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热点,就是沸点,一般很快会冷却,再被新的热点代替。
与以前由传统媒体聚焦不同,今天的热点基本都是由网络形成,几乎是二三天最多一周就形成一个新的热点。网民几乎是“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像非洲大草原的食肉动物一样,总是在“群餐”中不断投入撕咬阵营。虽然成千上万的人并不实际围在一起,可是在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上,无数的人就眼前的话题在发声、在唇枪舌战,似乎人人都是真理在手,人人都是判官。
热点的舆论,掺杂着语言暴力与态度暴力,非理性因素居多。这使我联想到台风,来势汹汹,去也匆匆,留下的是一片狼藉。自从有了互动性强的新媒体以来,每年都是在一场又一场的舆论台风中度过,一些人被刮得人仰马翻,万劫不复。然而,冷静的思考十分缺乏,起哄过后的战绩战报乏善可陈。
当然,不能要求亿万“手机用户”都是哲学家与思想家,但这个社会总需要有一些冷静的观察者与理性的思考者。我就不愿意跟着嚷嚷,宁愿等事态清楚、真相暴露后再形成观点。
我尤其不认同某些知识分子的咬牙切齿与武断偏执。他们连起码的中庸之道也不讲,根本就没有学者应有的涵养。对此类人,我敬而远之。
而对于一般网民的看法,我只作为“舆情”来了解,不求其正确与否。
我感到不安的是,如今的舆论热点基本都是与负面的事件有关,总体上就会形成“病态社会”的印象,难道暗合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传播规律吗?
因此,为了心理健康我也要选择淡定,干嘛因为义愤填膺而让心情变糟呢?
我相信,生活中的真善美仍然占主流,我绝对不让那些热点剥夺了人生在世的快乐。我乐故我在。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且以微醺醉眼,看风云变幻、潮涨潮落。
依然故我,夫复何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