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是得到《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也是业内知名的商业战略顾问。这本书是他将《5分钟商学院》中关于底层逻辑的的内容的总结,并将从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社会写作这5各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世界的底牌”。
“底层逻辑”是这几年常常能看到的一个高频词。在我看来,底层逻辑是我们思考、做事、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石。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一套逻辑,而底层逻辑是那个最基础的、能够迁移到各种事情上的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或者说价值观。如果我们的底层逻辑不对,我们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都会重复栽坑、重复犯错。
所以,当我们经常在类似的事情上遇到类似的坑,可能就要停下来好好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的底层逻辑就是有问题的。这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矫正它,才好重新出发。
刘润老师说:“只有底层逻辑才有生命力。在面临变化的时候,底层逻辑能够应用到新的变化里面,从而产生新的方法论。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比如之前在得到参加脱不花老师主讲的“得到沟通训练营”时,花姐一直强调:“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这就是沟通的底层逻辑。在21天的训练营中,花姐每一堂课、每一次答疑直播的内容都是遵循着这条底层逻辑展开的。应对各种沟通场景的沟通公式要帮助我们的就是让我们能在与各种各样的人的沟通交流中都能不断地把良好的沟通无限持续下去、把我们需要保持的关系更好地维护下去。带着“沟通是一场无限优秀”的底层逻辑,我们就会站在更高的视角,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沟通中各种难题,不怕失败、笑到最后。
《底层逻辑》的第一章讲的是《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刘润老师把“是非对错”这一课题放到第一章讲我想也是颇有深意的。我们很多人常常现在一种狭隘的、自以为是的对错观当中。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导致不是钻入牛角尖,就是怨天尤人。其实,我们能应该用一种更中立、不预设的态度来看待很多问题,即使是自己遇到的问题也要努力抽身出来好让自己更加客观地来看待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这样才不会现在所谓的对错中纠结,而忽视了全局、忘记了长远。
就像金韵蓉老师在她的一本书中向我们发出的灵魂拷问:“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当我们把视角拉大、视野放长远,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没有非黑即白的对错。只是因为我们的经历不同、环境不同、视角不同、立场不同,才会有所谓的是与非、对与错。
刘润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有三种“对错观”:一是法学家的对错观,二是经济学家的对错观,三是商人的对错观。当一件事情发生,我们一定要找一个可以责怪的人,我们就要看“谁因此损失最大”。
这对我们的惯常认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当一件事情发生,我们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第一时间跳出来说:“这事儿不赖我,都怪他……”“都是因为他……,才导致我……”就算我们的理由都对,但又怎么样呢?受到损失的是我们,我们要做的是自己从中可以吸取的教训,而不是指望别人改变。
这不是说我们不能维护自己合理的权益,而是我们不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全都推给其他人。
刘润老师说:“一件事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
我们能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能承担的最大的责任,从无限游戏的角度,从为了自己更幸福的角度来看待成败得失,而不是陷在“这事儿不赖我”的思维定式中总是希望别人改变、别人认错。
当我们希望别人来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就把自己的生命主导权完完全全交给了别人。而事实上,我们自己才是那个最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那个人。
无戒学堂2022年日更第141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