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是一般指"行为上",原来它还表现在"语言上"也就是沟通。更让我觉得自己认知上是多么的肤浅:"我"很多时候都带有"暴力"沟通的方式只是自己并没有发现。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谊相通。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很多时候是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
异化的沟通方式
- 道德评判
- 进行比较
- 回避责任
- 强人所难
"不应该"、"应该"、"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求权威,来获取的正确和错误的标准。异化的沟通方式,让我们难以体会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一种。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我们要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并清楚的说出观察结果。它并不是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
比如:评论:你太大方了
观察:当我看到你把中午吃饭的钱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
比如:评论:索菲长的很丑
观察:索菲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
"总是""从不"有时候表达的是评论。"经常""很少"大部分也是表示评论。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评论并且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提倡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的描述观察的结果。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我们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的根源于我们自身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要素
听不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责备自己
指责他人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于他人的指责丶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其他人就较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个人成长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情感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乌使他们快乐
"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生活的主人"我们意思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我们的请求。
在交流中,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更清楚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我们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一旦对方认为不答应就会受到责罚,就会把请求当作是命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