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戴氏春秋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4.34 襄公在位初期的军事行动与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4.34 襄公在位初期的军事行动与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4-05-23 22:2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根据前文分析,鲁国自从成公十八年下半年起就已经将军行从“乙模式”调整为“甲模式”,也即由执政的大司徒季孙行父以及大司马仲孙蔑分别作为右、左两军将,而排名其后的叔孙豹和臧孙纥分别作为两军之佐:

    成公末年至襄公十年鲁国两军将、佐配置

        如表,当襄公五年末季文子去世后,改由孟献子将右军,而季武子将左军,这样季、孟仍然完全掌控了鲁国军政大权;而叔孙、臧孙两家位置不变。按照这个军行的架构,我们来看一下自从成公末年到襄公初期右、左两军轮换作战的情况:

    成公末年至襄公四年两军轮换动员的规律变化

        如表所示,按照轮换规则,由于成公十七年已经分别由右、左两军出战,所以成公十八年按道理应为右军出战。但是季孙必须留守处理成公葬礼和新君即位,又不放心把军事交给刚刚归国的叔孙豹,所以发生了一次“左、右易位”,也即采用“甲模式”后的第一次出兵就由仲孙蔑帅左军起开始轮换。

        成公十八年末至襄公元年上半年的一系列行动其实可以看作是一次战役,整个过程比较连贯而没有来得及轮换右军作战。不过当仲孙蔑率领左军后撤至鄫进行修整期间,很可能鲁国就近为之更换了部分甲兵和徒役,以便继续保持战斗力。此前此后的一系列行动当在上一年末的“虚朾”之会期间就已经确定下来了,之后鲁国尽管面临成公大丧和襄公即位等一系列繁琐的内务,但仍然勉力支持了左军在前线的战斗,一直到当年五月下旬。

        不过当襄公元年的一系列行动结束之后,此后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又以左军起继续开始由两军交替轮换,直到“三军制”于襄公十一年(前562)最终到来。此期间大司马仲孙蔑的负担最为繁重,一方面需要帅左军按照轮次出战,另一方面当会盟、用兵期间为了照顾到与会其他诸侯主帅的地位相匹配,又要在本该由右军负责出征的时候以大司马身份带队,此导致在季孙无法离境、而两位军佐由于能力所限无法单独领兵的时候孟献子往往需要全年奔波在外,而襄公四年臧孙纥的“狐骀之败”更加验证了此前季、孟保持谨慎的必要性。

        综上,自从成公十七年末由于公孙婴齐去世而导致鲁国军行由之前长期执行的的“乙模式”变更为以司徒、司马两位执政分别统兵的“甲模式”,事实上确定了鲁国军制与以“登卿制”为基础的卿序分道扬镳的事实。之前在“乙模式”下,地位最高的上卿、介卿无法单纯以右军一手遮天,永远受到两位次卿控制的左军某种意义上的制衡,此为所谓“登卿制”的灵魂所在:

    “乙模式”下两军将、佐

        而在“甲模式”下,上卿和介卿永远可以控制两军,这样权力和资源势必向目前掌权的季、孟两家倾斜,后起家族将永远没有与之竞争的机会。当襄公十一年起又实行了“三军制”之后,主要的区别在于将叔孙氏也正式纳入季、孟的小圈子里,由“三桓”分别直接出任三军统帅,因此“三军制”的关键其实就在于“甲模式”的推行:

    “甲模式”下两军将、佐

        当然关于军制由两军转为三军还有很多复杂的其他因素,我们后文中将继续予以探讨,下面我们继续看看“两军制”下的“甲模式”将继续如何运行,以及其在晋楚争霸的大背景下最终难以为继的原因何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4.34 襄公在位初期的军事行动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hd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