福人生”

    《感悟人生》生命中有哪些苦,而我们学佛法是为了什么呢?修佛修的是什么,如何修呢?佛法如何指导我们获得幸福人生?这篇...

  • 【缘悟】十二因缘

    四谛十二因缘…… 苦、集、灭、道四者为四谛。释迦牟尼佛说: 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苦为...

  • 人生总是这么苦

    佛法上说:人生有四帝:苦集灭道。苦为生老病死,集为聚财取货、灭为解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完全解脱实现通透境界。 ...

  • 【缘悟】十二因缘

    四谛十二因缘…… 苦、集、灭、道四者为四谛。释迦牟尼佛说: 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法的共性[41]人生十二苦(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mw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