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二)

作者: 王沐妍 | 来源:发表于2021-04-22 08:19 被阅读0次

    年少有为

    1

    明成化十七年,35岁的王华顺利获得参加殿试的机会。并一举拿下了第一名,高中状元。王华16岁中秀才到状元及第,花了近20年的时间,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高中状元后,王华留在了京城,担任翰林院修撰。开始了与妻儿家人的分居生活。直到1482年,王华在工作和生活步入正轨后,才考虑把家人接到北京,一起居住。更为重要的是,王阳明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北京有更好的教育,能够享受到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接到王华的书信后,王老爷子便和家人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去京城。

    2

    收拾妥当后,祖孙二人便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在途经金山寺时,王老爷子的文友听说状元之父来了,便在金山寺的庙高台设宴款待。

    文人聚会,自然少不了吟诗作句,众人想见识一下王天叙的才学,便准备好笔墨,让王天叙作诗展示一下才华,可王老爷子憋了半天,也没琢磨出一首好诗来。这时,十一岁的王阳明自告奋勇替祖父解了围。

    王阳明写下一首七言绝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这首七言绝句,震惊全场。从格律诗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平仄律押得是稳稳帖帖,非常漂亮,并且这首诗的想像力也极为丰富。

    诗中提到的维扬就是现在的扬州,紧邻着镇江。那时候的金山还没有和陆地连成一片,因此王阳明把金山形容成大拳头,一拳头打破了高台之下的扬子江面。然后又说醉倚着高台上的明月,站在这绝妙的庙高台,要是吹上一首洞箫,就连神仙洞府的真龙,也会因此而陶醉。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能写出如此意境的诗,因此众人纷纷夸赞小王阳明聪明有才。

    3

    有人说好,有人说孬,众口难调。有人提议:以“蔽月山房”为题让王阳明再赋诗一首,众人都以为这下会难倒王阳明,结果王阳明略微思考后,便昂首吟诵: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众人听了,都惊叹不已。不夸张的说,这是古诗中最早的“相对论”之一。小王阳明不仅向众人展示了其真实的才能,更证明了其与生俱来的超辩证思维。

    在镇江待了两天后,王阳明和爷爷便与友人一一道别,继续前往京城。不久之后就与王华团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hx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