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东汉时期将土地租给百姓来收租剥削已是惯例,前文提到了曹操在汉末施行的屯田制,本篇聊作补充。
曹操施行的屯田制,虽然以民屯为主,但同样包含军屯。在民屯上劳作的百姓,一般被称为屯田客、屯田民、典农部民,如屯田客吕并就掀起过叛乱,但随即被赵俨镇压。出身贫苦的邓艾,年少时就是襄城的典农部民,那会儿他年仅12、3岁。
“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俨复率署等攻之,贼即破灭”——《三国志·赵俨传》
战火纷飞之间,出现了大量无主之地,以及大量流动人口。对于曹操来说,他不能容许土地、人口都流入地方豪强手中,而施行屯田既能恢复生产,又能收获劳动力。当然屯田也不是什么公益行为,收获粮食要上交朝廷一部分,如果屯田时用的是官牛,就需要把收获的粮食分给朝廷6成,若是用自家的养的牛,那就和政府对半分,各占五成。
这只是一部分,还有田租、户税、财产税等。汉献帝在禅让时就提及,百姓经历了屯田还面有饥色,虽然属于谦卑之辞,但也反映了一定事实,百姓还是挣扎在温饱问题上。
一开始屯田也不是自愿报名的,都是强行招募百姓,很多人都不情不愿,有一部分人就因此跑路。从国渊的记载中,可以看到他主持屯田时,做的是“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即按土地分配屯田民,统计人数安排官吏,接下来就是坐等分成。
问题是屯田客们不一定会被分配在家乡种田,朝廷觉得哪缺人就得去哪,如魏文帝曹丕时期,就曾迁徙了一大批百姓到帝乡谯郡屯田,当时的谯郡太守卢毓,就因为想迁走这批百姓,结果被贬谪了。大多数人都安土重迁,不愿背井离乡,谁不想安居乐业,谁乐意背井离乡?后来在袁涣的建议下,曹操才同意考虑百姓的意愿,百姓们也表示很开心。
好景不长,短短几十年间屯田制就被破坏殆尽,至少在曹芳时期就已经有苗头了。如曹爽、何晏等人执政时,就分割了洛阳附近的数百顷田地,据为己有。屯田客也有些好处,他们不用服兵役,如毌丘俭发动淮南二叛时,所列举司马师十一条罪名中,就有“募取屯田,加其复赏”,说明招募屯田客为兵、把他们作为赏赐都是少有之事。
屯田实际上就是在于世家大族争夺劳动力,当朝廷决定向他们示好时,屯田客们的命运也就被决定了,重新变成各个家族的私藏。屯田制是在司马炎手上彻底废除的,团结世家豪族也是司马氏一直在做的事。咸熙元年(264年),诏令罢免屯田官、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等。泰始二年(266年),司马炎重申“罢农官为郡县”,安心当郡守、县令去吧,别再想着屯田咯。
人情往来,利益纠缠。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