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说未必有益,少言未必不行。
一天,马克·吐温在教室里面听牧师演讲,起初,他觉得牧师说得特别棒,感 动得他掏出钱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说完,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说,马克·吐温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等牧师演讲结束,要求大家募捐时,生气的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钱,还偷偷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
心理学解释这种现象叫作“超限效应”,意思是说得越多,说服力会大打折扣。就是说,言多语失,一个人说多了,被人感觉是夸夸其谈谈,办事不牢靠。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样的人常会引起他人反感,因为这样会抢了他人之风头,难免会遭人排挤。其次,话痨子,会让人觉得口风不紧,别人有事不敢重托,有话也不敢相传。最后,话多了难免会露出破绽,让人抓住小辫子。所以,说话说重点,点到为止,不能说起话来就刹不住车。
2、聪明之人,大智若愚
春秋时盛行斗鸡,周王也是个斗鸡运动的爱好者,于是把当时善于驯鸡的纪渻子召进宫来,替他养鸡。
驯了十天,周王要鸡了,但是此时公鸡身上还是有一股骄气,纪渻子没让鸡上战场。又过了十天,周王问,鸡驯好了吗?但是此时的鸡听到别的鸡叫,还是会跃跃欲试,一点都不沉着,纪渻子只能再驯。又过了十天,鸡终于驯好了,此时它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看起来像只木鸡。其它鸡看到这只鸡,好像“不明觉厉”似的,都被它的气势所慑,纷纷怯阵而逃。也有少数不知好歹的鸡上来挑衅,都被这木鸡一一战败。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外篇·达生》记载了这个故事。
我一直以为,呆若木鸡,就是傻傻的样子,没想到是大智若愚的意思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修养高深,心性冷静,神气内敛,镇定自若,不管什么事情都可以平静地应付。而一个没有经过修养的人,胸无点墨,必定心如野马,浮躁不安,处理急事,必定会乱了方寸。
3、成熟的人生,谨言慎行
一个人的成熟都是从管住自己的嘴开始的,也许看惯了太多的是非,也许是明白了太多的道理,成熟的人,变得不爱说话了。不愿意说话,不代表我傻,其实我的心里也是明镜似的,孰是孰非,了然于胸。有时候,不是不想点破,是不愿点破,生活就是在这难得的糊涂中带来安稳。
你别以为我傻,其实我是在摒息凝视,侍机而发。你能言善语,却聒噪耳际,小心言多语失,露出破绽。真的高手,看起来都是粗布素衣,与凡人无异。只有跳梁小丑,才靠浮夸的外表哗众取宠。“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高手只在民间。
一个人的成熟也是从遇事不慌、头脑不热、行动谨慎开始的。成熟之人有一股沉稳之气、自信之气、豁达之气、“泰山崩于前而不惊”之气。天下攘攘,世事纷争,不就是从一时的冲动开始的吗?
慎于言,敏于行,要么不说,说到就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踏踏实实,话不必多,在于精。
成熟的人生从谨言慎行开始,真正的高手,都是低调的奢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