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亲近自然,重走古道,会有浓重的历史沧桑感。
田雨龙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省级一等奖连云古栈道,是古代入蜀线路之一,从凤州翻越凤岭,抵达心红铺村,继而到三岔。我曾和几位同事徒步走过,感觉也没多累,也曾写了千余字的游记。
徒步古栈道南天门今日读了田雨龙同学写的《南天门游记》,颇有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的味道,只不过田雨龙和我方向相反,他从家乡心红铺村出发,翻越凤岭,抵达垭口南天门。田雨龙此次出游,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获得了知识,收获大焉。
徒步古栈道南天门南天门游记
颠簸的旅途终于结束,刚下车,凉凉的春风击打在我的脸上,拂起我耳边的长发,从中我嗅到了一丝熟悉的,故土的味道。时隔多月,我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老家,这一次我注定要展开一次特殊的旅程……
走在去往南天门的山路上,爸爸边走边对我讲老家的历史,他说老家虽然现在只是大山里的小小的自然村,古时候却是丝绸之路中的一个驿站,商客如云,很是繁华。我表示很惊讶,没想到如今败落无人的小村庄,还有这么大的来头。
走了约莫有40来分钟,我和爸爸终于来到了凤岭的山脚下,抬望眼,一眼望不穿的山峰顶部云雾缭绕,峰峦起伏,还有一层淡淡的银光覆盖其上,好似一条盘旋而上的大白蛇。而那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直通云霄,透着一股子锋芒毕露的气势。小路旁有块路标,上面青藤缠绕,但字迹清晰可见,标注着“前行500米便是放马坡”的字样。
徒步古栈道南天门放马坡实际不是坡,而是一片绿油油的草甸,草甸中零零散散的有着幼小的野草莓(村里叫作飘儿果),红的、白的,交织在一起,好似一块亮丽的花布,格外艳丽。
过了放马坡再前行便是南天门,我和爸爸都做好了攀爬准备,系好安全绳,带好胶皮手套,向上慢慢前进,由于冬天刚过,在这海拔1840米的山峰上,积雪还未化,古人开辟的青石台阶,早已十不存一。在这近70度的斜坡上,我靠着安全绳都是一步三“磕头”。不过还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爬,我和爸爸终于抵达山顶。
徒步古栈道南天门山顶上一片幽静,林木茂盛,树叶一片接着一片,脚下踩着还未腐烂的枫叶,闻着树木的清香,好似身处在一片绿色的海洋,攀岩的劳累顿时一扫而光。雨后的凤岭云雾缭绕,阳光直射下尽披五彩岚光。清朝郑谦有诗“风扫流云静璧山,登临赢得此生闲。当头一热赢沧海,放眼岚光拥翠环”。故有凤岭晴岚的美景产生。
徒步古栈道南天门南天门牌楼便在凤岭的豁口处,这也是连云栈道的一个关隘,牌楼另一边原来是有对联的,叫做“千骑行万里,万山争地利”,可惜我们只看到了横批,两边对联不翼而飞,可能因为年代久远而朽坏了吧。
晌午一过,我和爸爸开始下山,途中我们还参观了古朝阳寺遗址,据说寺内有铁钟三口,皆有一人高。晨钟敲响时,留凤关、双石铺、凤州三镇皆可听见洪亮的钟声。只是文革时期寺庙被毁,大炼钢铁时,铁钟又被毁,如今只剩下一块残破的石碑诉说着当年的辉煌,真是沧海桑田,世事无常啊!
徒步古栈道南天门大概下午一两点钟我们便下山了,再次站在山脚下向上望时,风岭依旧雾气腾腾,五彩岚光环绕,可又谁知这如此美景之下,又是一片别样的荒凉呢?但这毕竟是我童年的美好记忆,就算再荒凉再破败,也是我的心灵寄托之地,她,在我心中永远繁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