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烦请联系本人删除)
成长,是一场无数次打碎后重建的刻意练习游戏成长实验室:那些年,我们经历的"人生至暗时刻"(下)
在知识量爆炸的当下,"本领恐慌"前所未有地发酵膨胀,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成为了各个领域热门的话题。
且不说我们手机上装了多少个知识付费的APP。
生活中,我们身边人并不缺这样的人:不惜重金、不吝时间、不远千里,飞到地球的另一半,追求自我成长和突破……
但是,我们也听到那些经历各种身心灵成长学习的人会说:
课堂上如有神力,生活中有心无力……
学习了那么多,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就如在前两篇"的分享,在"如何在人生至暗时刻里发现微光"的过程中,我也极力地鼓吹大家构建成长性思维,宣称自己是终身成长的践行着。
但这不意味着,从此以后我的人生都是OK的。
我也依然会陷入到生活中的各种琐碎事情中、困在自己的情绪里、经历那些所谓的"人生至暗"时刻而动弹不得。
我时常在想,那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在强调学习成长的重要性,但是成长的本质是什么?
成长实验室:那些年,我们经历的"人生至暗时刻"(下)伍|成长,是发现未知
01
成长,是做信息的加法
罗胖说,所以成长的本质不是提高,不是向好,而是变得复杂。
有人说,复杂就是掺杂新的东西进来,包括原来不喜欢,很讨厌的东西。所以,成长是接受自己成为自己讨厌的人。
上面的说法,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完全对。
凯萨·伊达尔戈在《增长的本质》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
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信息的增长、秩序的增长。成长实验室:那些年,我们经历的"人生至暗时刻"(下)
这是一本物理学家撰写的,跨经济学、社会、物理学等多学科的专著。
我认为,增长的本质理论同样适用于个体成长。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成长,的确是做信息的加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变得复杂。
例如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学到各种知识,做的就是知识的增量工作。
又例如,我通过"加班加到哭"发现了自己"遇到了压力就逃避"的模式,是一种信息的增量。
但是信息,本没有讨厌和喜欢之分。
是我们人为的喜好,对信息赋予的了主观判断和感情色彩。
能让我们成长的信息增量,不但没有好坏之分,更不是一般知识的积累。
成长实验室:那些年,我们经历的"人生至暗时刻"(下)02
成长,本质上是核心信息存量的增加
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有无数个复杂系统工程。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构建于其固有的简单性。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从系统思维来看,所有的系统,剥离出所有表层的、枝枝末末的不重要信息,本质上可以抽象出“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
也就是说: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
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要素和连接关系。
那什么是帮助于成长的信息呢?
成长实验室:那些年,我们经历的"人生至暗时刻"(下)这里需要介绍一个概念,叫做核心存量,是我最近刘润老师在"得到"的商业洞察力课程。
他在关于变量的课堂中介绍:
存量,是在某个“静止的时间点”,事物的数量。
流量,则是在一个“动态的时间段”,关于事物输入输出的数量。
有些存量,它的增长能明显提升实力,它的减少会迅速带来危机。
这些存量,是我们的“核心存量”。
就我个人而已,"核心存量"信息应该是高层认知和底层逻辑,帮助我们揭示事物本质的要素和连接关系。
高层认知,是相对于当前知识体系,建构在更高维度和未知领域的信息。
底层逻辑,是可以洞察事物本质,反映内部要素及连接关系的信息。
每个人的“核心存量”不同,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例如饮食行业的核心存量是口味,医生的核心存量是医术……
准确去定义"洞察事物本质的高层认知和底层逻辑"对我而言有些困难。
我的经验是:内在的感觉会告诉我对和不对。
这种感觉,有人把它称为"顿悟",有人说像"如梦初醒",或者是"大脑中的灯泡,突然间亮了起来"。
在英语中,有个感叹词,可以很好的形容这种突然明白和提高的认知的感觉:"Aha(啊哈)~"
成长实验室:那些年,我们经历的"人生至暗时刻"(下)03
如何落地应用?
首先,找到自己的“核心存量”信息后,不遗余力地往里注入流量。
如果说,流量改变存量,存量改变世界。那么最重要是找到核心存量。
那么我们的核心存量是什么?
拿我自己来说,如果我的成长喜悦和成果,大部分和"深度思考"有关,那么我的核心存量信息是否是"深度思考能力"?
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
我有没有抓住日常发生的琐事洞察到事物运作的机理?
有没有通过碎片化阅读后把获取的信息内化到我的知识网络?
有没有从各种不舒服事件中觉察固定反应模式并重构信仰?
我有没有坚持用输出的方式,例如写简书文章来倒逼自己深度思考?
……
第二,把关注“流量增速”变为"流量转化率"。
没有流量,无法增大存量。只有能转化为存量的流量,才是有用和重要的。
普通的人关注流量大小,优秀的人关注流量增速,但真正得到成长的人关注"流量转化率"。
流量很重要,流量增速更重要,但没有了流量转化率,谈不上任何增长或成长。
如果把存量比喻为水池,流量是注入的水,流量增速是水注入的速度,流量转化率则输入大于输出后,真正储存在水池的数量。
那么当获得信息特别是高级信息足够容易和方便,当信息流量足够多和快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增量的转化率问题?
例如我接触了商业思维中关于存量和流量的概念,我是否有把它运用到我的实际生活中?
是否有结合我的困惑和困难,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信息解决问题,从而把它转换为我的存量信息呢?
……
实力靠存量,潜力靠流量,赶超靠流量增速和转化率。
成长实验室:那些年,我们经历的"人生至暗时刻"(下)
作者:宣彤
二级心理咨询师
超个人心理学学修者
心灵私影像摄影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