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是什么?
贪婪是一种饥渴的心里状态。渴望那些自己还没有拥有的,不珍惜已经拥有的。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说人生的苦大概是由这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贪婪,不肯放弃(贪而无信、蝇营鼠窥)。
二、执着,不肯改变(死脑筋、一根筋、撞破南墙都不回头)。
三、享乐,不肯精进(快乐至死、及时行乐、得过且过)。
我觉得很对,本文就来说说贪婪。贪婪也许能让人很快聚集一些财富,但能保住的可能很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已经尝到贪婪甜头的人,是很难回头的。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过犹不及”,贪婪就是太过于极端了,不合乎于道,不可能长久。
人性保持进取的状态,就是追求上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取用无道,偏了、过了就是贪婪,不及就是贪于安逸、满足现状。进取、中庸的状态很难保持,很容易偏于贪婪或安逸。
人性的贪婪是如何养成的呢?
人的童年多是快乐的,天真无邪、生机勃勃。长大后,怎么就偏于贪婪或安逸了呢?
孩子们的偏颇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玩具争抢中、一次又一次的玩具购买中养成的。
孩子的生活比较简单,除了调皮捣蛋、天真烂漫,就是玩玩具、买玩具、抢玩具。
在看到喜欢的玩具时,他们可以叽叽歪歪、磨磨蹭蹭一整天,想方设法逼着家长非买不可。这就是贪婪的萌芽。
在独自玩玩具时,他们往往能沉迷进去一整天,还不能被打扰、被中断,否则就会大吵大闹,这也是贪婪的萌动。
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时常为了争抢某个玩具也会大吵大闹,挣的不可开交,这也是贪婪的苗头。
人性的贪婪正是在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中生根发芽的。家长不重视、不处理、不关心,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解决方法,很容易养成贪婪、偏颇的性格,再想改就难了。
富裕的家庭、或者富二代,没有买不起的玩具,也没有玩不起的玩具,不可得的经历少,很容易养成“不及”的性格——偏于安逸、缺乏进取心。
孩子们的童年学习的时间少,玩耍的时间多。所以他们大部分的性格必然是在玩耍中养成的。你认为呢?
贪婪不是病,关键时刻可能要人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