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寄哀思:纪念我的母亲

作者: 三秋桂子2021 | 来源:发表于2022-04-03 18:36 被阅读0次

早晨很早就醒了。

一股不可抑制的悲哀水一样蔓延而来,起初是暗流涌动,后来越来越凶猛,感情终于无法抑制地决堤了,眼泪开始止不住地流出来。

有多久没有这样痛快流泪了?在今天这个家家思念逝去亲人的日子里,让我也释放一下情感,给自己一次流泪的机会。

《金瓶梅》里说“哭有三种: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

我这种哭应该叫做泣,从小到大,我都只会无声流泪,不会哭出声来,好像那是很丢脸的事。

上小学时,和同桌闹了矛盾,我也不会像她那样喊着哭,只会趴在课桌上把头埋在臂弯里默默哭。

连哭都不会发出声音来,注定我是个不擅表达情感的人,我也很想像同龄女孩那样哭就惊天动地哭,高兴或愤怒到极点就发出尖叫声。我从来都不会,哭和笑都是默默无声的。

就像这写作,因为无声无息,最适合我用来表达自己。

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回忆,一切痛苦和欢乐的回忆,但现在看来还是不能。掐指算来,母亲去世到现在竟然那么久,几乎十年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

最深的思念就是“不思量,自难忘”,不需要什么提醒就会自然而言唤起对母亲的记忆。

虽然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时常想起了,但还是会在某些时刻突然间唤醒所有熟悉的记忆,只是已经可以静静地想一会儿,不再像过去那样一想起就要哭一次。

为什么要忘记呢?既然无法忘记,就让母亲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伴我走过以后的岁月。

有一种说法是,人一生要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自然肉体的消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死亡。还有一次就是被所有亲人朋友遗忘,不仅肉体连存在过的记忆都消失了,这才是真正的死亡。

这么说,如果母亲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她就还算活着,活在我心里,只要我永远不忘记母亲,她就永远活在我心里。

最亲的人都不舍得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里有她最牵挂的人。母亲走后,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说:母亲最不放心的人就是我。

起初,我很不理解。我从高中就开始离家,从上大学就能自食其力,读研也是一个人来去习惯了。无论学业还是工作,我都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安排得妥妥贴贴。

因为一早知道除了自己没有别的依靠,所以更加自立自强,这样的我有什么让人不放心的?

母亲走后发生的一系列变故,让我切切实实感到了自己的无助和脆弱,其实我并没有我以为的那样坚强。

这时再回想父亲那句话,才明白了母亲的苦心。也许她已经预感我会经历一番磨难,但她已无能为力,即便再不愿意也只能带着不放心离开这个世界。

幸好,母亲走了。

她在世时已经承受了太多人间磨难,不需要再来承担我的一份,我的人生路还要我来走,她实在应该好好歇歇了。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普通的小村里,作为家中长女的她,从小就勤快好学,也许她也曾怀揣着一个“读书改变命运”的梦,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出身,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而母亲,因为要照顾家中年幼的弟弟妹妹,却连这唯有的机会也被剥夺了,那种无奈多年前我曾深有体会。

中学毕业后我面临着上高中还是上班的选择,当时村里同龄女孩子都是中学一毕业就在当地找个临时工做做,很少上高中的。

面临选择的那一刻,一向懵懂的我第一次感到了命运的压迫感。我不愿也不甘接受不读书的命运,无法想象没有未来的生活,如果让我接受周围人一样麻木的人生,简直生不如死。

是母亲顶住了各种闲言碎语,说服了父亲,让我继续读高中。母亲为了什么?作为一个母亲,她不愿她的女儿再重复她当年的命运,她希望我有更好的未来。这是一个母亲给予孩子最好的祝福。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寄托着父母未完成的梦想。

我想母亲是把她未完成的读书梦寄托在我身上了,她让我代替她走她没有走过的路,看她没有看过的大千世界。

刚辞职准备考研那一晚,我和母亲躺在床上,母亲犹豫了很久问我:“有个不错的工作干着,非要去考研吗?”

在她有限的世界里,不知道考研是什么,更不懂我为什么要放弃一切去考研,她为我担心却不知道该怎么帮我。

我回答母亲:“我想趁着现在年轻往上走走,不想将来我的孩子像我一样辛苦,我希望他/她有比我更高的起点,更好的未来。”

母亲听了,没有再说一句拦阻的话。她理解,因为她是母亲。

我的人生,不只是我的人生。不管我考研还是工作,或是我现在的生活,都有母亲的寄托在里面。包括我的写作,也有母亲的寄托在里面。

我从小喜欢写作,而我最高兴的事,就是拿自己刚写的作文念给母亲听。

还清晰记得每次写了作文,幼小的我就骄傲地站在母亲面前,一边大声念着自己的作文,一边享受着母亲温暖如春阳般赞许的目光。

稍大一点,我开始写日记,搞创作,母亲走进我的房间都是轻轻悄悄的,生怕打扰了我,好像我在做着世界上最神圣的事情。她识字不多,几乎没有完整看过我的文章,但她知道写作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

每逢我文章发表或获奖,母亲就表现得比我还自豪,让我感觉写作很值得,哪怕为了母亲。

作为一个出身农家的孩子,我能享受到读书的特权,拥有类似写作这些看起来和农家生活毫无关系的近乎奢侈的爱好,全赖了我有一个心存梦想的母亲。

虽然母亲一生都生活在小村,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但她心里一直有一个远方——她没能去的远方。

我的母亲,不像一般父母为了把孩子留在身边,就折断孩子梦想的翅膀,不让孩子飞到更远的地方去。

从小到大,母亲都鼓励我要走出去,远走高飞,所以我心里一直装着一个广大的世界,那个世界,是母亲给我的。

母亲给我的,是无私的广阔的母爱,给我自由让我尽情飞翔,尽管她在心里也舍不得我,常常牵挂我。

自学考研那一年,母亲几乎每天都要打个电话给我,是母亲的电话支撑我度过那些个灯下读书的夜晚。

如今,我回来了,却再也收不到那个熟悉的电话。

母亲刚去世那两年,我整个人都泡在泪水里,恨不得随母亲而去,悲伤逆流成河。

做了母亲后我才渐渐懂得:一个母亲的最大心愿,是儿女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我对母亲最大的纪念,除了永远把她留在心里,就是尽最大努力好好活着,因为我的幸福就是母亲的快乐。

母亲六十岁后开始信奉耶稣教,她的信仰更多是为了儿女,为儿女的幸福平安祈祷,为家人的健康快乐祈祷。

她曾满眼放光地对我说:“信耶稣的人可以得永生,死后上天堂,去世了不用儿女烧纸上坟,少了很多麻烦。”——她什么时候都在为儿女着想。

我相信她已经在天堂了,因为她那么虔诚善良,她真的相信有天堂,本来信仰就是“你信它就有,你不信它就无”的事。

本来清明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母亲还在时我从没想过这个节日的意义。

如今,因为有个去了天堂的母亲,年年清明我都要抽出一天来怀念母亲,尽管怀念母亲随时都可以,但这一天更有特殊的意义。

就好像我和母亲约定好了,这一天,我把我的想念都写进文章,就像我小时候读文章给她听一样,她在天堂一定听到了。

不仅现在,以后我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母亲,我想这应该是她最喜欢的方式。

2022-4-3

纪念母亲旧文重温

《生如夏花》

《那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清明时节寄哀思:纪念我的母亲

    早晨很早就醒了。 一股不可抑制的悲哀水一样蔓延而来,起初是暗流涌动,后来越来越凶猛,感情终于无法抑制地决堤了,眼泪...

  • 清明时节寄哀思

    一份思念 透心彻骨 从那个看不见的源头 缓缓渗出 流经岁月 洗涤世代 承载着不可言状的哀思 从远古奔向未来 忙碌的...

  • 清明时节寄哀思

    今天下午一点多时,我带着妻子儿女回家祭祖。 我家的祖坟在我家西北方向,大约1公里的田地里。 北边的坟头下埋着的是我...

  • 清明时节寄哀思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今年的清明节被国家定为全国哀悼日。上午十点,国旗下降一半,防空警报声响彻云霄,全国人民一起...

  • 清明时节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节,很自然的就会想起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也会更加怀念逝去的亲人。 今...

  • 清明时节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没有雨,但心里的雨一直没有停过。从未想过,今年的清明,天堂里多了一个我永远无法再陪伴的亲...

  • 清明时节寄哀思

    又是一年清明时,难逃的纷纷细雨更给人增添了几分哀愁。记得以前上学时,常跟随爸爸和叔叔还有弟弟妹妹们一起去给早已故去...

  • 清明时节寄哀思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静静的待一会。努力的回想着我与父亲一起生活的过往。甚至每年都写一篇悼念父亲的文章寄托我的哀思,以...

  • 清明时节寄哀思

    对于很多人来说,今天,这个节日不是愉快的旅游,也不是踏青赏花的好节日。 而是对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的日子。您长眠,我...

  •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 作者:东华 清明时节, 柳依依, 寄哀思何处?; 梦里常见, 泪潸潸, 怪梦醒可叹?; 风里纸蝶, 飞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时节寄哀思:纪念我的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tf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