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我们这里俗称“挂清”,且老一辈传下来的风俗是,“挂清”得在清明节也就是4月4日那天前,而清明节当天是不行的。据说好像是因为清明节那天阴间有庙会,老祖宗们都会去赶庙会,所以我们得提前去“拜会”祖先,给他们“送钱”,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钱”去赶庙会。
清明节前的一个周末,家里人都提前约好了,去给爷爷和太太(就是爷爷的妈妈)“挂清”。午饭刚过,两个姑姑就张罗着买“清明吊”、纸钱等,奶奶张罗着给爷爷做上几个爱吃的小菜。“清明吊”是专门在清明节祭奠用的东西,用纸剪成波纹花式纸条,中间用绳子束着,看起来跟拉花差不多,用竹杆或树枝挂着插在坟上,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挂清”一说。以前,清明吊都是自己用各种颜色的纸动手剪出来的,我记得小时候上学时还剪过,可能算是我们最早学做的一种手工吧。现在基本上没有人自己动手了,一到清明时节,大街小巷的商家门前都挂着各种各样的清明吊,颜色多,花式多,真不亚于一件手工艺品。
一切准备工作完结后,我们就出发了,因为路途比较远,我们驾车而行,满满的两车人。到了陵园门口,我们停好车,开始提着准备好的东西往里走。天气不错,山里的景色也不错,来挂清的人不少,但显然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氛围,倒像是结伴来踏青的,一路上有说有笑,拉着家常,回忆着祖先们当年的事,给小辈们讲着已故人的事,难得一大家人一起来看看大好春光,哪里来得愁容?
看着太太的墓,我突然想起一事,便问道:“怎么只有太太,没有太公呢?”大姑说:“说是到台湾去了吧!”表姐问:“到台湾去干什么,没听说过啊?”小姑说:“当年抓壮丁抓去的!”我问:“怎么不去找找呢?”爸爸说:“那怎么找啊,且不说还在不在世,连叫什么都不知道,我们都没见过,怕是你爷爷都没见过,就当他去过好日子去了吧!”瞧见太太的墓碑上只写着一子一女,难怪,在那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年代,爷爷那一辈只有俩兄妹,大概都是因为太公被当作壮丁抓走了的缘故吧。
爷爷的墓前还没有墓碑,是因为他墓旁还空着,那是给奶奶预备的地方,打算将来合墓而葬。人年纪大了,好像对死亡这件事就不是那么忌讳了,对于自己的身后事,都是爷爷在世时和奶奶一起商量决定好的,到了日子,晚辈们照着办就是。给爷爷的墓上挂上清明吊,香蜡都点上,姑姑把几个小菜摆在墓前,叔叔再倒上一杯酒,爸爸再点上一支烟,然后我们开始烧纸钱。因为人多,按着辈分轮流烧,姑姑们一边烧一边喊着让爷爷来领钱。我们小一辈的跪着烧,婶婶说:“你们一边烧一边想着心里的愿望,你们爷爷就会保佑你们愿望实现的。”一阵风吹过,纸灰被吹起来,我们都知道那意味着爷爷来领钱了。最后,就是放鞭炮。这整个“挂清”的过程就算是结束了。
一行人都回到奶奶家,平时一个冷清的独居老人的家变得异常热闹起来。做饭的,聊天的,看电视的,小侄子小侄女们吵吵闹闹,整个家都充满着温馨的烟火气。看着墙上挂着的爷爷的照片,我对爷爷说:爷爷,你看,你在的时候,把我们大家都团聚到一起,你不在了,还是能把我们大家团聚到一起。清明节,本就是怀念故人、陪伴亲人的日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