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这本书,是我偶然间在阅览室里读到的。下了课,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本书。
关于这本书,我自认为不必过多介绍。毕竟其作者也是如今十分有名的散文家。我只想在这里对于之前没机会了解这本书的朋友做个介绍:作者是一位经营派(详情请看书,别误读)散文家,有政治抱负,且能以优美的文字表达,写作有境界,他是季羡林先生口中的至宝。而这本书,我主要推荐前半部分,写伟人的部分,以优美的,准确的文字写了中国古今响当当的人物。
下面,我分享了些我读完后的一些书评,想法,认识等,或许从中,你能了解更多。
(一)乱世中的美神 - 乱世造美神
李清照的一生确实是“一愁未了一愁增”,靖康之变后的南宋,政局动荡不安,人们麻木,一切都显得如此黑暗,唯有一人,仍然在这一片漆黑之中摸索,寻求一丝光芒,未料,寻求光芒之中,他自身便是一个光源。只可惜,在黑暗的世界里,他的光芒显得如此微弱,也因此让这光照不亮他人的心,又照不亮周围的黑暗,更照不到前方的路。或许,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愁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9186/76c525f91bb1e915.jpg)
一个文人的作品,只有体现了作者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它才有可能成为一部好的作品(而这种精神足够伟大,这种价值观足够普遍,准确时,也就使之成了经典)。李词中的字字句句,无不体现着他的坚韧,阳刚之气,这就是他的精神的伟大所在。李词多写愁绪,这一点无人不知。而他的作品,并非简简单单地写个人因生活杂碎而烦恼的愁绪,更多的是写国破之愁(而这种愁限于时代只能以委婉,柔弱的语气表达,且尝尝以家亡之愁替代),体现着他的家国情怀,心系国家命运的价值观念;体现一个柔弱女子在如此之多,如此之大的愁面前不卑不亢,坚强勇敢的精神气质。这种价值观和精神气质在当时虽然有,但有这种价值观,且能发出声来的女人,或许唯有他了。这种独一无二,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人格,而这种独一无二的人格进一步成就了他笔下独一无二的作品。正因为如此,他毫无悬念地成了中国词坛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词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9186/fee0ac7bff969e20.jpg)
他的词写愁,写真情大志,却不像许多同类作品那么平淡无味,词中有的是无比凄清的悲剧之美。“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原本美丽绽放的黄花如今却堆在地上,毫无美感,谁还欣赏它们呢?原本美丽幸福的女子,如今却伤心欲绝,毫无生气,还会有谁可怜他呢?原本富庶强大的国家,如今却屡遭侵犯,毫无尊严,还有谁想要洗血耻辱呢?
憔悴的是花,更是人。这一层层推进的情感,将诗人的愁从对花上升到于己,于国。这便是李词的憔悴美,这些美,最终组合成悲剧美,愁绪美,这一美与他爱国,坚强的内心美以及外在美结合,造就了这一代最美的女人,他也自然而然的成了这个时代的美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9186/2705f9f7e70610bd.jpg)
我们刚说到他写愁,这愁真的很不简单,而且,也不少。他晚年写的几乎都是愁。这愁多到什么程度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甚至愁多得“人比黄花瘦”,你说“这次地,怎个愁字了得”啊!我刚说到他的家国之愁,可能有人会出来反对说他仅仅是因丈夫去世才愁苦,果真如此吗?还是拿事实说话:“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还有那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能说他不操心国家大事吗?不为国破家亡而愁吗?更何况,他丈夫本人就是皇室后代,怎不能关心自家的事。当然,在我看来,他的愁还来自他无法在这黑暗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对于一个爱国词人来说,在乱世中,像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精神是最有价值的,挽救国家是应该的。但是,在封建社会,没有人给这一看起来柔弱的女子提供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因为他们只能麻木地认为“才藻非女子事也”,更不会让他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可惜呀!他们只是看到她外在的柔弱,却无法看清他无比坚强的内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9186/f93d19ab44daa6d3.jpg)
他很坚强,所以我不喜欢用“她”来说李清照。或许,这是我一个微小的力量对一个伟人的不同理解。
乱世的破坏性是不可否认的,而正是这么一个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因而有云:时势造英雄。而李清照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乱世造美神。
当然,并非是乱世造就了李清照的美。从根本上讲,内心的美,即人格,人品,价值观的美,造就了他本人美,这种美,又可以通过他的词反映,传到现在,也必将永恒的存在。
那是一个永恒的美丽
(二)读柳永 -环境和人
这篇文章,我感同身受,因为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许多以前只知道其表象的那些真理背后的内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9186/a5fb68fb025385ef.jpg)
为什么有的人处处受社会的摆弄,而有人却可以摆弄社会?这是因为有的人可以合理的利用其才华,经历,时间,能够正确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而有的人,有才华,不知怎么利用,白费力气,浪费生命,还试图改变环境,常常发牢骚。正因为如此,有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有的人,确切地说,像柳永一样的人,虽然也有过怨恨,但总归发现了问题的根因,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去适应它,自己有的,尽情展现出来。他深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确,他这个文学史上金子般的财宝,虽然在封建社会被埋没了很久,如今,其光芒如此耀眼。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9186/2eb149abcadade08.jpg)
其次,作者完美的回答了为什么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逆境让你期盼没有逆境的天国。其结果是,在你的为这理想奋斗的努力下,你的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一切,不知不觉中,你也成长起来了。回顾过去,使你成长的,竟然是让你流泪,让你痛苦的逆境。
环境和人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作者的答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环境中的人,无法改变大的环境,只能改变自己,以求更好的发展。人内心的环境,可以超乎现实环境,比现实更完美,从而激发人追求理想的动力。
总而言之,作者的道理,普遍而真实,形象而生动。或许,这便是真理与“鸡汤”的区别吧!
(三)大无大有的周恩来-我最佩服的领袖(没有之一)
周总理的确是一位伟人,到底如何伟大,正如梁衡先生在文中所言,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对他的敬佩甚至超过毛主席(虽然毛主席我也很敬佩,但毕竟有个错误),但我无法用平淡的言语表达出来。只想通过一下几个我听说过的故事来表达。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9186/d1c0f01c589b4845.jpg)
周总理接见美国访问团时,美方代表一直想让周总理难堪,以此贬低中国。因此美国人便问: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难道你们中国人是马吗?周总理毫不犹豫的答到:不是,我们所说的马路是对“马克思主义道路”的简称。美方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美方又问道:我们美国人走路一般都仰着头,而你们经常低着头,好像很没有骨气,为什么?周恩来马上说道:当人走下坡路时,自然会仰着头,不然会摔下去,而走上坡路时,却需要低着头,这样会走得更快。美方心里一阵赞叹。最后有文件需要签字,眼尖的美方见到周总理拿的钢笔是美国生产,就问道:难道你们中国无法生产这么一支普普通通的笔吗?总理知道他们的意图,就回答道:不是的,我们早有工厂可以生产钢笔。只是这支钢笔对我意义甚重。这是抗美援朝胜利的纪念品。美方听后面如土色,心中无比敬佩起这个伟大的总理,我们的总理,中国的总理。
其实从书中感受到的远不只这么多,但写的多了,读起来也烦,还浪费了各位的时间。若觉得这书好,我倒是建议您赶紧读,自己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