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总会听到诸如此类的褒奖:这个人情商高,有灵性会讲话。但,试问情商一词从何而来呢?何为情商呢?
“情商”这个词的起源是由美国新罕什尔心理学教授约翰·梅耶博士和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彼得·萨洛维博在1990年首次提出,其发展从象牙塔到民间仅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曾经一度“EQ”一词也在各国流行风靡,情商也称之为:“情绪智力”是一种情感神经科学。
情商有许多定义和模型,下面仅为[美]丹尼尔·戈尔曼撰写的《情商》拘于我个人的一些小结。
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模型下面你将会看到:
用智商解决问题,用情商面对问题情商的重要性(关于情商的认知偏误)
上面已经简略的阐述了情商的来源,情商的重要性常常被纳入对一个人的评价之中。人们对这种“情绪智力” 偏倚实则是看中亲密关系中情感表达,也就是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其实这也类似的符合“二八法则”,人们在进行言语间交流的时候,70%是情绪,而只有30%才是内容。这也便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和那个讨厌的人交流,甚至吵完架回头看看吵架的理由的自己都会噗呲一笑,国内东北汉子间的经典对话“你瞅啥!”“瞅你咋滴!”然后就大打出手了,毕竟人——是一个情感动物,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框架效应,注意情感的表达方式。
用智商解决问题,用情商面对问题但很多人误以为会说几句俏皮话/朋友多,好办事……就是情商高了,的确情商高的人会以幽默的方式和别人相处……但前面两者也仅仅是情商的子集,并不能以篇概全说有前面两者的人情商就高了。情商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同时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如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说着奶声奶气的话逗得大家开心或许并不是情商高,而是人们喜欢TA的可爱,或者说话的声音。而朋友多,好办事,这两者还真没啥逻辑关系。其一,朋友多不见得是件好事,其二,这朋友多是真是假到关键时候可没准,可能还真不能帮的着你。且,但凡说这句话的人,多半是在自吹自擂突显自己的优势。高情商的社交一般基于互利双方共赢的有效社交。在更多时候遇到困难,不是你找别人,而是他人主动找你。
情商的组成
自我意识:
是对自身的情绪、优势、劣势、需求和动机有着深切的理解。 如果把其范围扩大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以上升为为元认知了。
自我管理:
顾名思义对情绪方面的管理,却别于其他人自我管理强大的人在出现负面情绪/情绪冲动时,有办法管理情绪甚至加以利用。
同理心:
不用别人诉说,我们也能体会到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同理心分为:认知同理心,情绪同理心,同理心关怀。
人际关系
情商的独特之处
情绪智力属于人类一种独特的能力体系。由大脑的:右杏仁核,前扣带,眶额/腹内侧,体感/岛叶皮层控制。
书中强调:情绪和冲动的自我调节很大程度取决于大脑执行中枢前额皮层与中脑情绪中枢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依赖汇合于杏仁核的神经回路。
杏仁核是苦恼、愤怒、冲动、恐惧等情绪的触发器。当我们情绪失控时常常是被“杏仁核劫持”。 且男女情商有别,女性的平均情商分数往往高于男性,因为女性比男性的镜神经团更为发达,情绪同理心往往更强。
情绪智力的体现及带来的利弊
不知道你没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看视频的人声音外放 ,不看视频的人却要用耳麦来隔音诸如此类奇怪的现象。情商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一个情绪智力高者的人你站在TA身边如沐春风,和TA交流会很开心和很舒服,时不时的会有意外的惊喜小收获。而一个情绪智力低者,相处起来及其困难甚至可以用“坎坷”二子来形容。并不是我们事前先对这个人有成见或者预定这个人压根就不是同路人处不到一块,而是相处起来如坐针毡。因为TA总是在不断打扰我们,给交流制造麻烦,导致非常尴尬的局面发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而那些声音外放的人或许TA们并没有什么恶意,但却给周遭的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这或许便是缺乏认知和情绪同理心的表现。TA们的内心还停留在孩童时期——认为自我便是宇宙的中心,所有人对待TA的前提都得宽容和容忍。通过外放声音来突显自身的存在感,以此获取他人的关注和认可。
我们口中常谈到社交其实也代表着伤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极易对他人造成伤害,而我们常常也会因为一句不经意间的话、一个转身动作伤害到他人。于是,有些人成为了“老好人”,开始患有社交恐惧症,变得孤僻甚至厌世。其实,他们只是害怕避免发生上次失败的社交事故,避免受到伤害。但是,我们也不能仅凭一个人特立独行,不怎么合群就武断此人性情乖僻,或许人家只是想要一个不被人打扰独处的空间来给自己充充电,或者暂时避免外界的干扰进行一个项目/计划的深度工作/学习。一个人的习惯在不到100毫秒的顷刻间发生改变,更何况情绪,情绪就好似盛夏的天气,说变就哗啦啦的下雨了,没准下一刻便晴空万里了。 人家压根不是乖僻古怪不爱说话,只是不想和你一起同流合污吃、喝、嫖、赌、抽烟、喝酒、泡妞、打游戏而已,也只是有话也不跟你聊的来罢了。
我们身边也经常有诸如不能管理自身情绪者,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发难指责,以至在背后诋毁他人的“包打听”,这类人几乎百无禁忌,八卦、糗事、别人的隐私爱恨情仇,甚至可怕到像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一般别人今天晚上去哪儿了、吃什么、跟谁一块吃TA都能诡异地知晓,且还不忘评头论足一番,仿佛别人的一举一动都跟TA有着密切关联,做什么都得经过TA的许可同意才能行事一般。什么该打听的、不该打听的、该说的、不该说的TA都不缺,甚至触及到他人试探的底线和雷区也自不知。TA们的快乐好似基于他人的痛苦之上,且毫无羞耻感,并引以为乐,总能津津乐道地通过他人的出错、糗事来彰显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类逮着别人错误就使劲不放的行为,还不真知 假使TA犯起错误来会是怎么一种心态,只需要稍微的自省便能明了这类行为给他人制造怎样的麻烦和后果。
减少“杏仁核劫持”不要叫苦连天的抱怨,有研究肥胖是会传染的,一个人长期和肥胖的人在一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无意间染上了肥胖者身上的恶习:吃夜宵、经常不运动、暴饮暴食……你也就温水煮青蛙,不想胖求佛都难。抱怨也是如此,一味的抱怨会给一个团体传递许多负能量,一旦情绪传染便会带动大家的负面情绪,本来好好的一天,抱怨一下,做啥事情都没心情了。
恶意的批评和指责,因为上篇讲到的“最小阻力原则”人们总爱推卸责任,恶意批评指责对方,甚至进行报复性的人身攻击。(在独生子女“双标”人群中会经常看到此类现象,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批评的艺术在于:准确地指出TA犯下的错误,和需要改进的方案,指导TA如何做好,并希望TA这样的错误不要再次出现,而不是恶意的批评进行错误的人身攻击。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经常批评孩子的错误,而不是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的处理解决问题,在这样的高压下孩子极易对父母产生恐惧感,以至于犯下错误、甚至在学校被其他孩子欺凌也不敢跟家长交代,创造力也会急剧下降,变得呆滞,长此以往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低自尊,变得“习得性无助”(忘了哪本书了←_←),举个例子:泰国的大象幼年的时候就被一根牵着绳子的棍子拴着,只要主人把棒子杆在地上,TA就不动了,以后无论TA块头长得多大、变得有多力气,都不能摆脱那根主人手中杆在地上的棒子,因为TA从小就试过摆脱不了,长大了也就认为自己依旧不能扯断栓在地上的棒子,主人棒子一栓也就不动了。 而习得性无助大部分成员体现在抑郁症患者身上。而其中部分自杀的人,便是为了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来挣脱我们自己本以为不能摆脱的习得性无助感,属于一种利己的行为。
情绪智力也体现为管理自身的情绪,但并不等于控制情绪,更不是变得麻木、漠视自身的情绪。刻意且长期的抑制/控制自身的情绪会变得麻木,情感得不到宣泄会导致抑郁,在内心积累达到一定的阀值就会如岩浆一样爆发,好比安放了一颗定时炸弹,可谓细思极恐。我们不能说一个情绪智力高的人,就不会发生情绪失控,生活中会出现许多类似于塔勒布的黑天鹅事件,毕竟生活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并不能说一个因失去亲人而失声痛哭的人因没有控制好自身情绪便断言TA是一个情绪智力低下的人,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想必许多人都会无法左右自身的情绪。处理管理情绪并不等同与“控制”情绪,控制的潜意识便是告知自己,我必须凌驾于情绪之上,不允许情绪出现不受控制的发生,这种想法蛮可怕的,我们无法时时刻刻如机器人一般用冷酷的理性来控制自身情感,反而南辕北辙使得情绪极易囤积,而负面情绪大量在短时间内爆发会很容易伤害到我们身边无辜的人,且不可逆转。但,我们可以通过理性思维的辅佐,将情绪视为体内另一个自我对“我”的一个情绪的表达,把情绪当成以为亲密朋友而不是防戒敌人。情绪的失控往往发生在现实的结果没有达到我们设想的预期/突如其来的逆境,这个时候我们便可以利用《逆商》中“逆商”思维方式——“Bingo,逆境来啦~”/“啊哈,逆境来咯~”仿佛以为久为谋面的老友来访,以一种愉悦却欢快的形式告知自己逆境真的来啦,这不是演习,请提前做好准备,认真对待!这样与情绪为友,利用情绪来克服生活中的十有八九的逆境,便能很好持有乐观的心态积极主动迎接困境,且在这种心态下更能有效的处理当下的问题,而不是抱怨或者推诿。 然而,这种情绪智力和财富也有一定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穷人的生活受到教育和物质限制,使得穷人越穷。
心态变得越来越穷:叫苦连天的抱怨,互相埋怨,使得周遭充满了负能量甚至不和谐的因子。
能力越来越穷,一方面破罐子破摔,一方面“赋格”自身这样的定义——我也就这样,就这样过吧!这句话明明隐含了太多的不甘和自身经历遭遇的不幸,可是他们却一味抱怨却丢掉不主动权不寻找改变的途径,诡异的不甘心态却也看似安逸的处于当下生活的矛盾心理。 甚至嘲讽知识,像上菜市场买菜一般大喊道:知识无用论。而反观富人,更多的是乐观阳光的心态,充满着创造与好奇心,正面的鼓励,(鼓励≠吹捧,而是善于表达的赞美,因为中国人含蓄的文化,我们谦虚得不擅长表达对他人的赞美,而鼓励和赞美可以给予人价值的认可,在集体中也容易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不是在如何省钱,而是时时刻刻在琢磨怎么样赚钱。(纯属个人偏见,不喜勿喷。)
教育的普世,实乃一大福祉,可现实中却有人百般拒绝,甚至嗤之以鼻。
情绪智力高者就如塞内加的思维方式一样,在面对逆境,乐观主动的迎接逆境,在情绪飙升的情况下以情绪为友,共同以最柔软的方式着地。富有同理心,勇敢的尝试,不惧怕社交带来的伤害,善于表达自身的情感。压力太大,管理不住了,要高爆发就爆发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不要基于伤害他人之上,哭一场/提前告知蜜友/基友宣泄一番也没尝不可。
如何提高情绪智力
冥想,正念解压
压力大产生源于大脑左前额皮层部位,每当我们走出舒适区到学习区再到危险的高压区,处于且长期处于危险区我们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和大量缩减。冥想、正念能让我们快速的恢复,书中云“冥想神经学”,我觉得还是佛教的冥想靠谱,建议大家去看看南怀瑾先生的“南禅七日”的视频,影视平台就可以观看到。
建立好良好的社交关系
同理心:有效的理解他人
内心演练
投入训练,利用神经惯性,激发大脑左前额区的积极力量(对未来和梦想的渴望),在可行性的范围内完成训练。如书中提到的克服“黑莓综合征”,在内心不断提醒说服自己要克服,将行动赋予价值,不断在内心反复训练。
以上纯属个人一些大杂烩,难免存在缺失和漏洞,如果你感兴趣建议看原著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如果存在问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