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凯恩斯主义

作者: fchbfb | 来源:发表于2023-04-05 07:14 被阅读0次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

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观点上。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指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同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根据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通论》以前实践中常用的说法——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经济混乱的症状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个正常运行的市场中是不会出现的。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础之上的而其有效需求不足理沦则是以其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为前提的。

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陷阱。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按照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单调上升因此消费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当消费达到极大值时如何增加可支配收入消费都不会进一步增加。如果消费达到极大值时的消费不能实现充分就业那说明消费是不足的。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是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低投资者不投资或少投资这样经济更加萧条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更低更不投资……形成恶性循环。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后果是:投资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

流动性陷阱是指利率的下降有一个下限达到下限时无论如何增加货币供给都将转化为人们手中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对利率不再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货币的价格r也存在刚性货币政策会失效。

三大心理规律结合在一起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不可能无限增加)总需求是不足的,必然小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必不可少并且主要手段是运用财政政策所以凯恩斯主义被认为是财政主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凯恩斯主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re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