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哲思简书电影院
我不是潘金莲?那我是谁?

我不是潘金莲?那我是谁?

作者: 综上所澍 | 来源:发表于2017-03-06 22:23 被阅读0次

    本以为这部片子会是一部私人定制似的喜剧片,再加上较早前在武汉发生的宣传事件,我也已经失去了对片子本身的期待。但看完后,竟然让我觉得这是一部反思目前社会的人类参照物。

    《潘金莲》中的表达元素

    李雪莲,这个人物综合了小白菜、潘金莲、窦娥三个冤屈的女性于一体,被塑造成最“拧巴”的角色。最开始的不可理喻和糊涂,到越告状越明白。而各级公务员和官员,最开始的清醒明白,到越来越糊涂……

    片中人物使用了严重的地方口音,福建味儿的普通话。近乎不真实的模仿中带着种扭曲的讽刺。

    范冰冰在片中塑造了一个有挑战的角色,算是对她演技有所加分。不过正面表情的镜头不多,不知是导演的叙事方式还是刻意回避。

    影片里不同场景采用不同画幅,正方形用于代表大会,圆形画幅用于农村景色,是个创新,不禁让人想“放大”屏幕。

    片中的幽默都是采用“正儿八经”的方式,有种奇怪的苦中作乐,这一点算是高雅之路。

    《潘金莲》中的讽刺

    在结尾前,市长的话反思各级官员参与这个事件的初衷,从而进入影片最核心的洞见,可领导最后治理的方式仍然是“专项整治”。

    片中各级官员其人物真实性格塑造的背后,采用了戏剧化的戏剧动线。当政的人可能说“我有这么坏吗?”,下面的人却可能说“你们有这么好吗?”

    整个片子无形中在讽刺着一件事情,在我们的文化中,所有人(当政者和老百姓)理所当然都认为当官的啥都要管,啥都该管。可是,到了最后,发现不仅不想管,而且管不了。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面对,善良还是阴险,官员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仍然无能为力。


    背后的思考

    这是一个太过崇拜权威的社会,我们有期待头上人人都是包青天的文化,所以,很多时候遇到问题,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靠自己,而是靠政府。而很多时候,罪恶的根源在于我们自己。

    比如李雪莲最开始的“假离婚”。

    其次,任何人走到了权利的位置,荣耀自己的方法都是能“搞定事儿”,但最后谁都搞定不了一些事儿,反而自己一头栽下去。社会就好像都在努力往上爬,把前面的人拉下来,后面的人再上去,又再被下面的人拉下来的过程。

    今天和老同学聚会,谈论微软和华为这样大企业的企业病,他们在历史中成功的走上了商业权利的高峰,而现在却充满了这样内在机制的沟通问题。上下层沟通更多的是命令,更少实质的沟通……

    推及到一个社会,当壮大到一定程度,总会有点大企业病的样子。

    综上所澍

    影片的最后,李雪莲澄清了自己的最初动机是“想要多一个孩子”,对抗一个“有质疑”的政策,人们采用的是诡计,而诡计背后又有亲情。

    与罪恶共舞,最终被罪恶吞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不是潘金莲?那我是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qp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