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第一章 快人一步的认知优势
选择好的知识体系
一、坏的知识体系
缺乏纵深
一个人知识面再广,至少在某一点上也需要是纵深的,有深度的思考和见解。纵深的知识点才能打穿现象与底层规律的通道,这也是个人竞争力的保证。
ps:门门通不如一门精,最起码要有一项属于靠前位置能拿得出手的让人佩服的技能。
单一化
单一化的知识体系会造成狭隘的视野。
ps:片面不客观的思维定式。
松散无联系
松散无联系指的是没有意识到要去发现这些知识的共同点,就像任意堆积的衣服长期不去整理而造成生活混乱一样。知识碎片化而不加以整理,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松垮堆积的知识体系,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坏处。
ps:没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不自洽
“自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理解,就是自圆其说。不自洽,就是不能自圆其说。
ps:观点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是这样的观点,碰到类似原理但表现不一样的情况却又是另外一种观点了。
一个人的观念是否能够自洽,还有一种简单的鉴别方式,就是看这个人在短时间间隔的前后,对同样一件事的推论是否统一。
二、好的知识体系
1.宏观层面:T形知识体系
在某一专业上纵深,同时具有多学科的广泛视野。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ps:跨学科学习很有必要,可以开阔视野。大道至简,很多学科之间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需要我们有一项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触类旁通的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理论,融会贯通。
2.微观层面:Y形知识体系
微观Y形知识体系指的是,你不能只使用单一知识,还要将其他类型的知识合并进来一同使用。
重点就在于“刻意合并使用”,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思考模式都倾向于自动化提取,或是回忆检索。若非有意而为之,是很难加入其他学科知识的。长期如此训练,能让技能合并。合并后的综合技能,能和其他技能再合并。
ps:重点在于融会贯通,迁移利用,熟能生巧。
3.TY形知识体系的规划
TY形知识体系使用时的三个要点:
(1)找到纵深的知识点。
(2)建立多元学科的知识体系。
(3)合并交叉地使用知识。
纵深某一专业知识点,终极目标是洞穿该领域的现象和底层规律之间的关联,熟练使用各个层面的知识和技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无论你怎样选择,只要抓住最终目的,即通过这些大观点,掌握该学科的思考方式和核心概念模型,并能在现实中应用。
ps:万变不离其宗,掌握核心要点是重中之重。记忆是以熟记新,同样,理解一个不熟悉的事物也是用已知事物作为支撑来类比不熟悉事物的而跨界混搭能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具象问题,更好分析。
为什么二手知识符合学习现状
目前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反复强调学习一手知识的重要性,但这种论调是建立在个人在此领域有所感悟和建树的基础之上的。而在目前时间、精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二手知识的拿来主义的优势就显得异常突出了。
二手知识的好处
ps:有胜于无,只有了解了才有机会知道自己是否有必要再深入下去。
什么知识值得学?
真正值得学的只是要满足这三方面的标准
经验主义
理论好不好用,必须眼见为实,拿出大家都认可的证据,经得起实证检验。
ps:事实胜于雄辩,华而不实招式不如能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实用主义
理论要有实用价值,不实用没有意义。
可证伪性
可以被证明是错的。
用可证伪性去检验知识价值,能提炼出更具解释力、更科学、更可信的知识。
以上方法源自一种对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可以被证伪的理论。所以,我们姑且将其称为科学标准。
学习既有知识前,先学会甄别
1.能提升你的技能吗?
2.能与你现有的知识体系产生交集或者碰撞吗?
3.能满足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吗?
人的成长,最有效的还是认知迭代
如何实现认知迭代?
1、对待知识的态度
认知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看待自己知识的态度:承认自己无知的程度。
越厉害的人,越是承认自己的无知,他们始终抱着空杯心态去学习新事物。
而进入全知状态的人,却抱着筛子心态去面对新事物,他们学的实际是自己已认可、赞同的知识,而那些对他们价值观产生冲击的、颠覆他们思维的知识却被他们略去。
2、学习的知识类型
好的知识,能让你学后产生更多的疑问,实际上是让你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程度。
将复杂问题拆解成多个变量进行分析的能力。
元认知,即自我监控、认知的能力。
ps:好的知识一定是那种让人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东西,是可迁移经得起推敲验证能够举一反三可以很好的指导工作和生活的知识。
第二章 自我进化,重塑认知与思维
大脑特性
大脑并不会限制一个人成长,它生来就有极高的可塑性和无限的成长空间,同时也有研究指出,人的长期记忆容量可能是无限大,即使我们用不完。
关于天赋
首先得承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生来具有不同的大脑构造,天赋因人而异,但一定存在。
但由于大脑可塑性极高,实际上天赋本身的价值仅在短期有效。
打个比方,天赋就像起跑线,天赋好的人,起跑线置前;天赋普通的人,起跑线置后。但是大脑可塑性极高,意味着这个跑道并没有终点。短期内,天赋会拉开人的差距,但是一旦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考量,天赋所带来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
ps:既然大脑具有可塑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后天用正确的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的刻意练习正是拉开差距的最好方式。
人和人的区别在于这两种思维模式
1、僵固型心智
僵固型心智认为智力是先天决定、固定不变的,所以他们的基本原则就是让自己任何时候都显得聪明能干,不惜代价去证明。
僵固型心智认为如果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说明自己不够聪明,不够能干;
僵固型心智认为失败和障碍显得自己无能,所以会拼命避免和隐藏;
2、成长型心智
成长型心智相信智力是可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他们的首要原则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成长型心智认为,不断努力,就可以不断提高。
成长型心智认为失败和错误在所难免,所以最好是直面和克服。
僵固型心智的劣势
1.犯错时,僵固型心智容易停滞不前,并因此错过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会感觉被贴上了失败的标签。
2.遭遇挫折时,僵固型心智者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3.僵固型心智者需要不停地去证明自己。大多数情况,他们只是在原地踏步,搜集了一大堆的证明,但未必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4.对尝试去努力感到恐惧,因为这让才华本身受到了质疑。
僵固型心智引发的思考
一旦到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僵固型心智者遇到挫折便会踌躇不前,其中,那些曾经表现优异的僵固型心智者,在遭遇挫折并陷入僵固型心智的负反馈中时,比起其他人更难重整旗鼓。
反身性原则:当一件事情有人参与时,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始终是片面的、歪曲的。这些歪曲的观点能反过来影响与该观点有联系的事情,因为错误的观点会导致不适当的行动,从而影响事件本身。这就是反身性原则。
天赋这样的观念就具有反身性,你认为人是有天赋的,那么你就只能看到人表现优异是因为天赋好,当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但这却反过来印证了天赋论的正确性,并让你继续采用这个观点去行动和观察,如此循环下去。僵固型心智,是一个负循环的死局。
ps:表面上看我因为A所以B。是因为有了A 的现象所以才导致了B的结果。但我觉得恰恰是因为B这个还没发生的想象中的结果占据了大脑的主导思想,才会有了A这个现象。我举例解释一下:假如A是“学习好”这样一个现象,所以推断出B“有天赋”这样的结论。表面上来看是由A及B。其实我觉得是有B及A。正是因为潜意识觉得有天赋,所以对待学习某门功课或者技能来说,内心坦然不紧张,觉得一定会有好结果。这也正验证了我以前读其他书的观点:你相信什么就会是什么!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关于改变的两个概念
第一序改变
发生在某一系统之内的改变,系统本身维持不变
例如,做噩梦的人,在梦中可以做许多事——跑、躲、打、喊,等等——但无论怎么变换这些行为,都无法停止噩梦。
第二序改变
改变发生在系统之外,控制系统整体的前提改变,使系统转换到完全不同的状态,也即改变之改变,简直就像量子跃迁。
例如,从梦中醒来。
ps:关于这个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我的理解是量变和质变。我们所追求的也是第二序改变--质变的效果。
那如何找到第二序改变?
第二序改变的一个原则:第二序改变的应用范畴,针对的正是那些第一序改变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因为从第二序改变的观点来看,这些解决方案正是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之处。
促成改变的4个步骤:
1.以具体的词语清楚地界定问题。
2.探究目前为止已企图运用过的解决对策。
3.对想要达成的具体改变有一个清晰的定义。
4.形成与执行一个能产生这一改变的计划。
ps:看到这个知识点让我想起了目标制定SMART以及执行目标PDCA这两个知识点。
目标制定: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要制定明确的、可衡量的、稍微踮起脚尖自己可以达成的、与自己日常相关的、有截止日期的这几个要求交集,这样的目标。
目标执行:首先要制定个计划,然后依照计划按部就班落地践行,在就是比对效果和预期的差距,进行调整,最后再次行动。
我觉得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唤起记忆中知识点并达到熟练掌握的过程。而我也一直把这个过程放在日常生活中,希望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什么样的人会陷入不幸运的窘境呢?
们之所以错失良机,是因为他们过于关注某些事物。
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
在长期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匮乏的状态下,人们对这些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困难。
ps:看到这里,我很有感触。让我想起穷人和富人财富的分配不均以及马太效应。其实都是资源的不平衡所致。穷人是很难翻身的,因为解决生存问题都已经耗费了全部精力,哪里还有额外精力再谋发展?但是,穷人难道注定终生无法翻身吗?其实不是的,我个人觉得有两条路:①买彩票中奖500万,或者你家房子被拆迁(呵呵,前提得有套房,这条不算);再就是优势理论长板效应,把你所擅长的技能练到炉火纯青成为第一,拥有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变现。这,需要付出想象不到的努力,而且还要在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才有成功的可能。可见改变命运是有多么难?但是有机会总比没有强,不是吗?努力吧,骚年。
如何变成幸运儿?
1.广泛的知识领域
大部分幸运会发生在特定专业领域。技能越多样,越幸运。知识越广越深,越幸运。
ps:高刷新率和高曝光率。
2.自由切换的思考频道
能自由切换思考的频道,当然是得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之上。思考的频道越多,看到的可能性就越多。
ps:素材得充足,脑子得有货。再次突出上面第一条以及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创意人在思考创意时,头脑中已经做了多种思考的切换,当信息密度到达一个临界点,创意自然就诞生了。
ps:还是得有素材得有货,各种素材之间的新的排列组合。让我想起了这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多样的思考频道能让你体会不同人的需求,思考频道越多,幸运越多。
ps:提倡独立思考能力,举一反三能力,不自我设限不预设立场。
3.多样的生活状态和兴趣爱好
不幸运的人通常追求稳定、一成不变。他们的生活状态较为固定,只结交固定的几个朋友,只做几件自己擅长的事。对于新奇未知的事物,他们缺乏好奇心,而且恐惧改变。
追求稳定就像只拥有一条跑道,追求变化则是拥有多条跑道。如果说每一条跑道发生幸运的概率是恒定的,自然是跑道越多,越容易成为幸运儿。
4.心智模式的转变
幸运的人更倾向于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越渴望学习和成长,越幸运。
ps:积极、正念,不预设立场,不自我设限,敢于尝试勇于迈出第一步。
如何让你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自带接口的知识
所谓知识自带接口,就是说这个知识模块能够给你“开门”,它自带的接口能让你通向其他知识模块。
自带接口的知识学习后,会让你感受到强烈的无知感。换句话说,它会给你的思维和知识体系挖很多坑,让你有继续学习研究的欲望,去弥补这样的坑。
自带接口的人
接口越多越位于中心,接口越少越处于边缘。如果这个网络中有价值流通,那么中心处的价值流通率当然是最高的。
ps:自然而然,成为能够链接更多资源这种特性的人也是我们所向往的。
自带接口的事
无论是知识的增长还是能力背书,只要事情能给自身带来更多的接口,就值得尝试。
决定做一件事之前,先想清楚这件事往后的接口,以及长期的叠加效应是什么。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叠加效应是会带来复利的。
总而言之,学习、做人、做事,你都要不断创造新的接口,以塑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收获叠加效应带来的复利。
第三章 学会学习,拒绝无效努力
在学习之前,先学会学习
人类大脑所遵循的准则是:能不用,则不用,该用脑时也不用。
认知吝啬鬼:指经常依赖简单有效的策略评估信息并做出决策的个体,即利用直觉判断系统,以减轻认知的负担。
我们生活中有大量的问题,看上去是在思考,实际是在做记忆检索。我们会优先在记忆中寻找解决方法,很多时候这样做很有效,比起思考来说更省力。
大脑运行往往遵循最小行动、最经济的原则。
大脑记忆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工作记忆
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意识、思考的区域。类似电脑内存条,临时储存的记忆。
长期记忆
存在大脑长期记忆中的记忆。类似电脑硬盘,是储存功能。
记忆模型对于学习的启发
一、事实性知识先于技能
事实性知识实际上扩大了我们的工作记忆容量。
也就意味着,只要坚持学习,一旦知识储量过了某一个拐点,知识将会爆发式地增长。比起技能来说,事实性知识作为知识增长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
ps:事实性知识也就是平时日常见闻以及学到的知识点,是零碎知识拼装后的产物,是一块一块的知识点。所以说,学习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根据大脑记忆的简化模型,信息必须先进入工作记忆才有机会进入长期记忆。你的记忆不是你想要记住或你尝试记住的事情,而是你所思考的事情。大脑总是避免思考,而学习是要对抗这个趋势。
“必要难度”理论指出:记忆的存储与提取呈负相关。存入记忆容易,提取出来会不容易;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那么,提取会更容易拖拉。这也证明了只有在工作记忆中进行深度加工过的知识,才能有效存储在长期记忆。
ps:那些印象深刻的内容才会对记忆产生深远影响。
三、学习是原有经验的迁移
学习科学中,迁移的定义是,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
如何促进大范围的学习迁移呢?
1.解决具体案例,然后搜集其他相似的案例,目的是抽象出能帮助我们进行弹性迁移的一般性原理。这可以理解为归纳法。
2.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然后加入到“如果……怎么办”类问题解决中来,或者问自己:“如果改变问题的这一部分,怎么办?”
3.尝试思考不仅能解决单一问题,而且能解决整个相关类群问题的方法。例如,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公司,不如思考如何同时做好10家公司。
ps:独立深度思考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相结合。道理很简单,但是养成习惯不容易,需要每次都刻意加强这块的练习。
什么才是有效的学习?
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知识进行深度加工时,会耗费你的所有心智资源。出现认知力竭,恰好证明你动用了所有的工作记忆资源,这是有效学习的典型标志。否则,你的学习仅仅是停留在舒适区。
ps:力竭这个词用得很生动、形象。学习就是要找到触动你感触的那个点才会有提升。读起来索然无味的知识点正是你已经懂得的,并不是有效的进步,只是对知识点的夯实。
如何制定认知迭代计划
1.认知迭代的标准是什么?
人类智识的增长,源于对“概念”的掌握。抽象的概念,是人对世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能带来迭代感的概念,需要有这些特征:精深你对某一事物的认知,拓宽你对某一事物的认知,颠覆你对某一事物的认知。
2.哪些学习渠道有助于认知迭代?
书籍,真正能帮助你完成认知迭代的是非虚构类书籍,如经济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物理学、商业理论等。
还有与牛人聊天、看视频、碎片化阅读等。在这种学习视角下,只要能完成认知迭代,学习方式完全可以多样化。
3.如何制订认知迭代计划?
大计划
关注个人感兴趣的学科领域,记录自己喜爱的学科中经典的陈述性知识和概念。
小计划
万物疑问,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筛选知识体系中的概念知识来回答。
小计划记录每一天的认知吸收。
ps:真正获取到的新认知,一定记得住、讲得出,学以致用。可以试着每天记录一个知识点,日积月累夯实、提升自己。
锚定阅读法
1.通过检视阅读获取书籍核心观点,形成锚定。
2.带着锚去观察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3.尝试自我解释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4.读原书,将自己的思考与书本内容相互印证、调整。
ps:也就是充分调动自己大脑,带着问题去阅读,“功利性阅读”。试着让自己融入其中:如果我是作者,我会如何解释想要论述的观点?然后再把自己的答案和作者的对比,碰撞出火花形成智慧叠加。
学习速成之游戏模型
1.最小套路重复练。
所谓最小套路,就是用技能中最简单的方法,输出完整的作品。
ps:就是学习一个新的东西的最少必要知识,能够让其运作起来的最少素材。
2.打怪升级模式。
所谓打怪升级,就是最小套路练习到熟悉后,寻找下一个难一点的套路,继续模仿练习。
打怪升级模式的内在机制就是游戏化,目标——规则——反馈的正循环很快就能让人上瘾。
ps:累积、夯实。我在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得也是这个思路吧。
3.不问为什么。
不要问为什么,因为你快速地走完整个套路,你头脑中才能更早形成清晰的心理表征。
ps: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说的就是这个感觉。我的理解是在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惯性了。
游戏模型:就是要速成。同样的时间,可以精通一项技能至100分;也可以学习4~5个技能,个个60分。单维度比的是长度,两维度比的是面积,三维度比的是体积。
一个维度上是10米和三个维度各6米,前者仅有10米长度,后者则是216立方米的体积,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什么是心理表征?
要理解新技能后面的原理,必须有一个与之类似、相关的心理表征。有了这个心理表征,再去学习背后的原理,你才能用旧事物理解新事物,才能瞬间理解。
拥有成熟培训体系的技能知识领域,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跟着已有的套路走。如果面对一个你还没有掌握成熟套路的新技能,你自学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通过洞察和归纳,去寻找它背后的基本套路,然后加以刻意练习,再打怪升级。
ps:所以原理和理论在对这项新技能有自己的心理表征也就是有自己的感觉的时候最有用。
如何看待低水平的勤奋?
一、60分前的阶段,必然是低水平勤奋
所谓低水平勤奋,指的是不懂得如何聪明、有效地勤奋。
60分之前的勤奋,没有方法论、没有原理,必定是低水平勤奋。
但是,没有低水平勤奋这个阶段,你也不能一跃进入到高水平的勤奋。
即便过来人已经总结了那么多方法和道理,甚至把你要踩的坑都当着你的面说得很具体了,你最后还是会掉进去。
ps:你必须经历过,大脑才会有残留才会有印象,这样在你再次接触到其原理和理论的时候会更有感触。所以,低水平的勤奋是步入高手殿堂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60分前不求甚解,60分后问个水落石出。
60分前不求甚解
1.最小套路重复练。
2.打怪升级模式。
3.不问为什么。
60分后问个水落石出。
1.十万个为什么。
2.融会贯通。
3.知行合一。
在60分之前,需要勤奋地跟着最小套路练习,这时不理解原理、不知道每一步的意义在哪儿,但是你快速地走完整个套路,能建立起模糊的心理表征,通过重复练习,心理表征越发清晰。到60分后,清晰的心理表征结合原理,迁移和融合的能力才能出现。
成为高手的两条建议
1.明白自己所处的菜鸟阶段,正视低水平勤奋的价值。
2.跟教育者而非高手学习。前者让你明白高手是什么样,帮助你成为他;后者让你明白菜鸟是什么样,这人就是你。
如果能遇见一位牛人,既是高手,也懂教育。别等,拜师吧!
ps:不要一开始就跟所谓的“专家”学,而先要跟那些实战经验丰富的老鸟请教,然后再结合那些“专家”的理论。
第四章 职场中的需求与陷阱
你要懂得营销自己
一、营销思想之一:你是谁
在需求方的心智中,只有他们记住了你是谁,才能在需求产生时想起你,这有什么用?说直接点,在职场上就是机会,市场上就是商机,你的供给满足对方需求,当然就能赚钱啦。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在对方产生需求时能想起你,于是“在需求方的心智中,你是谁?”这个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但这里要注意了,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漏掉了重点——是在需求方的心智中,而不是在自己的心智中。
ps:给自己打标签,让别人知道你是谁,如果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尽量去曝光自己。而最让人接受的方式就是利他。利他思维的践行最终才是利己的结果!
二、营销思想之二:有何不同
1.执行
得有人坐下来干活。
执行力是最基础的能力,于任何商业系统而言都是如此,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尤其是在职场上,说句实在话,一线员工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执行。别觉得这事是做苦力,还掉身价,是不是眼高手低,做一做事就知道了。
2.资源
要有资源
你在商业的价值链中,做好了一个长板,自然会吸附其他的长板来与你协作,这样的资源才能调用起来。
3.思维
决策需要思维能力,思维敏捷、视野宽广。
ps:终上所述也就是差异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创新。要有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觉悟。
三、营销思想之三:何以见得
对于个人来说,让对方感知到差异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来。
ps:要有实锤事件证伪。
四、营销本质上是一种思考方式
营销思想是基于如何提高竞争力的思考方式,营销的实操方法是这套思想的行动指南。
寻找差异化、建立差异化、让需求方感知到差异化,这套动作和思想已经是常识了。
第五章 财富自由的本质
货币演化给出的结论
1、价值隶属于价值创造者本身
2、分化后再媾和,才有交换
区块链的五大技术特征
分布式
所谓分布式,就是说参与的每一处节点,都备份了这份八卦。即便其中一个节点丢失、忘记八卦,但这份八卦在其他节点处完好无损,依然可以使用。如果个别节点胡乱篡改了八卦,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多数人那儿的八卦版本是正确的。
分布式结构的另一面是中心化,参与节点之间不能互相沟通,而是把信息汇聚到一个中心点。
免信任
所谓免信任,就是免去了个体对个体的信任,把信任交给拥有众多参与节点的网络。
时间戳
每一个债务都会有具体的发生时间,有了时间,就有了先后顺序。就像在每个债务上盖了一个时间戳一样,这使得债务与债务之间是相互独立、不能合并的。
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就是有两把钥匙,一个是公钥,一个是私钥。
我们用公钥加密,即使别人拿到公钥也打不开盒子,还需要一把私钥。而且,A和B的私钥完全不一样,独立且唯一。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的意思是,能够自动执行if-then合约条款的计算机程序。
几个知识点鉴赏
邓巴数字
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这是源于人类在500万年的进化中一直处于部落生活模式,部落中只有熟人,没有陌生人,于是大脑在自然选择中适应了这样的社会关系数量。人口爆炸不过是近几万年的事,我们的大脑还是狩猎猿的,没有变化。
同位竞争
处于同一社会等级的灵长类之间必然相互竞争。
高位模仿
灵长类社会体系中,处于低等级个体会模仿高等级个体的行为,以达到威胁同位个体的目的,从而提高生存概率。
经济资本滴漏
即所谓大众奢侈品,将原本属于财富和奢华人群享受的资本,以更低的价格滴漏给大众,以让他们效仿上层人士。
ps:奢侈品营销就是这个思路
评估社交货币价值的6个维度
归属感(Affiliation) :你有多少比例的用户有归属感?
品牌需要主动地为用户创作交流互动的机会和场景,去建立用户的归属感。如:星巴克咖啡
该品牌出现在人际交流中,能否进一步推进双方的互动,为交流者
提供额外的观点看法?例如,两个创业者正在交流商业心得时,其中一
个人突然提到了小米,于是两人就小米模式又展开了半个小时的谈论。
交流讨论(Conversation):你的消费者中,发起品牌相关的热烈讨论的人数占比是多少?
该品牌出现在人际交流中,能否进一步推进双方的互动,为交流者提供额外的观点看法?例如,两个创业者正在交流商业心得时,其中一个人突然提到了小米,于是两人就小米模式又展开了半个小时的谈论。
ps:个人理解是话题性。
实用价值(Utility):有多少人在和其他消费者的互动中获得了实用价值?
你的品牌是人们日常社交的必备要素吗?若具备这个特征,你的品牌就能通过增强人们的社交互动来创造实用价值。例如,啤酒就是很多人的社交必备产品。依靠啤酒,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平时来得频繁深入,这样就实现有价值的社交。为了提升这一点,啤酒品牌的广告都倾向于强调亲人、朋友们畅饮啤酒的聚会场景。
拥护性(Advocacy):你有多少拥护品牌的铁杆用户?
铁杆用户的典型特征是,不遗余力地向他人推荐你的品牌。
信息知识(Information):有多少人感觉他们能与其他消费者进行有效的交流?
用户对于品牌或产品了解的信息越多,就越“knowlegeable”(有知识的,有见识的)。用户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见解,就能买到对方的好印象。例如,如果一个餐馆上完菜后,服务员对每一道菜的食材、起源、演化、故事、烹饪法都做一个深入专业的介绍,顾客就能获得信息知识型的社交货币,他们就可以用此去购买其他人的关注、评论和赞。
身份识别(Identity):你有多少用户能识别出其他用户?
品牌不仅需要给用户一个身份象征,还需要从这个视角来思考:品牌的用户,能否在日常生活识别出其他用户?
例如,苹果手机的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容易识别出其他用苹果的用户;穿Under Armour紧身衣的用户,也很容易识别出穿同品牌衣服的其他用户。
从3个要素来评估身份识别
展露频次
展露场景
展露识别度
三步打造社交货币
1.理解受众的社交行为系统
(1)你的受众每天要完成哪些固定的社交任务和日常目标?
(2)完成任务、目标的进程中,他们会用到哪些产品服务,他们和不同品牌的互动模式是怎样的?
(3)每完成一次社交任务都需要花费社交货币,我们可以用账单模板来记录他们的支出。
2.挖掘品类中能产生价值的社交货币
根据社交货币价值的6个维度去做消费者调研。
3.定义并执行社交货币策略
综合评估团队、资源、渠道等营销要素,找出该品类中最具价值的维度来规划社交货币策略
如何制定和执行社交货币策略。
制定策略的思路:受众——渠道——策略。
执行策略的流程:策略——渠道——受众。
第六章 厘清关系,让劣势成为优势
三重自由论
第一重:财务自由
人生中很多问题钱解决不了,但不得不承认,钱至少能解决90%以上的问题。对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越早越好。
你需要的不是职业规划,不是时间管理,也不是自制力训练。你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强烈的欲望,你之所以干不成很多事,是因为欲望不够强!
无论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还是为了变得更优秀,财务自由必须是人生里程碑的第一站。
ps:钱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钱是万万不能的。
第二重:身体自由
身体自由,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更是对爱你的人负责。
第三重:思想自由
看书写字,是为了思想自由
思想自由要满足两个特征
1.独立自洽
独立意味着你根据自己的思想做决策判断,自洽意味着你能自圆其说。
所谓独立不一定原创。要知道人类知识发展的本质状态,就是后一代人在前一代人的知识基础之上重新归纳、演绎、实证,这是一种积木式的进步。大部分所谓的原创,只不过是旧元素的混搭组合而已。
所谓自洽不一定完备。根据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进行推论,任何一个体系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最简单而典型的形式如说谎者悖论:我的这句话是假的。
2.能根据外界反馈进行自我迭代
一个封闭的人,他的思想长年不洗澡,一靠近就能感觉到那发臭的观念和言论。他们的思想也许独立而自洽,但却很封闭。只听自己认同的,那些违背、超出他们认知之外的事物一概忽视和抵触。思想封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都与这个时代最新的机会无关。
薛定谔说,熵增过程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之中,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因为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开放的思想也是如此,能通过外界反馈不断更新自我,这样才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思想自由,是为了不被无知困扰。
ps:我记得菲茨杰拉德有这么一句名言:“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不自我设限,不预设立场。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才是应该做的。
实现三重自由的正循环
创业,是为了财富自由,不被钱困扰。
健身,是为了身体自由,不被疾病困扰。
看书,是为了思想自由,不被无知困扰。
ps:我每天也会进行身(坐式八段锦)、心(阅读)、灵(冥想)的提升。所以,作者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
后记总结与感悟
我喜欢研究根源类的知识,就像盖房子一样,肯定要先打好地基才有可能建造成高楼大厦。而提升认知以及论点深刻的书籍一直都是我比较中意的板块。一个人的认知是指导其行为的“脑部地图”,行为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所以,有个更好的“大脑导航系统”是出成果的必要因素。
前面几个关于认知以及思维塑造和学习的话题我看的比较仔细,也确实感悟颇深,后面几个关于二次元、比特币以及职场类型的并不是我中意的板块,所以只是简单了解一下而已。
好的知识一定是那种让人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东西,是可迁移经得起推敲验证能够举一反三可以很好的指导工作和生活的知识。我比较喜欢作者用“力竭”这个词语形容那些知识迭代的感觉。同时我也比较认可关于认知的程度其实就是脑子里概念多寡这样的观点。
我喜欢读书的时候一字一句的看,然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把以前知识点和看书场景融合,加深印象夯实基础的过程,我不太赞同一天读几本书的行为,但我并不排斥,因为一些工具类的书籍确实只需要看目录就可以了。
言归正传,说回本书。学习是一个通过你已经掌握的素材和知识点为基础,然后不断理解和融合新知识的过程,所以终身学习很有必要,也是在未来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有立锥之地的有效手段。
你必须经历过,大脑才会有残留才会有印象,这样在你再次接触到其原理和理论的时候会更有感触。所以,低水平的勤奋是步入高手殿堂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做一个成长型心智的人,学习各种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并运用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把各个知识点和概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尽可能的运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低水平的勤奋入门,然后找到第二序改变,进而成为高手才是认知迭代的捷径。
而这,也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收获,希望能对读到我这篇读书笔记的你也有些许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