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8 晓婧打卡
阅读内容P139-150
一句话总结:
鼓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是否能起到作用,前提为这份鼓励是否是在尊重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事实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
时刻记得,我们“管教”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孩子感觉更好,以做得更好。
几点收获:
1 做出弥补。
当孩子们做出了什么不负责任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做一些能让被他们冒犯的人感觉好起来的事情,以此做出弥补。
以非惩罚性的方式让孩子们做出弥补是鼓励,因为孩子们经历了一个从错误中学习并且改正所造成的任何后果的机会。——做出弥补是鼓励,因为孩子们因此知道了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必担心收到责难、羞辱和痛苦。
我们需要确信的是,当孩子受到鼓励做出弥补时,他们并没有“逃脱”不良行为的责任,他们只是在不伤尊严和受尊重的情况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2 避开社会压力。
当着他人的面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此时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并且去做最有成效的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有外人在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觉得这些人在期待着立竿见影的完美结果的出现,这就是压力。此时,放下虚荣心是关键。
应对策略:创造条件,私下解决:(1)你自己走开;(2)以尊重的方式请其他人离开。
3 安排特别时光。
天天陪娃,为何还要特别时光? 计划好的时间和随意的时间,那能一样吗?生活需要仪式感,向孩子表达爱更是如此。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和孩子商定好的活动,这会让孩子觉得无比幸福。
2岁以下不用专门设置,因为在一起的时间真的很长了。
2-6岁,每天不少于十分钟;
6-12岁,至少每周半小时,根据孩子情况来判断并确定频率。
核心要点:孩子知道,这个时间是爸爸妈妈特别为他们设立的。
一小步行动:
打印“鼓励树”,贴冰箱! 与闺女讨论,爸爸妈妈的什么话语或者方式能够让她感受到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