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门君
图 / 网络
1.
高考结束后,我第一时间在群里询问远房堂妹发挥的怎么样。
“还行吧,英语挺简单,数学有点难。”她发来一个吐舌头的表情。
“诶?那上浙大还有戏吗?”
“能上最好,不能上也无所谓啊,浙江好学校这么多......”
她淡定的语气让屏幕另一端的我愕然了一会。
我依稀记得两年前,她斗志昂扬地和亲戚们宣称,自己非浙大不上。
“帆啊,”堂妹的爸爸在群里发话了,“只要琴儿开心,她上什么学校我和你阿姨都支持!”
这份“开明”的教育理念,却让我陷入了沉思。
每次高考前后,总有媒体都大肆鼓吹“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不是211&985的学校也蛮好!”。这固然是一种思想的解放,一方面打破了画地为牢的“名校思维”,一方面也鼓励年轻人高考失利后不要气馁,可以尝试创业。
然而,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当一个人退路多的时候,ta的干劲必然会大打折扣。
“既然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那我那么拼命地寒窗苦读干嘛?自己开店当个老板过过小日子不是蛮好的嘛!”
如果我未来儿子说出了这番话,我非但不会感到欣慰,还会感到心寒和恼怒。
父母呕心沥血供养我们上学,不是让我们去考场上遛弯的。
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捧211&985大学的思潮开始逆转,谁如果还高调宣扬名校优势,一定会被舆论狠狠地嘲讽:
“都什么时代了,人各有所长,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又如何?”
更有无聊者,会把念错字的北大校长拖出来批判:“校长会把‘鸿鹄’念成‘鸿浩’,北大也不过尔尔!”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回想我们和父母小时候,可都是以清华北大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的。
哎,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那么,名校在这个时代的优势真的荡然无存了吗?
当然不是。
既然被称之为“名校”,肯定在某些方面比普通大学要占有优势的,比如师资力量、教室器材、学校环境、品牌价值、校友资源......
如果说你觉得这些都是虚无缥缈不值一提的东西,那我们提一个实际的“名校效应”。
名校出来的毕业生,不仅会受到用人机构的疯抢,工资也会比普通大学生至少高出20%.
当然,你可以说你不在乎,或者拍拍胸脯道:
“我比他们多努力20%不就好了!”
可是你别忘了,名校的学生,比你努力的又岂止是20%的多。
我一浙大的朋友,读书的时候根本约不出他吃饭,因为他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做报告。
有一次我忍不住吐槽:
“你为啥这么拼命?凭你的履历,进阿里压根没问题。”
他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如果我不努力,就算进了阿里,恐怕也成了同班同学的手下。”
那句鸡汤怎么说来着?“那些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
更可怕的,这些人还各种暗示你,你努力也没有用。
最可怕的是,你居然还信了。
3.
关于高考,有一个读者留言说,她两年前放弃了高考,自己开创了一家服装店。
“为什么不想接着读书呢?”我问她。
“因为不是读书的料,哈哈。”她耿直地回答。
客观说,她的这家店利润还算是不错,至少不用她父母操心了。
“放弃高考,这两年你后悔过吗?”
“怎么说呢,后悔谈不上,只是有时候忍不住会猜想,如果我当时上了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出来开店会不会更加得心应手。”
可是,人生并没有这么多的“如果”。
在我看来,上大学其实是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可能性和竞争力。
你当然可以选择不读大学,尽早创业,但是希望你明白,你读了大学之后,人脉、资源、眼界等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等到万事俱备,再胸有成竹地去创业不好吗?
我非常厌恶“211&985大学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论调的原因,是他们无差别地抹杀了许多人的努力。
后者奉清华北大等名校为理想殿堂,勤勤恳恳地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
而你却说,“学校并没有好坏之分”,对不起,这是在侮辱所有追梦的学生。
学生也许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学校有。别人可以欺骗你,但你不应该自欺欺人。
我浙大在职研究生的班里,有一个三十多的大叔,我问他为什么突然想来进修自己,他是这么回答我的:
“我以前读的三本大学,大家都不怎么爱学习,现在终于有机会接触到名校。我要磨砺自己,不然我的人生会抱憾终身。”
有些人在高龄仍然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你却在年轻的时候舍弃了这个机会。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一步错,步步错。
是的,也许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恐怕是你最好的出路。
ABOUT ME
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
目前正在就读浙大传播学在职研究生。
著电子书《我的才华不是拿来取悦你》
转载、投稿和商务合作请在后台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