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打杂小二
01
对于古诗最早的意象是很好的。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对于能把数字串起来的这个东西,多少感觉到特别的意外和惊喜。
语文老师讲这首诗会讲很久。
不过,当时我并不很懂。
后来,我们学了《咏鹅》,学了“二月春风似剪刀”,好像现在张口闭口能来的古诗,都是在那一个时间打下的基础。
后来的时间,过得就不是那么有意思了,我想我最怕的一句话就是,把这篇古诗背下来,明天默写。
然后就会听到全班的哀嚎声,不过,我记性还可以,甚至多少因为多背了两首古诗而有点洋洋得意。
02
然后是小升初。
在拥有了人生第一个这么漫长的暑假的时候,我觉得很兴奋。
可是兴奋下来多少有点空洞的无聊,大太阳,没有空调,没有别的任何调剂的东西,网络在那个时候,对我来说也是个遥遥无期的奢侈品。
然后,我把小学参考书目上的诗都背了一遍,毛泽东的,纳兰性德的,李清照的,李白的,杜甫的……
有长词,有小令,有绝句,有律诗,甚至连新乐府甚至古体诗我都不放过。
我把那些字眼疯狂的往自己的脑子里塞,我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我不知道什么“林花谢了春红”,我也不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更不知道什么家国仇恨,我只是把那些字眼,按照我的能力,强行地塞到脑子里,然后凭借那时那么好的记忆,到现在还能胡诌几句。
03
初中升学考试,当时的语文卷子的古诗词,是我最拿手的项目,十来句诗里面,我能填出大部分。
老师问我是不是语文很好,我说没有,只是暑假背了点诗。
这大概是诗词最后带给我的一点优越感和功利化的作用了。
此后,我跟别人一样,读书,刷题,匆匆忙忙的准备考高中,只是闲余之时,还是喜欢读两首诗。
这种情况持续到高中毕业,按照老师和家长设定的路子,我到了大学。
突然间,一股巨大的空虚感向我袭来。
04
我是个很渴望自由的人,渴望地甚至有些讨厌束缚。
大学给了我这个机会。
我在上大学之前,努力设想着美好的一切,有什么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很好的老师,有很丰富的活动。
但是,现实真的是很不如人的意的。
没有什么合得来的朋友,也没有太有趣的社团。
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去观察身边的一切,然后狠下心来一个人走。
然后花了半年的时间减肥。
然后花了半年的时间读书和健身。
然后花时间写作,直到现在。
很难说清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滋味,我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05
前阵子被退了稿子,很不高兴。
那篇稿子,是我冒着雨,在湖边来回走了将近两个多小时才写出来的,回来之后,没有打底稿,直接在电脑上噼里啪啦,一气呵成。
然后投了出去,然后满心期许的等待回应,然后又是一笔不小的稿费。
想着又可以去看看电影,甚至买点衣服。
可是,两天之后,我收到了退稿信。
那天天气很好,我去洛阳的洛河边,拎了一听冰镇的可乐。
喝着喝着,突然想起苏轼的一首词。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拄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当时自顾自念了一遍,然后眼泪刷地一下子涌了上来。
那一刻,我知道,我懂了。
06
我现在21周岁,不大不小的年纪。
我依旧不敢说自己很懂古诗词。
那些俊秀小巧的文字里面,包含了实在太多太多,家国情怀,悲欢离合,爱慕情仇……
有太多我没有经历过的,有太多我一辈子也可能碰不到的。
但是,我知道,在我这个年纪,我才开始懂一点诗词。
有人说,那小孩子学诗干嘛,反正又不懂,读了也白读。
但是我会说不,让小孩子去读,让小孩子去背。
这是他们记忆里最黄金的时代,多留一些好的字句在脑海里,实在好过太多。
或许你的孩子突然那一天指着庭前杨柳就说了一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你看,这种千年的情感一下子就贯穿起来了。
07
人这一辈子都在找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一个知音。
可是又有几个人真的能像俞伯牙和钟子期那样呢,难矣。
可是,诗词是我们的知音。
在某一刻,某一句诗,就像一把小锤子叮咚叮咚地敲开你的心。
然后,你突然就感叹一句,原来千百年前有个人和我是一样的啊。
原来,我和千百年前的那个人是知音啊。
那个人或许是李白,或许是杜甫,或许是唐宋元明清哪个未知名的一个人。
只是因为诗词,你们跨越了时光的界限,在一瞬间,心灵相通。
我想,这是天地的恩赐。
网友评论
同遇同伤同感同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