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是什么?
卡尔·波普尔是批判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就是:是否具备“可证伪性"。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作出猜测(假说),不断遭到反驳(证伪)的过程。现代科学的精神就是批判精神,不断推翻旧理论,发展新理论的过程,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
科学知识的发展不是要不断的证明理论是对的,而是要证明理论是错的,不断的去寻找反面证据,最终推翻旧理论,建立新理论,如此反复不断送代,不断的提升理论的逼真度。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不是真理,都是暂时的,知识只能不断的接近真理。
科学的结论首先是具备“可证伪性”,具备“可证伪性”的结论,即便现在找不到反例,未来都有可能找到。科学家的责任就是不断去寻找反例,去迭代和修正理论,不断的提高理论的逼真度。
2
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都同意,科学必须有经验内容,而形而上学却没有经验内容。例如天上有神仙这个观点,没有经验内容,只是一个人的想象和虚构,不可观察、重复和相互验证,所以就不是科学。
科学知识的可证伪度越高,越有价值。
波普认为:一个理论的普遍性程度高,解释面广,它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它就容易被证伪,它的证伪度就高。波普尔还认为:一个理论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越精确,它的可证伪度就越高。反之,它的证伪度就越低。
根据证伪主义的观点,波普尔把科学看作是知识增长的动态过程,认为科学知识增长一般经历如下四个程序:
1)问题:科学开始于问题,科学家开始思考
2)尝试性理论:针对问题,科学家提出各种尝试和猜测(假设与理论);提出的理论要尽可能的大胆,尽可能多,只有在竞争中脏出的理论才是好理论。
3)消除错误:各种理论间激烈竞争,相互批判,经受观察和实验的严格检验,在检验中纠正错误,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
4)问题2:经受住严格的批判和检验的理论,也只是暂时为经验所确认。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理论被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题。

3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以“问题-猜想-反驳”的“试错机制”代替“观察-归纳-证实”的“实证机制”,为科学知识的成长提出新的解释。虽然他的理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反驳,但他提出的证伪思维得到了艾克尔斯、梅多沃、费昱、莫诺、卡索尔·布克波尔等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高度评价。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一书中,反复的强调,在做决策之前,要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这句话是这本书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可见查理芒格先生对逆向思维和证伪思维的重视。
波普尔的证伪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大胆的创想,大胆的去批判,用证伪思维去武装我们的头脑,在自我否定中不断送代,不断进化,让自己成为成为骂驭未来的新物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