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札记七十二
皆仁法师
【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那谟薄伽筏帝,裨杀社窭噜,薛琉璃钵剌婆喝啰阇也,怛陀揭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阤: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
这一段是入定说咒。前面我们说到:药师如来籍由本誓大悲愿力,观察众生的病苦。因深知众生病情,故而为了满足众生的祈愿,所以特地施设方便,入定宣说神咒,广饶益一切有情众生。
那时候,彼药师世尊入三摩地。
三摩地,译为等持,也就是指平等持心,不昏沈,不掉举,令心保持平衡、安静,而专注于一境。它也译为等引,是指由等持能够引发深定心。
我们通过读经可以知道:在佛经中,佛将要说法、说咒,或者示现神通时,都会先入定。需要了解的是,佛其实是无时不在定中的,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说法度众生,佛都常安住定中。
不过,佛为了与众生作垂范,所以在要宣说佛法、演说咒语、示现神通之前,都会先入定。
虽然在佛经之中没有刻意强调定的作用,但是我们要知道一切功德智慧,都是由定中流出的,而在《华严经》中还曾经提及佛所得的海印三昧定,《八十华严》卷十四中说:“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留意一下。
定的种类有很多,视其作用不同而安立不同的名称,如本经中药师如来所入的三摩地,称为“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定。
药师如来入定后,在头顶肉髻中出大光明。头顶上的肉髻,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佛的无见顶相。
头部是全身最为尊贵的所在,佛陀从无见顶上放大光明,这就表示从最高的定而发究竟之慧。身光发显,心光也随之相应而来。
慧发于定,而说法宣咒,则是从大智慧中所流出的善巧方便,所以佛从无见顶上放大光明。
大乘经中所说的咒语,常常见到从佛的无见顶上放光说出,如楞严咒,即是佛顶放光化佛而宣说出来的。
佛的顶髻在佛的最高处,一切凡夫众生所不能见,就表示这咒语是从佛最高智慧中流出,微妙深湛,不可思议。
陀罗尼,译为总持,其中包含两种意思:一是持,二是遮;能摄持一切功德,遮障一切罪恶;又有说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也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在佛经中,陀罗尼分为四种:
一是法陀罗尼,就是对佛的教法闻持而不忘,又称为闻陀罗尼。
二是义陀罗尼,也就是对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
三是咒陀罗尼,是指依禅定而发秘密语,有凡夫不能测知的神验,称之为咒,咒陀罗尼,就是指对咒总持而不失。
四是忍陀罗尼,也就是说对于法的实相安住,称之为忍,持忍则称为忍陀罗尼。
这里说的是咒陀罗尼,因为它的功用大,所以称为大陀罗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