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几何?无戒学堂简书会员优秀文集
《道德经》读后感「五十九」以正治国

《道德经》读后感「五十九」以正治国

作者: 迁遇 | 来源:发表于2021-09-03 08:03 被阅读0次
    书籍封面

    题外话:

    《道德经》的版本很多,每一位译者所做的翻译和所做的解析以及所举的例子,多多少少都有些不一样,为了方便想看原书籍的朋友查找,还是写清楚译者的姓名比较好一些。本人选的版本,是译者蒋信柏的版本。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以无为、清净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诈、诡秘的方法来用兵,以不去扰民来取信天下。
    我怎么知道应该这样做的呢?
    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民众就越贫穷;民众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民众的心智和技巧越多,邪恶的怪事就越容易发生;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多。
    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会遵纪守法;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实。”

    本章主要讲了事物之间的不同,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以正治国。”用清正无为的方略来治理国家,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久。

    我们崇尚浩然正气,自古以来就以邪不压正来阐释正气的力量,历代皇帝中有很多人将“正大光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或管理民众的道德准则,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很多官员还依然将“正大光明”作为自己的为官之道。

    但是,官场的腐败自古就有,国家管理者实施暴虐的政策,标榜所谓的“光明正大”就成了一个幌子,百姓因此被剥削压迫,生活苦不堪言。

    时间一长,百姓忍无可忍,就开始反抗,因反抗引起战争,国家就无法太平。

    “以奇用兵”,采用非常规的战术,要用奇法、奇谋、奇计来迷惑对方,使对方钻入圈套,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战争不会因个人的好恶而存在或消亡,也就是说战争是不可避免。针对这种现实,管理者就需要“以奇用兵”,保护国家。

    “以无事取天下”,无事就是不多事、不扰民、不刁难,这样才能够得到天下,并且得到江山,深得民心。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治理天下、领导国家忌讳太多,这个也不能动,那个也不能动,百姓就会越来越穷。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滋”就是越来越。如果民间利器众多,武器众多,民与民之间械斗、抗法,那国家就会越来越混乱。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伎巧”就是各种各样的奇技淫巧,越来越多,大家对这些越来越感兴趣,这个技巧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那么各种各样的奇奇怪怪的东西,甚至包括那些妖孽的东西,就不断兴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条定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严苛,盗贼就会越来越多。

    这些社会现象,民众发生叛乱,和人民的本性无关,人民不是生来就会作恶,而是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才惹是生非,人民发起事端和管理者的管理不合理直接相关。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现象,规章制度越多的地方,人们就越容易畏首畏尾,生活反而越来越不好。

    同理,天下的禁忌太多,民众因为这个不敢做,那个不敢做,导致生活贫困。

    我们都知道越是贫困的地方就越容易发生逆乱;人民拥有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容易发生混乱;民众的心智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盛行;法令条文越森严,盗贼就越猖獗。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圣明的管理者“无为”“好静”“无事”“无欲”,“无为”也就是无所作为;“好静”也就是怀柔、宁静;“无事”也就是无所事事,亦作无为解;“无欲”也就是没有私心杂念。

    圣明的管理者用“无欲”“无为”来治理天下,就能使民众富足、守纪,民风自然淳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读后感「五十九」以正治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bc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