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大脑对光源中的编码信息进行加工,便产生了颜色知觉。
(光在物理上是用波长而不是颜色来描述的;颜色只是你的感觉系统对波长的解释。)
三个维度:
1、色调:表示对光颜色的定性体验;
2、饱和度:颜色感觉的纯度和鲜艳度(灰色的饱和度为0);
3、明度:对光的强度的描述(白色最大,黑色最小)。
【2】
托马斯·扬爵士认为正常人的眼睛具有三中类型的颜色感受器,产生心理上的基本感觉:红、绿和蓝,其他所有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相加或相减混合得来的。经过赫尔曼·冯·赫尔姆霍兹的修正和拓展形成了著名的扬—赫尔姆霍兹三原色理论。
埃瓦尔德·海林19世纪中期在三原色基础上提出了“拮抗加工理论”,即所有的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成分:红对绿,蓝对黄,或者黑(没有颜色)对白(所有颜色)。
海林推测,颜色产生互补色的视觉后像,是因为系统中一个成分疲劳了,因而增加了它的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