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微书摘#
#微书摘# 如何界定问题《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64/100

#微书摘# 如何界定问题《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64/100

作者: 乘风职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23:33 被阅读1次

发现问题——界定问题

什么是问题?一言以蔽之,问题源于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因此,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是不清楚目标是什么;可以是不知道现实是什么;还可以是不知道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虽然知道差距产生的原因,但是不知道如何消除这个差距,以及不确定消除差距的方法对不对。总之,问题产生的根源非常多,若想将全宇宙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列举全,绝对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但是将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做个总结归类却是完全可以的。我将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提炼成了四种类型:未能准确地描述问题、没有梳理清楚问题的结构、被问题的表象蒙蔽和忽略问题隐含的假设。

这四种类型大约覆盖了我们所遇到问题种类的90%。

第一类 准确地描述问题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充斥着大量不明确的语言描述如越快越好、人心涣散、不少人抱怨等。你需要做的就是准确地描述问题,将这些非量化、模煳化、有歧义的问题描述转化为可量化、可例证、清晰化的问题描述。

第二类 明确问题的构成要素

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就确认清楚这类任务式问题的所有要素?非常简单,采用“5W2H”的框架明确问题的构成要素即可。

5W2H分析法,又称“七何”分析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它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回到项目总监让你到上海出差的问题,你可以在电话里运用“5W2H”的框架跟他一次性确认所有关键要素。

为什么要你去(Why)?

该项目的情况以及你过去主要做什么(What)?

具体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结束(When)?

项目的具体地址,去了住哪儿(Where)?

都有哪些人在项目上,有人一起去上海吗(Who)?

去上海可允许乘坐的交通工具有哪些(How)?

有多少预算可以用(How Much)?

第三类 探究问题的本质

3.1 区分问题的表象与问题的根本原因

5Why分析法,又称“五问法”,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自问,探究其根本原因。虽为5个为什么,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么的探讨,有时可能只要3次,有时也许要10次,以达到你所在的层次能解决的根本原因为止。以我们刚才一起讨论的案例来说,如果你是公司的网管,那么你的解决方案可以只是安装一款QQ屏蔽软件;但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你就必须找到升级产品的方案。

5Why分析法的关键:鼓励解决问题的人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种方法是丰田佐吉提出的,后来丰田汽车公司在发展完善其制造方法学的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作为丰田生产系统(ToyotaProduction System)的入门课程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成为其中问题求解培训的一项关键内容。丰田生产系统的设计师大野耐一曾经将五问法描述为“……丰田科学方法的基础……重复五次,问题的本质及其解决办法随即显而易见”。目前,该方法在丰田之外已经得到了广泛采用,并且现在在持续改善法、精益生产法以及六西格玛法中也得到了采用。

3.2 区分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与问题本身

人是智慧生物,我们的大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找原因或应对措施。因此,我们抛给别人的问题或需求,或别人抛给我们的问题或需求,往往都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需要多多提醒自己区分清楚问题初步解决方案和问题本身。

第四类 显性化问题隐含的假设

通过学习三种显性化问题隐含假设——显性化隐含的环境假设、显性化隐含的时间假设、显性化理论/工具的应用前提和边界,我相信你已经意识到了显性化问题隐含的假设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界定问题的方法,特别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不缜密的部分、拓宽分析问题的思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书摘# 如何界定问题《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64/10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qo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