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剧《武神赵子龙》中,赵子龙自从常山大败山贼后声名鹊起,准备前往冀州投奔袁绍,可惜刚到冀州就发现袁绍的手下亲兵在作威作福、鱼肉百姓,饭后霸王餐,由此可见治军不严,进而转投幽州公孙瓒。但是公孙瓒却不以为然,对待赵子龙如同前来混饭的民间无赖,只把其安排作了打杂的小兵。
公孙瓒对赵子龙的偏见可谓深入骨髓。即使赵子龙后面多次在与袁绍之战中助其脱困,甚至多次救其性命,也不曾正眼瞧赵一眼,也正是如此,公孙瓒的结局便已注定。

公孙瓒虽为幽州太守,但也是一方诸侯,实力雄厚,不亚于袁绍。但为何却会错失赵子龙这样的人才?(假若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都留在了公孙瓒身边,历史又将如何书写呢?)公孙瓒丢人才错失时势,究其原因或许有三:
第一,目光短浅,妇孺之见。赵子龙常山击敌,声名鹊起,公孙瓒早有耳闻,却因赵子龙所在常州就是袁绍的地盘,以此认为赵子龙不可信任,并把赵子龙投靠军队归类为混饭来的。
第二,做事畏畏缩缩,没有远大的抱负。公孙瓒偏安一隅,并没有远大的抱负,常州被山贼袭击有求出兵,却不愿派兵援助,因为赵子龙来自常山,常山乃敌人袁绍的地盘,却因此不信任赵子龙,一来接受赵子龙投军却不给其重任,二来又不信任赵子龙,做事情瞻前顾后,畏畏缩缩,不给个痛快。
第三,高傲自大,刚愎自用。赵子龙屡次助其击退袁绍,却对赵子龙的战功忽视不见;刘备、关羽、张飞因为不认同他的做法和立场,不道而别,却连骂他们三人织席贩履之辈。
论赏不依其功,有错不查己因,道理唯我独尊。此等此举,哪配得上一名贤士。论当今企业,何尝不是这样的现象。如:①你是一名员工,不管你当初如何牛逼,来到这里,我说了就算,叫你干啥就干啥;②新人工资比你高,那是有原因的,虽然做的还不如你;③这里还有谁比我厉害,你走了一定是你的损失;④你做这些有啥用?不能赚钱的事不能做。这个投入不划算,盈利差了;⑤招你进来需要花这么多成本养你,到底要怎么用才划算?嘿嘿,一定要榨干你的劳动价值...

员工也是人,员工也是有尊严的,并不是因为你是老板,就能对员工为所欲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学会如何做好一名老板,你才能得到一群优秀的员工。
企业如何才能不错失人才?给工资?给情怀?给职业通道?你根本就不了解员工需要什么的时候,还是不要太随便了。在《世界500强用人标准》中,聪明的老板在用人时非常看重用人标准,在用人标准中,员工品质和员工尊严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在员工品质中,诚信、自信、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占据重要的位置;每个员工都是有尊严的,企业要尊重每一位人才,以人为本,树立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你用真心待员工,员工也会真心拥戴你。
★转发请注明作者与来源,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