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人都热衷于时间管理这件事?
现代人的行色匆匆,百忙中似乎都抽不出空浪费一些时间在美好的事物上。
于是总想着利用一种切实可行的套路来解除眼前的困惑。
重要紧急四象限,目标结果导向这些你一定都听过,最近看到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同你分享。
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做“必须做的事儿”
打个比方,我周日要更新公众号,如果到了周六晚上我都还没有写,那么这件事就成了我周六晚上必须做的事儿。但是同样的事儿,在周一来看,它就不是必须做的事儿。
周一我是有选择权的,我可以写也可以不写。但是如果我写了。我的生活就少了一件“必须做的事儿”
所以,如果你始终都能优先于你的时间表,那么你就没有必须做的事儿。
“决策”这件事,就是看你自己有什么可选项,从中选一个最好的。
而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可选项,只不过做的都是随波逐流的事情而已。
看似高深的道理,其实在你还是小孩的时候,你爸妈就说“回家先把作业做完,再去玩,玩就好好玩!”但是你不听咯。
你可以把它看作对“自律”的另一种解读,人们稀缺什么,眼里就会盯着什么。
没有钱的人盯着钱,没闲的人盯着时间,减肥的人盯着食物,没时间的人总是鼓吹时间管理。
《稀缺》这本书里说,贫穷和忙碌会把人陷入一个特定的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又会进一步限制人的发展能力,使得穷人更穷。
书里有个概念叫“slack",中文翻译成“余闲”,它代表一种多出来的,可以任意使用的资源,可以是金钱,时间或者空间。
你有很多钱,就可以任性滴在买完喜欢的衣服后,又买书,而不只能两者取其一。 你不必小心谨慎怕犯错误。
你有多余的时间,你可以看场小众电影,而不是只能选择人人说好的。给你的兴趣一种更多的可能性。
可干可不干的事儿才具有创造性,干什么都行的时间才真正是你的时间。
就像金钱,花了它就不是你的了,可你一直不花它也不是你的。可以花也可以不花的那一刻,它才是你的。
不如做做”时机管理“ ?
为什么法官们在早晨更有可能给出利于囚犯的裁决?
为什么灵光乍现常常出现在我们闲散的时候?
为什么在一件事情的中间点上,我们更容易敷衍糊弄?
有研究表明,不管是在哪个大洲、哪个时区,几乎每个人每天在非睡眠时间里的情绪表现,都遵循了一种非常固定的模式:积极情绪在清晨最活跃,下午下降,晚上再次上升。
所以关于时间管理,可能你一开始就是错的,总是关注于时长,而忽略了时机。
不分时机的努力有时候只会让你的生活更加慌乱。
TIMING这件事,你有没有在自我发展的维度来思考过,除了上面说的每天的规律,你回想一下,我们把人生的整个时间线拉长,是不是总有那么几年觉得特别倒霉,或者有几年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的人生也有它内在的旋律。
当你能把握你人生的旋律,顺应这个节奏,动态地去看每个时间节点的自己,或许你便不会那么焦躁了。
学会把合适的事情放在合适的时间点上,不慌乱,学会专业选手的暂停键,我想讲的就是上一部分讲的让自己有“余闲”。
时间是线性的还是周期性的?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观。
● ●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