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进入一个新圈子,要融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氛围。最快速,且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抱着空杯心态去学习。
就好比一个水杯,(若要想往里面装东西,他已经是满的)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不是继续。而是先要把杯子里面的水分和物质全部清空,然后才可以往杯子里再去装入新的东西。
以物比作人,就是形容只有我们先把自己完全清空时,这个时候才能为你的内心注入新的元素了。不会再用以往的经验,去走未来新的旅程。
下载樊登读书以来,这段时间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应该数(日本作家:键山秀三郎,著作的扫除道)。推荐本书的价值在于,扫除能改变人心,事业,家庭和社会。
这样的改变,看似不可思议,其实你我也可以。
1.特别是身处逆境的时候,把周围打扫干净,会给自己一种得救的感觉。
2.再没有比被期待,被依靠更能让人感到愉悦的事了。
3.无论做什么,别人最最不愿干的事,首先自己要承担起来,这是调动他人工作积极性的前提。
提取一部分书中的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键山秀三郎)在书中有写到。他的父母,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但非常重视“教养”。因为能干,他们曾数度创造了许多财富,却又因遭遇地震,战争等变故失去了所有财产。即使这样,他们也从未抱怨过,而是一直保持着了不起的生活方式。二战期间,(键山秀三郎)他东京的家被战火烧毁。一家人搬到了父母的老家岐阜。在这里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苦,住所也很简陋。即便如此,父母仍旧每天打扫四五次屋子,以保持家里的整齐干净。父亲去干农活时,也一定要先把田地周围的杂草剔除干净了,才开始耕种。得益于父母的影响,他继承了父母良好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他能坚持扫除的原因所在。
留出空间聆听扫除道本书内容,可以让我很真实,很贴切的感受到。作者的父母以及作者本人,用以身作则方法,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改变着环境随即也影响着身边人。听书时我在想,如果生活里,我们也像作者一样,放下身段,放下无用的埋怨,多去积极主动的做事情。或许我们也可以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明亮,有庄严的气场氛围里,并成为一个被敬畏的人。
这个礼拜写作群布置作业:断、舍、离——其实这个话题在佛友群,已经实践好长一段时间了。刚开始实行我的理解是,对于物质的归纳利用和归属行为。(抱歉,起初我理解还是太过肤浅了)。
而说到生活里自己真正又做到了多少?平日我的生活都是由妈妈照顾来打理的。而身为60年代,那一代人爸爸妈妈已经习惯了,所有的东西,无论是穿戴的衣服或是物品,都是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还可以再用三年的。而那一辈人的勤俭节约习惯,放到了现在。也不能说是全然的都不好的,只是不能适应现在的生活环境了。
例如妈妈:会把过期的辣椒酱舍不得扔。总觉得有一天炒菜时肯定能吃掉的。(尽管长了绿毛毛,妈妈却说有油的东西是不会坏的)还有把很多以前结婚时的旧衣服仍然放在箱子里,觉着以后可以做抹布用。在不行以后可以给孙子做尿布(当然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这只是几个简单的举例。
而我的嗅觉和味觉是那种比较灵敏的(最起码在家里比得上家庭警犬了)嘻嘻。比较爱干净,有洁癖,要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到原来的地方了,才会安心!
留出空间所以在很多东西要不要扔的过程里,我和妈妈也发生不同的争执和意见。今天分享断舍离:而我觉得,更多的是。
要“断”掉占有和永不满足的欲望。(比如过期废旧的东西,一直觉得是曾经自己付出过时间,或是花了钱的就舍不得扔掉)即便已经有了更好的代替。
要“舍”弃对过去的不舍和对物质的依赖寄托。(好比总觉得以后还会用到)其实现在不用废弃的东西,以后也不会用到。
要脱“离”杂乱的环境(因为它会影响人的心情和气场)清理现状 清理心情,才可以给未来留出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