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新闻,上海的喜茶需要实名制购买,排7小时队都已经不能阻止民众对喜茶的热爱了,网友调侃道,估计下一步要摇号购买了。

记得去年喜茶在深圳刚火的时候,坐在对面的同事每天下班都去排队,晚上一杯,早上一杯,我问她,真的有这么好喝吗?她说,真的很好喝。
于是,我经不住诱惑的也去买了。我的感受是,确实味道不错,但是让我排这么久的队,我是不愿意的。
近几年来,网红爆款美食越来越多,喜茶,鲍师傅,奈雪,肉松青团·····刷爆了各大社交媒体。为什么大众会喜爱这些美食?我想试着分析一下。
-
打铁还需自身硬 ,毋庸置疑,一个优质的产品是成功的基础。
在开店之前,喜茶花了一年来调试打磨产品,才投入市场。
当我喝过喜茶之后,后来又喝了其他品牌的茶饮后,会发现差距真的很大。不管是从包装,口感,醇度来说,喜茶确实是新茶饮品类里的佼佼者。
同样打造过网红美食的西少爷肉夹馍创始人孟兵是这样说的:
一个产品,一定要做到可以自然扩散,不做任何的传播,自己的用户量会增长。这个时候才可以去做推广。如果把一个不好的产品投放市场,他自然衰减,那就完蛋了。打广告只会让他死得更快。
-
单品打爆,选址中心地段,塑造品牌力。
打造一款爆单品的好处就在于,利用单品聚焦,更利于品牌的传播。因为在传播的过程中,具备先天“聚焦”优势。
例如,喜茶选择了奶盖茶的做单品切入,抢占奶盖茶品类的消费市场,形成“奶盖茶=喜茶”的品牌认知。同理,鲍师傅选择了肉松蛋糕切入,奈雪选择了欧式面包切入。他们都在某个单品里抢占了用户的认知。
所以,购买时我们会毫不犹豫的就选择那些网红美食。
-
排队购买刺激了人们的从众心理。
这是典型的羊群效应,一个人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然而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看到哪家餐厅排队人多,就会下意识的也去排队,然而并不知道好不好吃。排队人数之多,刺激了人们的从众心理。
“喜茶”上海店开业当天就创下了排队7小时的盛况,甚至有黄牛党加价两三倍于原价倒卖出去。为了控制购买人数,店家不得已想出实名制购买的办法。
-
为了发朋友圈。
人们购买“网红美食”后做的第一件事往往不是品尝,而是拍照发朋友圈,然后看着评论里的一片羡慕和一颗颗赞而感到满足。在互联网的今天,人们需要“网红”支撑人际交往中的谈资。
曾经,食物的作用是为了饱腹,而现在,人们还追求口味上更大的满足,追赶潮流,以及知名度。
压力也是一个原因,在一个团体内,谁有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会招人嫌弃。如果说现在你都不认识这些网红美食,那一定会被身边人嘲笑。
-
乌云冰激淋、云下咖啡、雨滴蛋糕…网红美食几乎隔一段时间就能炸出一个爆款,但真正能够红到现在的却屈指可数。
喜茶爆红了两年,但是是否能爆红20年,这就是个未知数了。
网友评论
看来还是花一个小时好好泡茶喝适合自己。
1,喜茶的味道,我听群众喝下来,真的只能说还行,远达不到完美好喝的程度。
2,喜茶的营销方式,是饥饿营销,并且在最一开始,是请人排队营造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