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极其重要,高考总分150分,它就好像一头肥大的骆驼。
语文分值高,但是到了学生的试卷上得分却不见得多高,甚至还有一些不满意百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语文这么一头肥大的骆驼是怎么被小勺一勺一勺的炒着吃了?怎么背阅卷人一分一分的扣去分数的呢?
我们来算一笔账,语文有一道情景默写题六分,优秀的学生可以做到一分不丢,至少也能得个四分。但是在阅卷中,我们发现有大量的学生只能得一分两分,过不了三分。
虽然仅仅只是六分,但是却要求学生背诵初中高中64篇文章,而且背诵过之后是绝对不能书写错误,不能有错字,多字少子换字。这题记忆量很大,时间跨度长达六年,给难度可想而知,令很多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望而生畏。更何况,命题人还有追加了情境这个审题难度。这就会导致一些学生虽然课文是背过了,但是因为理解能力不到位,所以无法选出情境所需要的特定的句子。
古诗鉴赏是语文考试最难的部分,命题人又喜欢做对比阅读测试,对比的内容往往是课内外各一首。而客内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往往是初中的。这就是说在初中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的那首诗,在高考考场,就成为考生的噩梦。ho考生打圈又损失了五六分。
再说19分的文言文阅读,虽然命题取材于24史,但是它的考点往往直接关联初中,高中课文内容在150分的语文试卷中,这一部分是和语文课本联系最紧密的如果考生在初中或者高中文言文学习,中间不用心,缺少积累那么必然导致高考答卷上的严重失分19分的试卷,优秀学生可以打16分以上,而差学生往往只得六分五分,这就是说这会又和别人拉了十多分。
小说阅读,散文阅读也都重视课内外知识点的衔接都在有意无意的变换方式考核学生对于课本学过的课文的熟悉程度,理解的准确程度。很显然,如果对课文中这些内容包括读写知识烂熟于心的人,显然,胜出的机会要比平时学习马马虎虎的人多得多,他们的优秀导致了语文学习马虎的人出局。
至于说到占60分的高考作文,一些优秀的考生对于课文内容烂熟于心,他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课本上的片段信手拈来,作为论据或者说很巧妙的用课文的结构写法来给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这显然有远远高出了那些对语文课文不重视的人,虽然这些考生可能内心很不服气,你只不过是套用了课文而已,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学以致用吗?学习就是为了用的,这是走到哪里都说得过去的真理?
语文高考上的失利原因有千条万条,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对语文课本不熟悉。世上的专业林林总总,任何专业都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语文学科也是这样。语文课本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是学语文的人走江湖,打江山的唯一凭借我们怎么可以不重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