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苏城市简介摄影旅行·在路上
【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作者: 昊子环球背包 | 来源:发表于2017-03-22 22:52 被阅读829次

    到每一个地方,我都不会向游客一样去刷景点,而是慢慢行走街头巷尾,细细品味其中的历史人文和美食,这已经成为我的旅行习惯。

    以前只认识诗词的扬州:

    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今日更来憔悴意,不堪风月满扬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亲自走了一趟,我眼里的扬州,没有感觉那么风月,但是安静悠闲的小城在夜晚春雨中确实楚楚动人。

    不得不说,扬州的城建风格,与苏州、无锡有种异曲同工说不出的感觉,古与今的搭配上,很容易让人记住这个城市的面貌,在众多现代化钢筋水泥的城市建设里还留存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个性这就对了。

    很喜欢这种大运河穿城而过的感觉,也许这也是我特喜欢苏锡杭和扬州吧。镇江?我又要说,我可能遇上了一座假的运河之城。玩笑话,其实镇江的运河文化还是可圈可点的。

    同样的场景,苏州、无锡、杭州也有,我已经傻傻分不清楚了。当然,镇江也有,只是河道小了很多。

    【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我个人觉得扬州的早茶是唯一可以和广东PK的,但是氛围没有我们广东早茶好,可供选择点心也比较少。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好吧,“皮包水”是吃的,“水包皮”是洗澡,其实就是早晨泡茶社,晚上泡澡堂,扬州以三把刀—剃头刀、切菜刀和修脚刀闻名于世。我还是挺晕的,每次都需要从字面想象理解一下,然后口贱一不小心就直接念成“包皮”。

    来了扬州,必须体验的就是当地的美食了,我选择了东园小馆。它的环境是很棒的,里面装修的古色古香,客人不多,挺幽静的。

    东园小馆的桌上有“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就打包”的标识,我们还是响应下店家,不要点太多(虽然心中有长长的To eat list)。

    扬州三头宴(清蒸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

    特色名点

    扬州十大名点

    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

    十佳风味小吃

    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子、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十佳特色小吃

    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

    推荐烫干丝是江苏扬州和泰州一带传统的地方小吃,早茶名点之一。原料为黄豆加工而成大白干,而不是百叶,豆腐干切成细丝,反复洗烫,去尽豆腥味,浇上精制卤汁及芝麻油,佐以姜丝、虾米而成。在烫干丝中,扬州烫干丝与泰州烫干丝在原料和加工工艺上有些许不同,也形成了两地烫干丝的不同口感与风味。泰州干丝用的豆干是盐卤点的,比较硬;扬州干丝用的豆干是石膏点的,比较软。所以,在做干丝的时候,泰州烫干丝都会进行提碱,加碱后的干丝口感滑嫩。而扬州的烫干丝不用碱水烫,烫后调料易入味。正是这样独特的干丝,反正我是吃完赞不绝口的。

    东园小馆性价比超高啊,我们三人都吃撑了,一共才花了不到90元,可比我们广东的点心便宜多了。有很多食物没点,有点遗憾,感觉东园小馆是可以二刷、三刷、无限刷的地方,值得细细品味(声明我不是托儿)。

    李白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对于扬州,其意义深远到如今小学生都能朗朗上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以说,扬州历来就是古时名家舞文弄墨的地方,什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什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什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等等……扬州的名气虽不如苏杭,却引得天下贵胄争相“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古往今来,到了烟花三月时节(农历三月),下扬州的人潮一直都是人满为患。

    东关街商业也没起来,但是一群仿古建筑还是蛮有感觉的,特别是晚上,突然出现一双绣花鞋什么的,再闪过一个披头散发浅吟低唱的女人……对不起,有点邪恶了。

    东关街历史悠久,靠近个园,是展现扬州日常民俗风情之地。在这里即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扬州小吃,也可以寻访古迹遗存,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有空到这里一游吧,让时间放缓,好好享受悠闲的生活。

    富春、冶春、共和春三座茶社,是老扬州最著名的三座茶楼,淮扬菜的正宗代表,又以富春茶社居首。据说在这里能品尝到最正宗的淮扬菜点,体验到扬州市井生活。果然,进到“淮扬第一楼”的春江餐厅,但见满目红木桌椅,古色古香,舒适典雅,餐具、托盘都是漆器的,考察到临时搁放筷子的瓷架,也不失为一件精致的工艺品。楼内的花卉盆景,争芳斗艳,点缀以清新雅致的假山、喷泉,便融中国传统古典亭楼建筑艺术与现代装饰于一体,置身其中宴饮小酌,顿觉心旷神怡。

    我们三人到时,餐厅内已是人声鼎沸,可以看得出,大部分是扬州的本地人,他们神闲气定,一副溜跶出家门随意散步的样子。吃早茶是扬州人的一大休闲娱乐,他们或围了一桌,或一桌有几拨人各吃各的,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吃和谈,而谈似乎比吃更重要,成了此时此刻的主要活动,他们说话的声音非常之大,因为满屋子的人都在说,就像电影院里,你说声音小了根本不顶用,恐怕连你自己都听不见。我想这就是扬州人社交的一个途径吧,看惯了端着大海碗在村街上拉呱的农村人,看惯了一边纳鞋底一边拉家常的农妇,后来又看惯了在饭馆里借了酒力套瓷吹牛,但这些人们习惯中的社交,没有一个是在早晨做的,大都在中午或晚上。

    扬州人不同,他们就是在早晨这个时间一般来讲是最紧张的时候来消闲。说是早茶,其实是货真价实的早餐,有点心,有热菜,甚至还有两个男士端起了大茶杯,倒满了白酒在喝。早晨起来就喝酒,我是一次都没有过,不知这时的酒兴从何而来。

    我们三人估量着自己的肚子,点了蟹黄灌汤包、蟹粉狮子头、五丁包、大煮干丝、翡翠烧麦、千层油糕、拆烩鲢鱼头和草菇花篮,并各自要了一个汤,并且富春茶社的魁龙珠茶是没商量,必点的。最先上的是大煮干丝,外观看起来美妙之极,吃到口中便知是把豆腐丝炖烂了来吃,这样一来,豆腐丝的原味就一点都尝不出来,而是作为一个载体,把许多不知名的调料味道承载来了,吃起来别有一番好处。接着是蟹粉子头,类似北方的四喜丸子,不像四喜丸子那么香得冲,而甜津津的,在丸子的顶部,我真的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蟹黄,但在整个丸子吃下去的过程中,蟹味只是一个点缀,主要的还是老猪的肉,老猪的肉应该是在任何菜系里担纲主演的当然主角。蟹黄汤包是每个包子一个小笼屉的,有中号的碗口大小,扁扁的,颤颤的,这种包子不能拿起来吃,必须用吸管把汤汁喝掉,才能吃包子本身。

    这个常识是勿庸提醒的,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现成的吸管,如果你是外地人,就像我们,什么都不懂,那也不要紧,被那一包滚烫的汤汁弄得窘态百出,也不失为初尝淮扬菜的一道风景。我们因为是有备而来,就没有太大的失误,却还是把第一个包子吃“瞎”了,我下手重了点,管子穿包而过,一包香喷喷的汁液流到笼屉上,旋即渗进笼屉的缝隙里。灌汤包,顾名思义主要是喝这个汤的,没了汤的灌汤包,吃起来就乏味得很,里的的馅并不多,大大少于汤的比重,味道也乏善可陈。及至要的第二只包子上来,积累的经验才让我真正品味到了这汤包的好处。这汤是烫的,浓的,除了自身肉香和调料香,还有一股来自包子皮的面香,能把这股香味溶解进汤汁里是相当不容易的,或者说,包子在包上之前,馅料应该是固体的,而一俟上屉蒸,受热后即化成液体,难能者便可贵。灌汤包是主打的点心,其他包子上来,于口味上各具特色,却都不及灌汤包来得震撼,翡翠烧麦的面是翠绿透明的,这种技术从媒体上见到过不少,用绿色的菜汁和面即可。三丁包是最后上的,三种肉丁,小四方块的肉,口感很滑腻。整个大餐吃下来,总的感觉就是甜中带油,时不时地就上头,虽则有醋却不太顶事,最后被三丁包往上一顶,油腻的感觉便不可开交。

    这时,就用到魁龙珠茶了。魁龙珠茶是富春茶社独创和特有的一种茶叶,选用浙江龙井、安徽魁针和富春自种的珠兰窨制而成,以扬子江水冲之,有龙井的味、魁针的色和珠兰的香,色浓味美,而且耐泡。由于这种茶来自三个省份,又称三省茶。当然,这些是介绍,在我喝来,这种茶的最大特点是口味很重,具有极强的解腻功能,至于说到口感,还是以龙井为主,是那种我经常喝的中低档次的龙井,有股炒豆叶的味道。此时,在吃了一大堆甜腻主食后,亟需一种重口味的茶来杀杀,就好像草原上的人吃了手扒羊肉要喝砖茶一样。所以我又想,到什么地方吃什么饭,喝什么茶,如果单听介绍就买一包魁龙珠茶带回去喝,那就犯傻了,没有了油腻作铺垫,以我们平时的素食清淡,配上这强力去油的茶,不把肠子刮掉一层才怪。

    淮扬菜最辉煌时,莫过于成为新中国第一次国宴的主打菜。咱们周恩来总理是江苏淮安人,对家乡菜情有独钟,也加上淮扬菜本就是精工细作十分考究的,便做了开国第一场国宴的主菜。寻常百姓家的小包子、狮子头,赫然摆上一国之尊的大雅之堂,使我们在品尝此菜时,更多了一层得意在里面。

    扬州炒饭平时的时候就令我亢奋,到了扬州在东关街吃到了正宗的。之所以说它是正宗的,是因为它标时是正宗的,而且炒饭的师傅操一口地道的扬州方言,我们听不懂的,不像有些饭店,几个东北大碴子味的,硬说是本地正宗。我们吃得就是这口扬州土话。三人要了两盘,一个是正宗的,二十元,一份是什锦的,十二元。两个主体都是鸡蛋炒米饭,比较着吃,正宗的有虾仁,火腿丁,什锦的用土豆丁代替虾仁,以胡萝卜代替火腿,仅此而已。就想,人名树影,扬州的确是有名有内涵的,其实也有很多东西并没有太深的内容,只是搭了扬州的顺风车,也便有了名。

    走在古运河边上,喜欢这里,想象着它当年的繁华,就冲那浓厚的历史底蕴,你也应该去感受感受历史的脉搏。

    可以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扬州。扬州历史上的三起三落,都和运河的兴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初吴王夫差修通邗沟,扬州以“邗邑”之名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战国至两汉时期长期兴旺。随着南北分裂的开始,邗沟出于战争目的被刻意的荒废,加上南京(建康)成为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扬州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衰落了下去。其地位不仅比不上南京和苏州,也被镇江(京口)甩在了身后。

    隋统一后,隋文帝毁弃了建康城,隋炀帝又沟通了大运河,使得扬州以广陵之名二度崛起并取代南京成为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富甲天下。唐朝人对扬州的向往和今天人们对于纽约的向往无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都是那个时期靠近运河的扬州繁荣景象的写照。

    随着两宋时期海运的逐渐兴起,扬州又经历了一个衰落期。然而自明疏通运河之后,扬州又迅速繁荣起来。并且此时扬州的繁盛,还得益于盐商的助阵。在盐业买卖被国家交给国家认可的商人后,两淮地区的盐商迅速富甲天下。依靠运河与长江的水运之便,各地盐商、徽商等各种势力汇聚扬州。彼时扬州与南京、苏州、杭州成为鼎足之势,是泛长三角地区最繁荣的四大城市。

    即使连残暴的屠杀了八十万人的扬州十日也没能摧毁这座城市,然而扬州却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掉队了。随着津浦铁路的通车,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大大降低,扬州也因此而第三度衰落。今天的运河,虽然因为水运的价格优势而仍在使用(淮安以南),但重要性已经大打折扣。而今站在运河边上,怀古,才是主题。

    古运河如一条深绿色的缎带,绕过扬城,向前小跑着。河畔上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似一位正在梳理一头绿发的妙龄少女。那绿,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淡雅,那么的苍郁。也许这就是守着春风十里的扬州路。河床两岸栈道齐整、芳草茵茵、绿树婆娑,庭院掩映,绝对是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离开运河,穿街走巷,扬州城的美也是随处不在,其实扬州和镇江这两座城确是极度相似,也许就是因为挨得太近了吧,古时都是因为京杭大运河才紧紧的串在一起,像那啥,一根绳上的蚂蚱……扬州至镇江,一江之隔,穿过扬州郊区至瓜洲渡口,经镇扬汽渡,江南岸便是镇江市区了。这两城相距二十多公里,若不是由于长江的阻隔,我猜想这两座城市早就应该发展融到一起去了吧。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大概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中京口是现在的镇江市京口区,瓜洲则为扬州市瓜洲镇,前者虽然几经变迁但尚可寻古,后者则在清代康熙年间因为长江水道湮没,古城、街道、历史都化为滚滚东逝水,现存的瓜洲镇为后建。

    1978年,在原来瓜洲古渡(现在已成为了历史公园)的附近设立了镇扬汽渡,其是江苏省S243省道的过江连接点,成为了镇江、扬州两个历史文化古城的交通枢纽,其一端(北)位于扬州市邗江区,一端(南)位于镇江市润州区,两端直线距离1.6公里;镇扬汽渡使用可以承载汽车的滚装船作为工具,正常情况下8分钟即可完成过江;其24小时通航,白天大概6分钟左右一班,夜间则增长到8~12分钟,乘客票价为5元。

    从扬州和镇江都有多条公交线路达到镇扬汽渡的码头,扬州市区过去大概40分钟左右,镇江则更快一些,比起走润扬长江大桥的大巴来,走这条线路过江会更加快捷方便且便宜,尤其是从扬州到镇江金山寺,此外无论是在江面吹风还是看长江日落都是极好的。不知道为什么,我脑子里的法海和尚的形象都是赵文卓,可能真的是青蛇太深入人心了。所以,我无法把法海和得到高僧连接起来,我想到的是许仙和白娘子的那一段情缘,还有不老女神赵雅芝版本的《新白娘子传奇》。金山寺上著名的江天禅寺后面有一个洞,据传说,可以通到西湖的断桥。呵呵,怎么可能,传说罢了,满足人们最美好的想象,从这里,许仙和白娘子可以相聚。

    扬州,宜清风、宜月色、宜微雨,宜老饕。也只有到了柳絮纷飞,烟雨濛濛之时,扬州的婉约才能衬托出来。这个娴静的苏中小城,即使只是用步行去欣赏也不会太累,和古时的扬州相比,她淡去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气派,略去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浮华,如今已归于平静。

    在去扬州之前,记忆还停留在“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句著名的诗词,以及作者姜夔笔画非常逆天的名字中。。。

    说到二十四桥,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古人也有强迫症。

    曾经疑惑,为何扬州的西湖要被叫做“瘦西湖”呢,看了一些介绍才知道,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瘦西湖从乾隆御码头开始,沿湖过冶春、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莲性寺、白塔、凫庄、五亭桥等,再向北至蜀岗平山堂、观音山止,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扬州独特的风格。

    在瘦西湖漫步,似乎真的感受到了扬州的慢,那种慢并不是成都的慢,也不是厦门的慢,而是一种从古至今,悠然自得的慢。石狮子都歪着头,平添可爱的情状;湖上游船缓缓而过,一点也不急也不赶,想要多享受一会儿这大好的晴日,不负时光。

    三月的柳、桃花,五月的槐和琼花……再加上些烟雨濛濛,到了春天,扬州的美才能真正显出来。瘦西湖河边,二道河岸,古运河畔,一眼望过去,都是大片大片的鹅黄色,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柳树枝头。

    那里有佳人如玉,

    那里有琼花似雪。

    那里有美酒如饴,

    那里有月华似水。

    到扬州已是夜晚。

    华灯璀璨,和小伙伴漫无目的地走在扬州的闹市街头。

    冬春交汇之际,夜渐深,慢慢抬起头,一轮月亮寂然无声地挂在天心。月华如瀑,将我全身笼住,又如水银般在脚边泻了一地。

    整个小巷都沐在了如水的月华中。感觉一下子穿进了时光隧道,从一个现代的城市忽然去到悠远的从前,一个充满唐宋韵味的月光小巷。

    滞重的步履蓦地变得轻灵起来,走在青石板的小径上感觉就象是洛神凌波,御风而行。

    边走边打量着小巷两侧的民居,忽然人又定定地站在了那里。

    白天走过一间普普通通的民宅上挂着一副牌匾:朱自清故居。

    喜欢上文学就是因为读书时学的一篇散文《荷塘月色》,为文中的月色所倾倒,并从此在心底一直对朱自清有着莫大的喜爱。

    从朱自清的传记中知道,童年和少年的朱自清都是在扬州度过的,并且数次搬家,这条小巷中的故居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房子了。

    可以料想,幼时的朱自清就是在这样的小巷中沐着这如水的月光长大的,难怪后来能写出那样的美文。

    中国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在扬州沐过这同样的月光。

    中国描写月亮最多的诗人是李白。多次到过扬州的李白,即使远在武昌黄鹤楼头送友人孟浩然坐船去扬州时,还对烟花三月的扬州念念不忘,心向神往;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本身就是扬州人,他笔下的月夜空灵流转、飘逸出尘;还有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样让人浮想联翩诗句的杜牧,亦曾在扬州呆过三年;而写下千古咏月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苏轼,则在扬州当过知州;白居易、欧阳修、秦观等人也都曾在扬州生活过。

    唐朝有个叫徐凝的诗人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国是一个热爱月亮甚至浸在月光里的民族,中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唐宋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到过扬州,天下三分明月独占其二的扬州明月,是否让诗人们多了一份灵气,并由此成就了不朽的唐诗宋词?

    扬州在长江的北边,然而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把它当作江南的一份子,所有描绘江南的美好词语也都被用在了扬州身上。

    在居住的地方,踱出小巷没走几步就见到一座道观上书“蕃厘观”三字,进去却好象并不见有道士,倒是到处写满了琼花的历史传说和资料图片,才省悟这个蕃厘观就是鼎鼎大名的琼花观。

    南北朝时有句诗叫做“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一向都被后人用来形容扬州这个东南胜地、销金窝子,连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写到扬州时也用此诗句来形容。

    其实南北朝时的扬州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治所在建康(今南京),现在的扬州是后来隋文帝改当时的吴州而得名的,南北朝人骑鹤下的是南京。

    南北朝时扬州虽也算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地方,但还远远无法与六朝金粉繁华地的南京相提并论。扬州的真正崛起是在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扬州成为南北水运枢纽之后。

    相传当时在琼花观里长着一株绝美无比的花,因为美如白玉人们便把它叫做琼花。“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隋炀帝为了看这天下独一无二的琼花曾三下扬州。不过亦有书载说琼花始于唐朝,隋炀帝到扬州是看不到琼花的。

    不管如何,隋炀帝第三次下扬州身死国灭则是确凿无疑的。隋炀帝死后,随侍身边的后宫数千佳丽散落民间,是否也造就了扬州女子从此的天生丽质?

    这株琼花之后历尽劫难,在宋朝先后被皇帝移植开封和杭州,但都因日渐枯黄而发回扬州。金兵南侵又将琼花劫掠铲走,幸在铲剩的根际处又发出了新芽,且得观中道士呵护,琼花才得以重生。

    但琼花的气数终于随着宋的灭亡而到了尽头,在宋朝灭亡那年离奇死去。又过了二十年,观中道士补种了一株聚八仙在原琼花生长处,后人便把聚八仙叫做琼花,不过战乱中聚八仙也灭绝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的园林工人寻遍山林乡野在蜀岗又重新发现了聚八仙,并四处引种。

    出了琼花观看着地图从小路往瘦西湖方向穿去,又无意中见到了江泽民故居。过了护城河,史公祠就到了,扬州历史上最惨烈的日子也展现在了眼前。史可法在扬州抗击清兵,城破身死,清兵在此屠城十日,杀戮了几十万人,这就是扬州史上永远铭刻的“扬州十日”。

    扬州是一座被诗泡着的城市,更是一座被血泡着的城市,然而它却有着惊人的复原能力。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却迎来了隋唐的鼎盛;跟着又在南宋数度成为战场,但只要局势稍有和缓,扬州就会迅速得到恢复发展。

    “扬州十日”让扬州成了一座空城,可到了康乾年间扬州又已拥有了五十万人口,而当时世界上人口达到五十万的城市只有十座,扬州经济之发达从它当时仅盐业一项就已是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可见一斑。不过随着运河的淤塞和铁路的出现,从清末开始一直依赖着运河经济的扬州陷入了低谷。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当年只怕是天天流连其间吧。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其都城长安是世界上唯一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但最令诗人们心向神往的并不是长安,也不是洛阳,同样不是苏杭,而是东南繁华之地、梦中温柔之乡的扬州。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各国商人纷至沓来,甚至定居于此,过着莺歌燕舞、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乐不思归。唐时扬州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纽约,至少也比得上今天的上海,而唐时的上海还有一部分在海里没成为陆地呢。

    扬州在唐朝时是在长江入海口的江边,孟浩然在黄鹤楼别过李白后,沿江顺流而下就能直达扬州。沧海桑田,现在的扬州市区不但远离了长江入海口,就是与长江也隔了几十公里。

    扬州是一座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城市,更是一座文人笔尖滋润出来的城市,它不可以用手,只能用心去触摸。

    在这南国的花城,借问一声扬州,是否可以让我剪一弯明月为舟,折一枝杨柳为桨,再一次轻轻地划入你的波心?

    小桥,流水,垂柳,水鸟,亭,台,轩,榭,廊,阁,这些江南水乡特有的景物,以及瘦西湖的所有传说,和着美丽船娘缓缓的桨声,一点点浸淫了我的记忆。瘦西湖,一个“瘦”字,暂且不谈“瘦”的由来,亦足以引发人无限遐思。瘦,是现代美人追求的境界,“楚腰纤细掌中轻”之赵飞燕,已经引领时尚上千年了,而在这江南小镇,崇尚“瘦”的风尚,千年未改。一湖瘦水,潺潺流淌了几千年的诗意和浪漫;几杆瘦竹,淡淡渲染出扬州文人的节气和骨气。“瘦”,也是千百年来骚人墨客、志士仁人的形象标签,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坐镇扬州指挥时,仅用“盐和酱油当下酒菜”的爱国将领史可法,国难当头时,誓死不买“收买灵魂性质”的美国救济面粉的散文家朱自清,皆铁骨铮铮,一副民族气节,骨气也。

    在这个初春,我们三人又相遇在扬州,一直觉得,与人相遇是一种缘分,我和两位许久不见的朋友相约在扬州,与一座城市相遇,何尝不是一种特殊的缘分呢。

    扬州,扬州,这座史上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如今少了奢华艳丽,多了清秀温婉。扬州,我轻轻地来了,又轻轻地走了。不忍心,惊扰你千年的旧梦。此身无法久留,灵魂,愿在这里安放。如若,自己是一朵漂泊的云,无数次飘过扬州上空的时候,化身成雨,一滴一滴,落在瘦西湖水的里,看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苏专题】三人扬州行,惊扰千年旧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va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