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择思集荒原朔风烈,边关骏马驰
下面几个抗日战争的问题,我们需要慎重对待

下面几个抗日战争的问题,我们需要慎重对待

作者: e99b83a027f1 | 来源:发表于2018-08-18 11:13 被阅读5次

近年来,普通大众抗日战争的了解呈现全面、深入的趋势,很多原本是一团雾水、模棱两可的问题清晰的呈现在大家面前。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小编略举几例,以求抛砖引玉,也期待各位读者提出自己的意见:

一、淞沪会战,日本是否真的中了中国的“调虎离山”之计

淞沪会战是中、日两国最惨烈、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型会战。中国虽然伤亡惨重,但成功挫败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而日军也因为淞沪会战,被迫将很多军队调往淞沪战场,以致在华北失去了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能力。所以有人提出了“淞沪会战,日本中了中国的‘调虎离山’之计”。

这个说法的出发点是:日军将兵力集中在华北,继续发动攻势,先占领西南、西北,然后沿长江而下,将中国军队往东驱赶。这样中国政府没有地方可退,无法长久坚持,而东部的平原地带又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运动,大力发挥其火力优势,这样就可以彻底击溃中国军队。

这个说法忽视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原则。日本国土狭小,无法跟任何一个国家长久打下去,尤其是地大物博的中国。而旧中国贫穷落后,所以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原则是:发动几次大规模战争,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打击中国军队,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膝求和,以实现占领中国的目的。

上海是长江的入海口,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如果占领上海,就可以攫取巨额的经济利益,为日本继续战争补充能量,也能严重挤压中国经济。如果再攻占南京,就可以威慑蒋介石政权,击碎其脆弱的心理防线,迫使其屈膝求和。

日本一直把占领上海作为首要战略目标,1936年,其参谋本部制定的1937年《对华作战计划.用兵纲要》就明确列出“以第4军(3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计划调用新编第10军(2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

而蒋介石也深知一旦中、日开战,上海将是日军重点进攻的地方,所以一大早就在上海外围修筑了“吴福线”和“锡澄线”等国防工事,以抵挡日军从上海进攻南京。

相反,日军如果进军西北、西南,并不能轻松占领。西北、西南都是高原、山岳地带,不便于日军机械化部队运动,火力也无法发挥,而手持简陋武器的中国军队正好利用山林、沟谷的掩护与日军周旋。岗村宁次一直主张的“西安.成都作战”不被批准,兵力不足是一个原因,地形不利也是日本大本营顾虑的因素。

所以,日本一直都准备在上海与中国开战,只是没想到蒋介石政权的抗战意志不光没被摧毁,反而更坚定,中国军队也越战越勇。

二、中国首次远征时,英军是否真的是“弃缅保印”

中国首次远征时,与在缅甸的英国军队组成了联合军队,共同抗击日军。但由于英军并没有真正抵抗,而是一直向北撤往印度,最终导致中国远征军惨败。

现在很多人认为,当时英军是“弃缅保印”,即将缅甸的军队撤到印度,如果日军进攻印度,英军一定会抄家伙跟日军真干。

那么,英军是不是真的“弃缅保印”呢?

印度和缅甸一样,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对宗主国来讲,所有殖民地无非是“赚取外快”,安排一些半退休或有背景的官员。当然,印度有它独特的价值,其北部风景优美,人口稀少,气候凉爽,英国人当时就在那里搞了很多旅游度假区,大量英国绅士都在盛夏时节跑到那里去避暑。

然而,不管印度有多么好的资源,永远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可以从国内派部队去镇压印度人们的反抗,但绝不会为了保护印度而与日军“对掐”。如果日军跟到印度,就跟缅甸一样,先丢给日本人,等日本失败以后再拿回来。

之所以出现英军“弃缅保印”的论调,是英国人作个样子给同盟国看“我准备在印度抵抗日军”,以维护大英帝国最后一点绅士脸面。幸运的是:日军没打到印度去。否则,英国当时被希特勒那个疯子揍得不敢抬头,哪里还有力气在印度打。如果真愿意打,在缅甸打又有什么区别?

至于后来的英帕尔战役,英军敢跟日军真干,那是因为德国、日本已经出现颓势,同盟国开始反攻,英国已经喘过气来,并得到美国大力支援,才壮起胆来。

三、日本陆军的各师团是不是一直在固定区域征兵

日本陆军在明治维新时开始建军,最初编成17个常设师团,每个师团的士兵都来自同一个县,并“一直”在这个县征兵。后来扩大规模,新设了很多师团,到投降前夕,总共有100多个师团,另外还有很多飞行师团(属于陆军)、独立混成旅团。

这么多的陆军师团,是不是仍然像刚建军时那样,每个师团一直固定在一个县征兵?

为了了解真相,请各位读者先看下面的截图:

第22联队属于日军第11师团,是日军最初的17个常设师团之一,淞沪会战时在罗店与罗卓英指挥的第18军激战几天几夜。

日本自己资料上记载,第11师团的兵员补给地是善通寺,属于香川县。而实际情况则是:这里面有中国东北人。

上面这段话足足说明,日军很早就在中国占领区征兵,而经过淞沪、徐州、武汉三大会战后,日军损失巨大,更需补充大量兵员。一个弹丸小国,哪来那么男人上战场,还要顾及国内工业、农业,另外一个更现实的问题------“续后”,100个小伙子中,至少得留下十几、二十个吧?

所以,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陆军士兵来源已经非常复杂,里面有大量强征来的中国人、朝鲜人,只是日本人做得很巧妙,没有留下痕迹,而另一方面,又不遗余力的宣传他们每个师团的士兵都是来自固定的县。由于他们宣传的好,蒙蔽了我们很多同胞的眼睛,以致到现在,我们很多同胞还认为------日本每个陆军师团兵员都来自同一个县。这就等于帮日本人辩护:我们没有强征其它国家的人到部队。

电影电视中的日本人是机械、呆板的,现实中的日本人是阴险狡诈的,至于阴险狡诈到什么程度,请先看下面截图:

上面截图来自《日本陆军史》第150页,作者是日本有名的历史学家户部良一。在书中,户部良一极力为日本人在1894年制造的《旅顺大屠杀》辩护,把责任全部推到中国人身上,污蔑中国(清朝)士兵对日军死亡士兵尸体“削鼻、挖眼、剖腹”,甚至连“清朝官员没有整齐有序的投降”也成了日军大屠杀的理由。

这就是日本人的阴险狡诈。

所以,我们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随便相信日本人说的话和写的书,否则,就中了日本人的诡计,帮日本人掩饰在中国犯下的罪行。而日本人肯定围坐在榻榻米上奸笑,领头的还会说“各位,要把事情做得完美,不要让他们看出来”。

以上只是小编提出的几个简单问题,希望能引起各位读者重视,尤其不要被日本人的资料所迷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面几个抗日战争的问题,我们需要慎重对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tf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