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公粮

作者: 清泉明月T_T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14:15 被阅读0次

         

    镇里设的粮站,“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依稀可见

        现在谈起“缴公粮”,有人看了可能会会心的一笑,这个词太暧昧了吧。可是在2006年之前,缴公粮是作为农民的一项光荣的义务,也是难忘的记忆。

          老家那地方缴的公粮,主要是小麦。麦收过后,等夏种也结束了,麦子也晒干了。镇里设在村头上、省道路边的粮站就可以开仓收粮了。

        收粮这几天,辖区内的村民都推着独轮车赶来缴粮,在粮站外沿着省道边排成几百米的长龙,小车上是装着小麦的各种样式的蛇皮袋子、化肥袋子,加上各自不同的衣服颜色,远远看去,五颜六色、十分壮观。

        粮站内的工作人员,分成几个小组,验粮的验粮、过磅的过磅、开单子的开单子、入库的入库,有条不紊,金黄色的小麦不断倒入粮库中,库房的门板不断加高,一个个库房被小麦逐渐的填满起来。

        自从实行包产到户,“缴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大为提高,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农民。记得秋种季节,他天不亮他就出门了,把地平整以后,回家再把哥姐叫起床,吃早饭后一起种小麦,留下母亲收拾家务喂猪、做好午饭,带到地里去,午饭就在地里解决了。

         

        刚刚改革开放那会儿的农村,农业生产的工具和方式是原始的。松土用的是䦆头,一下一下的刨,然后用钉耙搂平。这钉耙,和八戒二师兄用的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开沟用的是一人扶一人拉的“车犁”,即用V字形的两根木头,底部固定犁头,两根木头的顶端固定两根短棒用于“扶”和“拉”。怎么不用牛呢?生产队解散的时候,仅有的几头牛按照抓阄的结果分给了几个人,何况大多数人不会用牛耕呢,这样就只能用古代最原始最古老的的耕作方式了。开完沟,沟底里洒水,水洇到土里后,撒绿肥、撒麦种、撒化肥,然后再开沟,开沟的土正好把上一沟的麦种掩埋,这样一垅小麦的播种就算结束了。

        后来上初中的我曾经感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啊,都什么年代了呢,还用这种原始落后的耕作方式?可是老家属于山区农村,人多地少,平原地更少,分地得搭配着分,这样适合种麦子的每个地块最大的也就三五分地,也只能用简单原始的工具了。

          春天小麦返青的时节,父亲一有空就到麦地里去,看看小麦旱不旱,缺不缺养分,并随时把人畜粪尿挑到麦地里去。其他人也是一样的勤劳,老家的冬天,挑着两瓦罐人尿去麦地浇地的情形,是经常遇到的。遇到的人也不会嫌弃骚臭,反而夸赞这家人会过日子。


          麦收季节到了,先要找一块离家近的地块做成麦场,把各个地块的麦子割完之后,集中到麦场里用磟碡碾压后,借助风力扬场,一下下的将碾压好的麦糠、麦粒混合物分离,然后晾晒。这样近一个月麦收季节就算过去,可以按照当年规定的数额去缴公粮了。

          2002年,农民缴了几千年的公粮被彻底废除了,可是这些年来,村里却难觅麦地的影子了。大部分土地,早已种上了经济作物。在地里忙碌的,也少见五十岁以下的人了,只剩下老弱病残还对这块土地难以割舍,年轻人不是自己创业就是去县城打工去了。

          缴公粮早已成为历史,当年原始简单笨重的生产工具、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也注定会被高效率的现代化机械化所取代,城镇化必将成为其最大推手。但是那段历史却不容忘记,是它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缴公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hv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