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萌宠散文想法
《入菩萨行论》摘要(一、闻法的过患)

《入菩萨行论》摘要(一、闻法的过患)

作者: 身临其境的感悟 | 来源:发表于2021-02-01 21:11 被阅读0次

作为真正想修行的人,你们即便不能提早起来,也应该把闹钟调在5:55起来后,马上用凉水洗个脸,在床上坐半个小时共同修菩提心,若能这样做意修的话,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比如可以先修四无量心。总而言之,大家应该发这种誓愿观想在十方诸佛菩萨,尤其是上师面前发愿,每天早上修菩提心,暂时先发愿一年。

在闻法的过程中,还应该避免几种过患,三种过失,六种垢染,五种不持这些一定要舍弃。

三种过失

1、耳根不专注的过失。闻法时耳根一定要专注上师所讲的法义,不能随随便便散乱于其他的地方。

2、心不专注的过失。听法时心一定要专注,否则上师所讲的法语不可能在相续中获得。

3、杂烦恼的过失。听受佛法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别人生嫉妒心,嗔恨心,贪心,经常起各种妄念,分别和别人胡言乱语,这些没有意义的话,听法时心不在焉,这些都叫做杂烦恼,我们听受佛法时要把其他的琐事全部放下来,在这个时间里如理如实的听受佛法,若能如此听法才有一定的功德。

六种垢染

六种垢染指傲慢,没有信心,没有希求心,外散,内收,厌倦。

五种不持

1、持义不持文。只能抓住一些意义,对词句根本不知道。

2、持文不持义。只能了解一些词句,不能通达它的意义,就像我们听歌词一样。

3、上下错乱而持。本来论点中的内容是不会上下错乱的,但我们把上面的内容加在下面,下面的内容加在上面来理解,就是上下错乱而持。

4、没有领会而持。经中有四种意趣,四种密义,了意不了意等差别,如果没有通达其中的真正意义。就是没有领会而持。

5、颠倒而持。比如佛法本来是断除烦恼的根本,但你反而执着他是世间快乐的因,这就是颠倒而持。

相关文章

  • 《入菩萨行论》摘要(一、闻法的过患)

    作为真正想修行的人,你们即便不能提早起来,也应该把闹钟调在5:55起来后,马上用凉水洗个脸,在床上坐半个小时共同修...

  • 自他相换修法

    自他相换是发起菩提心的另一种修法。来自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属于文殊菩萨、龙树菩萨深观体系的传承。《道次第》中...

  • 《入菩萨行论》摘要(四、嗔心断因之过患)

    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如果全力以赴的摧毁嗔恨,此人无论今生还是来世,都会享受快乐,这就是修安忍的功德,大家不要看...

  • 《入菩萨行》第二品忏悔罪业

    第十九课 2018/5/30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入菩萨行论》, “如是亦皈依,能出轮回怖, 我佛所悟法,及诸菩萨众...

  • 读书笔记||菩提心

    今日,面对自己的书架良久,思索多时,抽出了一本购买有些时日,却没有好好研读一本书《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论》就...

  • 入菩萨行论(一)

    法身善逝佛子伴,及诸应敬我悉礼。今当依教略宣说,佛子律仪趋行方。 此论未宣昔所无,诗韵吾亦不善巧,是故未敢言利他,...

  • 1-1

    1.《入菩萨行论》是趋入菩萨行为的修行方法。 2.学习《入行论》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通过《入行论》词句意义的加持,...

  • 入菩萨行论

    菩提萨埵渣呀阿巴达绕 敬礼一切佛菩萨! 善逝法身佛子伴, 及诸应敬我悉礼。 今当依教略宣说, 趋入佛子律仪法。 此...

  • 《入菩萨行论》第一品菩提心的利益

    第二课 我们今天讲《入菩萨行》第一品——菩提心利益的前行论绪部分 入菩萨行是汉语的翻译,意思是行持菩萨道以及养护菩...

  • 《入菩萨行论》摘要(三、嗔恨心)

    若心执灼嗔,意即不寂静, 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 如果怀有炙热的嗔恨心,那么就会心烦意乱,不可能处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入菩萨行论》摘要(一、闻法的过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bs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