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了凡四训,一起知命改命造命。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知善知恶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物质世界是真的,人格面具有力量,全息图中有因果,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了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今天的分享,格物致知。这篇在自在人生作为功课篇,是最重要的一堂课。
在自在人生悟后起修篇,格物致知。这个是核武器,是最重要的。
今天这堂课也讲一个格物致知。从不同侧面,从不同角度来让大家更加清晰,为什么要格物致知,包括什么是格物致知。
先来接着上一堂课解读到的内容,看了凡四训当中这一段话,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这是云谷禅师在教导袁了凡。
他这一段话呢,已经把这个高度讲的很高了,这也就是告诉大家格物致知的重要性。为什么这段话就是格物致知呢?
至修身以俟之。俟之就是我等着,等着这些这些事情。修身呢,关键的问题在于怎么修身?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你如果在做一件事情,修身以俟之,你就是在做积德祈天之事。
积德祈天是什么意思?积德就是积福报,积善业。祈天就是改命,你的愿望都能实现,还包括去人欲。
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
觊觎就是企图,妄想。就是我希望得到我不应该得到的,或者我认为我应该得到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只要去到了妄想执着,那就是觊觎之心,妄想之心。
一毫将迎。将迎这个话来自于庄子的。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至人就是圣人。圣人的心像镜子,不降不迎,应而不藏。将迎来自于这个地方,
一毫将迎就是不将不迎。降就是去追。将迎就是迎来送往。送往就是将。迎来就是迎。
不将就是它走了我不去追它,过去的事我不再揪着不放。不迎就是我不期待,我不妄想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不执着我的梦想目标一定达成。
就是说圣人的心像镜子,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将迎来自于这,明白了吧。
所以至人用心若镜。圣人的心像镜子。比如,我的心是镜子。
狗在我面前,我就会照出一个狗的影子,狗走了,我不会去追。我说狗再照一会儿,让我多照一会你的形象。不会。
我也不会期待下一个会来什么。来个猫还是来个老鼠呢?我不会。
来一只猫,我就照一只猫。来一只老鼠呢,我就照一只老鼠,我不会期待。
这叫不降不迎。这是庄子说的,故能胜物而不伤。这是说什么呢?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
就是你的妄想心,期待心,抓取心,执着心等等,你给它们都放下了。就是你没有人欲了,就是你在去人欲,在斩尽杀绝你的人欲。
罗汉。佛法里面有四个果位。最低的是罗汉果。罗汉果,辟支佛,菩萨,菩萨之上的就是佛。罗汉是最低的果位。
但罗汉他叫杀贼。杀什么贼?杀烦恼贼。所以罗汉是杀贼的结果,他把贼杀干净了。
所以他得成了罗汉。他不是上外面去找贼杀贼,它是杀自己的烦恼贼。烦恼贼就是贪嗔痴慢疑,人欲。
所以杀烦恼贼去人欲,他就证得罗汉果位了。所以他就什么?
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
就是你证得罗汉果位了。到此地位。
就是说,如果说你能一毫觊觎,一毫将迎,你都能斩尽杀绝,你能修身,身有过恶,皆能去之,你就入先天之境。
先天是什么?先天按照佛法的讲法,就是你已经证果位了,你最低是罗汉果位了。你已经杀贼啦。
按照灵修的说法就是连接了,你合一了,你已经跟高维,你已经跟本源连接合一,这叫入先天之境,
否则的话,你根本就是断开了,你根本就是不连接的,你人生怎么能好呢?
即此便是实学。
你入先天之境,说先天和后天。先天是你跟高维连接,合一了,您来到本源啦,你也证得罗汉果了。
这个就很不得了了,罗汉已经是应供了,不光是佛菩萨是应供啊,罗汉就是应供。你证得罗汉果,你就被天地供养。
被天地供养就是你就是时间自由,财务自由,心灵自由,什么都自由了。
你就不会为钱,情感,健康,事业而烦恼了。如果你还有烦恼,你是贼没杀干净呀。
你贼没杀干净,你就一定不是罗汉果位,它是永不退转的。
你入先天之境,你这就是实学。就是修身以俟之,直入先天之境,此乃实学。
其他的都不是实学,你明白吗?其他的都是逗你玩儿的,都是幻相当中的修行,都是梦中的游戏,
只有这一个是让你梦中醒来的方法,只有这一个是让你自在人生的方法,只有这一个是让你改命的,
这个实学,今天跟大家讲的更详细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它牵涉到一句话,修身以俟之,那关键是什么是修身?这个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修身,那怎么修身呢?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
身有过恶,如何去之呢?身有过恶,如何治之呢?一毫觊觎,一毫将迎,如何斩绝呢?
这是个问题,你光讲道理是不行的。你光说,哎呀,你要修身。你只要修身你就改命了,可是很多人对修身的理解是很不一样的
修身我可不可以懂礼貌呢?懂礼貌也叫修身呢,我可不可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叫修身呢。我可不可以把自己搞的很宁静很静心很端庄肃然起敬的,好像也在修身?我可不可以让自己谈吐很文雅?我可不可以让自己仪容仪表看起来很干净赏心悦目?这都在修身的。
甚至弄个茶艺都在修身,有个话叫禅茶一味,但你在泡茶时你真的能悟禅吗?
悟道禅机你就觉醒了,有多少天天在泡茶的,他能悟道禅机呢?
所以很多人关于修身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这就是问题的根本。
修身到底修什么?这是个关键。你把修身修什么弄明白了,你才能入先天之境,你才是实学。
要不然你根本不可能,要不然你就是在后天玩耍,你根本入不了先天之境,你也学的不是实学。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十方佛土中就遍虚空遍法界只有一个真相,这一个真相就是直入先天之境,此乃实学无二亦无三,除了这个之外,其他的都是方便说,
都是戏论之分,就是逗你玩儿的,都是在幻相中,在梦中的游乐设施。他根本无法让你连接合一或者证得果位,
那这个修身以俟之,是孟子说的夭寿不二。修身这个词呢,在哪里出现呢?在《大学》。
这次年会已经确定了,第一天孔孟之道。第二天阳明心学。
今年既然在孔老夫子的家门口了,我们就不再讲佛法的东西,我们讲什么呢?讲儒家,让大家更全面的去理解孔老夫子孟子,
要讲孔孟之道,一天的时间,我们也是节选一些精华。
那今天的课程呢,也节选一段话就是关于修身的,关于格物致知的,
来看这段话,结合这段话呢来跟大家说一下,修身以俟之,他到底指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课程的主题,格物致知。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
这是大学中的一段话。
要讲孔孟之道,主要是讲《四书》《五经》,尤其是《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这四本书,
这四本书,你基本上搞明白了,孔孟之道也就搞明白了。
那《大学》里的这段话,大家来看一下,这其实就是在正诸先觉考诸古训啦,这其实就是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在习圣人之学,当然目的是我们自在人生。那我们自在人生,社会就会自在人生。社会自在人生,国家就会自在人生。
这段话主要讲修身,这是儒家的三纲八条目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说修身我们都知道,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修身把我自己搞好,这个很好理解。
修身我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是不是叫修身呢。修身呢,我要琴棋书画无所不会。修身呢,我要掌握多国语言。修身呢我会外交辞令。修身呢我要会待人接物。修身呢我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们很多人以为这个叫修身,就是给自己身上加注十八般武艺。先告诉你这是错误的。
那齐家呢,就是把我的家庭搞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嘛,你自己的小家都搞不定的,你天天家里鸡飞狗跳的,你还想把你的企业做好吗?这些是我们理解的齐家,你齐家,你家和了才能万事兴,你就能治国平天下。
但问题是,修身为什么要从修身开始?修身可不是一个八条目的开端。八条目的开端是从格物开始的。
有的人认为格物就是穷理,就是穷纠事物的理。很多人就把格物当做学习,研究,探索。所以就看谁的学问大,看谁学的多。
现在孩子也是的。让他明白语文,明白化学明白英语,明白钢琴,明白跆拳道,就是报各种各样的班,让他格物呀,你让他最终的目的是,想让他具备十八般武艺,你想让他修身,那我们都以为这是格物致知。致知,让你的知识丰富起来,我们也都这么认为的,格物致知嘛。
格物让你学越来越多的东西,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今天格明白这个公式,明天格明白这个单词,后天格明白这个语法。你会的越来越多。致知让自己的知识多起来了。我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那诚意呢让自己诚实。正心呢让自己心正。修身呢四肢发达头脑也要发达身体越来越健硕,全是这么认为的。
跟大家说,现在听自在人生课程的家人,还有人是这么认为的。你如果听过线下分享会,可能你会改变一些,
如果没有听过线下分享会,即使你在听自在人生的课程,你都不一定会认为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他们不是这个意思,我相信有的,
而且很多社会上的人更加认为格物致知是穷究知识,让自己学识越来越丰富。错。这个地方明确的告诉大家,不是这样的。
那他是什么?我们今天呢能讲多少算多少。不可能一堂课就跟你讲明白,它牵扯到孔孟之道阳明心学,它牵涉到儒家的整个就是2500年的东西。
在今天的范围之内,把我想说的告诉大家,那现在问题是在这了,我们结合这段话。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物有本末。打个比喻,一颗大树,有树根树枝。哪个最重要呢。当然树根。树根是本,树枝树梢就是末。
要想这颗大树好,你必须培其根,固其本。每个东西都是有根的,有本的,你要抓关键
事有始终。有开始有结果,就是说他有因有果,你要抓紧因,不要抓果。始就是因,终就是果。
所以菩萨畏因,他在因上下功夫。凡夫畏果,他在果上下功夫。就是菩萨在树根上工作,凡夫在树枝上工作。所以你的大树长得好不好,关键看树根。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果说你能够把握这种本末的关系,你就近道。
近道就是离道很近了,你就很连接,很合一了,就是明德了。你让自己明明德就是近道道是本源,是真相。是这么个意思。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明明德于天下,就是平天下。就古代那些明明德的人。明明德是什么意思啊?明明德就是道,就是想把道用来平天下的人。
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第一个明就是觉醒。第一个明当动词来用的。明德就是道。无明的德就不是道。就离开道了。
所以明德就是近道,近道就跟道差不多一样啦,离道最近的了,就跟道几乎要合一了。
明明德于天下者,让自己活在真相当中,让自己人生各方面都越来越好,就是平天下,就是用道来生活。
所以如果你想平天下,就是你要用真相来平天下,不是用幻相来平天下。明明德就是活在真相当中,就是觉醒。所以你要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就倒过来给你说了一遍,后面还又正过来给你说了一遍,正过来说什么呢?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是在干什么呢?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你一旦格了物,你就致了知。你一旦致了知,你就诚了意。你一旦诚了意,你就正了心。你一旦正了心,你就修了身。你一旦修了身,你就齐了家。你一旦齐了家,你就治了国。你一旦治了国,你就平了天下。
所以最终在哪里呢?最终在于格物。就是你想平天下,去格物吧。你想治国,格物吧,你想齐家,格物吧。你想修身,格物吧。
这是本,格物是本,其他的都是末。这是怎么?治国平天下都是末。就是本末不能倒置啊,就是物有本末呀,他前面讲的是这个意思,物有本末。
你说我想平天下在树梢,你说我想治国是树梢,你说我想齐家这是树梢,
就是我们讲的,你想财富 情感 健康 人际关系等等,做事业就是你人生的三大主题都很好,这都是树梢,
树根是什么?树根就一个东西,叫格物。这是什么?本和末的关系,始和终的关系。
如果你明白这个,则近道矣。他后面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天子就是贵族。庶人就是老百姓啦。就是从皇帝到百姓。
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为本,那修身的本是什么?正心。正心的本是什么?诚意。诚意的本是什么?致知。致知的本是什么?格物。所以最后都是以格物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这个树根烂了,树梢还是枝繁叶茂,这是不可能的。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就是本来应该把树根养的非常好,培土施肥照顾好,但你没照顾好。
你不该把树梢照顾的那么好,但你却把树梢照顾的那么好,这东西呀是不可能的,
所厚者薄。就是说你该照顾好的没照顾好,所薄者厚,你不用照顾好的,你却照顾很好未之有也。你想让这种东西好那是不可能的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知就是致知的知,这是致知的本,良知的本。至也,这就是知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格物致知,阳明心学,是2000年之后传承的一个根。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了。
那他说的重点在哪里呢?在于格物是本,其他的都是末。格物是始,其他的都是终。
所以修身的根本在哪里?在格物。
那问题就来了,格物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是关键了。
我修身以俟之,我格物到底格的是什么?修身以俟之。
了凡四训说,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
修身以俟之,修身怎么修?关键在于格物。也就是说你格物,就是在祈天,就是在积善。你格物就能入先天之境,此乃实学。
这就非常重要的,就是跟你生活息息相关了,所以为什么跟大家说,你就是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呀,作为中国人,你如果想让自己彻底解脱自在人生啊,你懂一些传统文化,就是明白孔子怎么讲的,明白王阳明怎么讲的,你能更快,
因为跟你说,你只要在中国出生,你骨子里一定印烙传统文化的印记。
这个传统文化的印记,如果你没有把它融会贯通,你很容易和西方灵性教导起冲突打架。一打架呢,你自己无形当中就有个信念,这个信念是冲突的,你可能都不知道。
文化自信能让你民族自信。你会更爱自己的国,为自己的国自豪。
修身的本是格物,当你能够直造先天之境,你就是实学。所以实学就是格物。
那问题来了,格物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四书,就是孔老夫子,只是提了个八条目,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
但是他没解释什么是格物?他没解释,这一下就麻烦了。
就是孔夫子孟子去世之后,关于格物,主流的格物认为的就是学习,把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
我今天克服一个化学方程式,我今天搞明白了勾三股四玄五,我今天会了一个英语的语法,我今天又学了几个字,认为这个叫格物,我明白了物理学,我明白了化学,我明白了英语,我明白了天文,我明白了地理,这个叫格物,都这么认为了。错了。不是这样的。
我们用两个古圣先贤的话来讲,孔子孟子。孔子说什么?吾道一以贯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就是孔子说。参就是曾参,孔子的弟子。曾参呀,我的道始终有一个主线贯穿的。它不是支离破碎的。
曾子说,唯。曾参说,是的。夫子出。孔夫子呢就出去了。门人就问,就是其他徒弟就围过来问曾参。刚才老师说的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之道无他,忠恕而已矣。
那孔老夫子的道是什么?忠恕。修身修什么?修忠恕。齐家齐什么?齐忠恕。治国治什么?治忠恕。平天下平什么?平忠恕。格物格什么?格忠恕。
那忠和恕又是什么意思?恕,孔老夫子给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叫恕。它不是宽恕,原谅。所以你不要弄错了恕的真正意思。
恕是讲你的行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比较简单一点,就是你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现在不想和她逛街就别逛啦。你现在不想和他吃饭就别吃啦。你现在不想和他谈恋爱就别谈啦。你现在不想和他做事业就别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就是知行合一。
那忠呢,忠是什么?心上加了一个中国的中叫忠,忠心耿耿啊。忠什么?忠于道,忠于心,忠于你的心的本体,如如不动的心。心是中和的状态,是喜怒哀乐之未发。
孔老夫子是这么讲的,如果是这么回事儿,你就知道我们今天这段话了,否则的话你怎么能理解今天这段话了,
那是什么意思?就是孔子在告诉你啊,其实格物是格心。问题就在这儿,格物是格心。
孟子也有一段话。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
这是孔孟之道啊。
仁,人心也。人心就是仁。人心是什么?良知啊,人心就是天理呀。
义,人路也。义是什么?还是人心哪,义是人要走的路。
也就是说仁,也就是人心。心的本体,要格物致知达到本体如如不动的状态。义就是人路,就是知行合一。
就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就是仁和义。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你不知道你要走的什么路,丢失了你的心而又找不回来,太可怜了。
不知道要走什么路,就是你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行动。丢失了你的心又找不回来,就是你失去了你的本心啦。这个事情太可怜啦。哀哉。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
放是丢失了。人有鸡犬放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家里有鸡有狗丢了,你都知道要找回来。
有放心而不知求。就是家里鸡狗丢了,你都知道找回来。你的心丢了,你却不知道找回来。就这个意思了。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学问之道就是做学问。做学问不是干别的,就是把你丢失的心找回来。孟子说的很直接
做学问不是干别的,做学问只是把你丢失的心找回来。
所以你求学不是说,把你的英语搞得多么厉害,把自己的化学搞得多么的厉害,让自己的分数有多高,自己的才能有多大,这不叫做学问,
学问之道无他,学问之道就一个,求其放心而已。就是把你丢失的心找回来。
你丢失的心,那个心是什么?本体。你丢失的那个心,就是真正的你。把你丢失的那个真正的你找回来,就是觉醒了。
所以说孟子他告诉你,做学问是干嘛?做学问就是让自己恢复你的良知。恢复你的良知就是致中和,就是干这个了。这样你就更清晰了吧。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你如果不明白这个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你就支离破碎了。
支离破碎就是修身就干修身的活。齐家就干齐家的活。治国就干治国的活。平天下就干平天下的活。他们之间是互相不牵涉的。
比如,修身我学外语,修身我学数理化,修身我琴棋书画跟齐家没关系啊。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代表你家庭幸福呀。
你会齐家,你把家里搞的很温馨,很幸福,可是不代表你会琴棋书画呀。你能把事业做好,可是不代表你会琴棋书画呀,不代表你家庭很好呀。那这个怎么能一以贯之呢?你是支离破碎的。
我们很多人就是这样的,他事业很好,家庭不幸福。他家庭很幸福,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是他事业不好。你说你怎么能一以贯之呢。
你根本不能一以贯之呀。那你怎么办?你错了。就很简单。就格物在于格心。
格物就是求其放心而已矣。格物就是把自己丢失的心找回来。这就是格物。
当你明白这个,你就明白,身有过恶而去之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这叫修身。
这个地方格的是恶。恶是什么?恶是动气。恶就是你起了情绪了。
这就是什么意思?不只是说,你只是自己做了一些错事情,把它改正过来。格你的心。
这是什么?求其放心而已。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你的心离开了中的本体了,你的心丢了。
然后,俟曰,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
觊觎就是妄想,将迎就是执取,抓取心。就是放下你的人欲了。
修身就是放下你的人欲,这都是修心呀。所以格物就是格心。
一堂课的时间,我只能通过这一段话来给你去说,我不能通过王阳明啊,通过孔子孟子的其他的话来佐证,
但这一段话你先理解多少是多少,这就告诉你,为什么叫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出处在哪里?格物致知为什么我们把它作为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功课。
因为它是一以贯之。因为它是整个孔孟之道的核心。孔孟之道的本。阳明心学的本。致良知,格物致知。
孔孟之道,王阳明的是儒家第四个圣人。王阳明,他可是对孔孟之道他的阐述很多呀,跟大家说,为什么你看了传习录你会特别震撼,王阳明他们在那个时代啊,他对四书五经啊,他可是进士呀,进士读四书五经可是滚瓜烂熟的。他对孔子的解读力透纸背,太精确了。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核心就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那格物是格什么?格物是格心嘛。
就是我们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心外无物,所以认为物外在,而去格这个物。
但问题是,你一旦明心见性,你会知道心外无物。物在哪里?物在心里。
也就是我们讲的,只有一个真相,这一个真相就是本体,这一个真相就是那个觉。
其他的都是念念的叠加,念念也在觉当中,觉包含了念。念并不在觉之外,念在觉之内,念念叠加形成了物。
王阳明说的,意之所在为之物。就是我们说的,你觉的终点就是物。
你现在觉到墙壁,就是墙壁。你觉到百万,就是百万。你觉到欠债,就是欠债。物在内,不在外。就是意识是真的,意识的内容不是。觉是真的,觉的内容不是。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都在觉当中。这样就好理解了吧,
因为你要是从源头讲起来,你必须先明白心即理,你必须先明白一心三藏。
这个时候你就明白,其实物根本就没有,物是什么?物是念念的叠加,你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是念念的叠加。明白了吧。
都是念念叠加,这就有问题了,你为什么要格这个物?念念叠加它形成了一个负债。
为什么要格这个物?感觉不好呀。就是你不想要这个负债嘛,
你想把这个负债去掉,可问题是这个负债是怎么出现的?是念念的叠加出现的。
这个负债是什么?心显现的。那你想把这个负债给格掉,想把这个负债让他去掉,就这个物让他去掉,
而问题是意之所在为之物,而且这个物就是念。而这个念,就是分别心。
因为你有分别心,才感觉不好啊。你要是没有分别心,你会感觉不好吗?
你说我负债100万,哎呀,难过。我现在有100万的存款开心。
你为什么难过和开心呢?因为你有分别心。因为你有分别心,你才会起情绪。
如果你没有分别心,那负债100万和有100万的存款,你是一样的,你就不会起情绪。你不会起情绪,你就不需要格物了。
所以格物格的是什么?是你的情绪呀。就是你的分别心。你的分别心是由你的念引起的所以格物就是格念呀。
今天的课程呢,文言文的多一些,也没有时间跟大家去逐条梳理,就把这个概念给到你了。不管你理解多少,没关系,慢慢来。这都是古圣先贤的点滴骨血,要把它慢慢理解
建议你参加线下分享会。因为线下分享会讲的全是传统文化,都是古圣先贤一段段的文字,只不过我给他串起来了,
而在这个课程当中,如果不是解读了凡四训,我连这段话都不跟你讲。我在解读开悟者的时候会讲这些吗?肯定不讲了嘛,你看开悟者纯西式的嘛,但是讲到了凡四训,这里面就牵涉到很多传统文化了。
修身,什么是修身?这个得跟大家说明白吧。要不然光说修身,那怎么修呢?现在最起码你从今天这堂课,你概念上就知道了。
修身是格物。格物是格心。格心是格情绪。那就明白了。
实学是什么?实学就是为善去恶。
格物致知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在自在人生课程中告诉大家的,为善去恶的那堂课。
格物致知那堂课也告诉大家了,为什么要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格心。为什么是格心?
今天呢,也是通过另一个角度跟大家再讲一下,心外无物。
现在我们通过一堂堂的课,到了今天你应该已经相信心外无物了吧。
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在认为那个物还生外?认为要学语文,学化学,学数学,学历史,要让自己研究明白这个外在的物,
因为外在的物太多了,外在的物有物理,外在的物有化学,外在的物有数学,外在的物有语言,外在的物有金融,外在的物有会计,外在的物有法律,我们都要去学呀,
这就是你开始干嘛呢?穷理呀,格物穷理。
你就开始在这个纷繁的三千大千世界当中,去研究各个所谓你认为外在于你肉体的那些事物的原理。
就是因为你没明白三千大千世界都在心中,三千大千世界都在觉当中,心外无理呀,一心三藏啊。
所以这个时候,因为你没明白,你认为外在有物,所以你就拼命的研究这些。
但当你明白心外无物,当外面的物出现问题,一定是心出现问题。
外在的物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是你不想要嘛。多简单,
你如果到了海边,空气清新,海天一色,你感觉心情特别的舒畅。这个时候你需要去格物吗?你不需要啊,你是在享受其中啊,
你什么时候要格物呢?就是因为你这个东西你不想要。什么呢?你觉得我负这个100万我不要,我不要这100万负债,我不要,你感觉不好啊,你起情绪了。
这个时候也就意味着什么?你的心就离开了本体,你的心不是和平的,明白吗?你的心不是清净的。
而在海边,那种海天一色的情况之下,你的心是清净的,所以那个时候,你是不需要格心的。
但是现在呢,你的心充满了恐惧,充满了失落,充满了灰心。你的心已经被物给转了。
而这个物呢,实际上只是念。你是被念给转了。也就是你起了妄了,你有了分别心,你有了人欲。
这个时候把人欲一去掉,这个所谓的由人欲,由这个念引起的,这个负债100万就没了,
有的家人会说,那这么说,就不用学语数外数理化了吗?就不用去研究什么天文地理了吗?如果你感兴趣,那会成为你的天赋才华
你会成为爱因斯坦,霍金物理学家。金庸,莫言,二月河文学家。你会成为马未都收藏家。
不是不学,而是你学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兴趣,它就变成了爱好,而不是为了学而学。
为了学而学,告诉你,那个东西你也只是会一点而已。像现在好多孩子学钢琴,有几个能成为郎朗的,你自己都知道他成不了,你说那是修身,告诉你,长大了也没什么用,他可能过得很贫穷,但是还想着以前还学过钢琴呢,仅此而已,
并不能让他人生好起来,他可能不会钢琴,但是他可能就像2月河一样写的很好的小说,提他,就是2月河是刚去世。
有家人会说,听不懂古文,我有时候也会在想,是不是不应该讲这么多古文。但是内心又有声音,就是跟着这个声音去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诸先觉考诸古训,就这个意思。
这些课程在荔枝上面,有缘的家人会听到,我内心也希望更多的家人能听到,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你就文化自醒,你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你再也不用漂洋过海,花费重金,向西方所谓的灵性大师去求索了。
一旦明白王阳明,明白孔孟,当然还有老子庄子,佛陀,六祖,你就会发现,中国一直活在道中,你想要的东西老祖先都给你了,只是我们中间失传了,但不代表我们没有,那就把它重新捡起来就好了。
如果你懂了格物致知,你就直入先天之境,这就是实学。格物致知能让你入先天之境。
格物致知干嘛?杀贼。罗汉就是杀贼。贼是烦恼呀,杀贼杀烦恼。她把烦恼杀的差不多了,所以就说他没有贪嗔痴慢疑了,他人欲去的差不多了,
罗汉杀贼,就是在格物致知呀。为什么?它为什么会有贼,为什么会有贪嗔痴慢疑?
我看到别人比我好,我贪。这就是你有人欲那就是外在有东西,让你引起你不好了吗?
你说别人做了这件事情让我负债了,我恨。就是因为外在发生事情了,你想把这个外在发生的这个事情给的变掉,这就叫格物,
那罗汉,其实他用的功夫就是格物致知,也叫忍辱。他证道罗汉果位就是应供。证道罗汉果位就是入先天之境。
杀贼是杀见惑和思惑。见惑是你的所知障。思惑是你的烦恼障。把所知障和烦恼障给去掉,让你走出无明。烦恼障就是贪嗔痴慢疑
所以格物致知是让你入先天之境,成佛成圣,这是实学,真正下功夫的地方。
所以儒释道三家讲的是一样的。古圣先贤他们讲的都是东一个东西,只不过用的词不太一样,
但格物这个词讲的也非常好,因为什么?意之所在为之物呀。外在根本就没有物。
你必须要明白心即理。龙场悟道第一点是心即理。龙场悟道第一点可不是知行合一呀,可不是格物致知呀,
龙场悟道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人。
佛陀菩提树下顿悟也是放下妄想和执着。佛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他可没说别的。
妄想,执着是什么?妄想执着就是念。就是意之所在为的这个物,你有了念。
意之所在就是物。觉的终点叫做物。
你有了妄想执着,你对这个意之所在的这个念,物起了执着。你的这个念开始妄想,你的念开始执着。
那你去掉妄想执着,你去掉的是这个妄念,执念。你一旦去掉,你就成佛了。你就被天地供养了。
你被天地供养,你还担心不能平天下吗?
你国家之所治的不顺利,国家在哪里?国家在心中啊,天下之所以你平不了,天下在哪里?天下在心中。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哈哈,我一看原来真的都不是偶然。
王宝强大家都知道他吧,现在很知名的一个演员,也因为婚姻问题变得更加的有知名度。那天无意中看到一个新闻,标题我忘了,但是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就打开看了一下,我一看我就笑了,怪不得。
王宝强是因为小时候看李连杰演的少林寺被吸引了。也想去少林寺学习将来成为明星。他真的去学了。
但是王宝强呢,他跟别人不一样,很多人都抱着去当明星的想法,但王宝强不一样在哪呢?就是说他自己拿出的半个月的收入给自己买了个照相机,就是在学武术的时候。用照相机给自己拍习武的照片。
别人很不理解他拿半个月工资买相机拍照。就们他,你干嘛要这么做?王宝强说,留着有用,将来等我成明星了。
留着有用,哇塞,预见未来呀。这就是他有这个念。他的念我就是明星。所以跟他长相没关系。跟他认识什么人没关系。
你认为冯小刚看上他是意外吗?拍了天下无贼那么火,跟刘若英,刘德华合作是意外吗?一个群众演员,一下子一步登天。不是的。他的福德和他的频率呀。
他的念是念念为正。所以他成了。所以他直入先天之境,此乃实学也。
我们很多人,他这个念都是不对的。你现在敢这样说,拍照给自己留相片,万一有一天我要是成了明星,我好好回忆一下,你会这么想吗?你自己都不相信,别人一说 你更不相信,
所以别看王宝强他演的那些个角色呀,傻根啊,那种好像不是很聪明的,但其实他嗯福德,他的频率是很高的。
我不知道怎么讲到王宝强了,但是想跟大家说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就是格物呀,是格你的念,格物是格你的心,
一旦你明白这个之后,你人生就变得简单了,一以贯之。
你家庭不好格物吧。格物是格情绪。格心,格心是什么?格念。格念是什么?
你现在家庭不好,你想把这个家庭不好的这个物格掉?格心。格念的情绪。
你现在事业不好,财富不好。你想把这个东西给它去掉,把这个物给他格掉怎么办?格心,格念,格情绪。
这个时候就求其放心了,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这个时候,你就变成一以贯之。
吾道一以贯之。要不然你怎么一以贯之呢?要不然明显的就是支离破碎的。根本没有一个主线在其中。要不然格物为什么是本呢?它凭什么是本呢?
所以要明心,明心最重要。一旦当你明心,你就知道为什么是格物了。因为心外无物呀
这是今天的课程,想跟大家说的,最最重要的是,因为你一旦会了格物致知,你就在干嘛呢?直入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如果信佛法的。你想不想证得罗汉果位呢?想证罗汉果位,格物致知吧。因为罗汉果杀贼。贼杀不干净,你证不了罗汉果位的
那杀贼靠什么?靠格物致知,佛法里讲忍辱。看的不是静坐呀。
六度波罗蜜中可没有静坐的。禅定不等于静坐呀。
你不要一说坐禅,好像你做了,你就会禅定了,不是的。
动亦定,静亦定啊,这叫禅定了。你走路也是定了,穿衣 扫地 做饭还是定的。
你不能你坐在那你很定,你扫地做饭,你就很烦躁,你那不叫禅定,
所以六度菠萝蜜,有一度叫忍辱。忍辱就是个格物。
按照佛法,你想入罗汉果位,格物致知吧。你想修灵性,我让自己连接,我要让自己合一。格物致知吧,这是入先天之境,明白吗
你说呀,那我现在信基督教,我想重返伊甸园。重返伊甸园从哪出来的呢?你有分别善恶心了。分别善恶心就是妄想执着。
分别善恶心就是你起了念,起了分别心。念就是分别。那怎么回去呢?格物致知吧,让自己把你的分别心,你的贪嗔痴慢疑的去掉,你就回到伊甸园了,
从宗教和灵性的角度也是这样的。那从我们儒家讲的格物致知,你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修身之本是格物。
格物之后,你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课程中,反复讲的是这个。不懂没关系,后面还会讲。
在线下分享也会讲,解读王阳明会更多的去讲。现在我初步有这么个想法了,解读《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但这是初步,不一定,看情况吧。
那就是说,你会格物,你就直入先天之境,你就掌握了实学。
它可是比数理化,比语数外,比你会的各种十八般武艺要重要的多的多。这叫实学。
格物致知就是直入先天之境,就是实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