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下河文学研究第5届年会上的发言】
随着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也终于发现,里下河文学流派中的批评家队伍也蔚为可观,且大师辈出,高手如林。
这其中,老一代的大师级人物有叶橹、陆建华等人,中青年批评家中,曹文轩、丁帆、费振钟、汪政、王尧、吴义勤、何平等,也具备了大批评家、大评论家的气象,分外引人注目。更令人欣慰的是,这支队伍,七○后与八○后也相继脱颖而出,令人刮目相看。
就像人们不免要探讨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群何以如此庞大一样,人们也不免要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里下河文学流派中的评论家们如何众多且在全国都非常有影响的。
毫无疑问,对形成里下河文学流派的整体研究,必须连带研究批评家或评论家们的批量出现的原因。这样,才是完整的里下河文学流派研究的格局。
我和几位同道接手《里下河文学史论稿》的写作时,几位与会者谈及这部史论性的著作里,不应该出现评论家们的身影,其理由是,评论家们的理论资源、学术背景与底色,并没有多少里下河区域里的元素与成分。甚至有论者认为,评论家们的成长,其实与这一方水土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们承认,评论家们的成长,从目前的所有案例看,先决条件似乎都有着高等文科教育的背景。也因此,评论家们如果给予细细分类,大致上有:学院派、作协派或文联派、媒体派。这种分类当中,似乎没有地方性或民间性以及野性生长的评论家的空间与位置。
但是,细心的人们很快也便发现,这样的分类,其逻辑起点仅仅是评论家个体所处的学术机构或单位。至于评论家的个性、气质,鲜有论及。
所以,既然是针对具体的里下河文学流派,而且,也确实因为这一流派的产生而出现了大量的评论作品以及专注于研究这一文学现象的评论家,我们是不是可以对评论家产生或出现的分类进行深入思考:同一地域评论家们如此集束般地成长的原因与可能,是不是出现了新的生长点与切入点?我们如何审慎而理性地看取这些评论家们的成长背景与原因。也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一方水土对催生评论家的成长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而本次大会的研讨点,我觉得更为准确:里下河文学评论有着自身所独具的理论资源与诗性建构。
关于里下河文学评论的理论资源,很多人会想到刘熙载的美学理论建构。
被誉为东方的黑格尔的刘熙载,其文艺思想已经广为人知:“诗为天人之合”“艺者道之形”“作诗不必多,所贵肝胆真”“品居极上之文只是本色”以及“文之道,时为大”等重要的美学思想。
但是,客观上说,从刘熙载这里汲取理论营养固然已经是评论家们的常道,然而,也应该看到,里下河文学流派中的文学评论家阶伍,其所汲取的理论资源应该远远不止这些。
我们或可将刘熙载归入整个大类的文学理论与美学理论资源的一部分。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共性化的理论资源。
其次,在里下河文学评论这里,可以成为理论资源的还应该有:文学史、文学史家们的文学史识与文学史观。关于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归入到共性化的理论资源视域。
而里下河文学流派所独有的理论资源,我们称之为个性化的文学理论资源。我们觉得,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一、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成长的共性与个性的差异性研究。这里的差异性,既可以是代际的差异所形成的文学资源的差异,也可以是作家个人独特风格的差异所形成的文学资源。对这种极具特色的文学资源的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我们认为,可以视为里下河文学评论的理论资源与诗性建构的元素经。
二、对流派里所有作家创作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与作品所具有的个性化美学风格的研究,也可以形成非常独特的文学理论资源与诗性建构的重要元素。对此进行研究,可以成为里下河文学评论的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可以成为培养新一代作家与评论家的重要的文本与文献资源。
三、评论家自身的风格、理论建设、研究领域,同样可以是后续从事文学评论工作的评论家与作家们的理论资源。
譬如,名单中暂付阙如的曹文轩作为文学理论方面的专家,被他的纯美小说成就所掩盖。但曹氏在小说美学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业内翘楚、精英,他的《小说门》对小说这一文体的研究,在国内,目前仍然有大量的拥趸者。研究曹文轩的文学理论,是可以让人获得很多启发的。
丁帆老师的乡土文学研究、文学史构建方面的成就,足可以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一方面探讨其成长,另一方面对其理论建树进行宏观的与微观的研究,都极有价值。
费振钟老师作为一个极有文学思想的文学评论,其文学评论有着一种独特的由美学而思想而文化的动态轨迹。可以说,费振钟老师的文学评论,业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对其三十多年的文学评论生涯进行全面研究,也应该是一种极富内涵的文学事业。
再有,像汪政老师,可能是国内率先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介入文学评论并蔚为大家的一个典型代表。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汪政、晓华在理论视野、知识结构、话语方式、批评勇气等方面,我们发现,他们有着自己介入文学的方式,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对文学形式美的关注。在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批评时,也更多关注作家的艺术趣味,侧重从艺术上来剖析其成绩和得失,发现和鼓励他们的艺术追求。他们是严肃的,在对大作家的批评中,不怯于否定,对待默默无闻的小作家,也不吝于去发现优点。批评家贺仲明曾这样评说:“当代中国文学有汪政、晓华如此美丽的批评、批评家是一大幸事。读着他们的批评文章,循着他们的批评轨迹,本来感觉颇为浮躁凌厉的批评界也似乎因此美丽沉静了不少。”
王尧先生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文学评论家,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思想文化,他所提出的“关联性”、“过渡状态”、“无作者文本”等概念,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路径和边界,也是非常值得后学进行认真研究的。
可以列举的文学评论家还有许多。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不妨再进一步提出一点,里下河文学流派中,应该有一种文学理论或文学评论方面的学术流派。在这一点上,我们里下河区域应该有着更为丰厚的历史资源。
如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泰州学派,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创始人王艮所产生的影响超过了王守仁后学的各个学派,门人上自师保公卿、下逮士庶樵陶农吏,成为晚明显学。
学术流派的形成,基于某一学者提出的一种独树一帜的学术内容并日益被同行业学友、门人等一群人所拥戴和传播。里下河文学评论,现在,可以说已经具有了必须有的学术上的代表人物,有了一大批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著作,有了相当的学术影响力。相信,这样的学术流派所形成的丰厚的理论资源与诗性建构元素,更值得我们认真梳理、细细挖掘、深入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