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优秀作品选摄影旅行作品正翔语
《百年锦江光影》·解放前的春熙路(47)

《百年锦江光影》·解放前的春熙路(47)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1-06-28 07:58 被阅读0次


    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及周边街道示意图(锦江区方志办制作)(注:示意图在本章按方位把春熙路、提督街、永兴巷、总府路、华兴街、福兴街突出标明,制作时背景为成都市区图。)

    第五章 春熙路——近现代商业如春登台

    大约1924年刚建成不久的春熙路北段。从画面中可以看出,楼上有些房间还没有商家入住([法]杜满希提供)

    一、春熙路(坐标:临上东大街东端北侧 东西南北四段)

    1-1 刚建成的春熙路

    刚建成的春熙路(摄于1924年 即民国13年 引自民国《成都市市政年鉴》)

            1924年5月,杨森督理四川后打出“建设新四川”的招牌,在清末按察使原废址上,仿造西方城市建设“新潮设计”修建了“东南西北四段,十字交叉,中辟一街心花园”的“新马路”,打开了东大街和商业场的通道,形成了繁荣至今的“春熙商圈”。

            史料:民国13年(1924年),杨森令市政公所规划,拆除清按察使司衙署开辟商场。计划修4条马路,建立“模范街市”,次年春动工,双流县前清举人江子虞取名为“春熙路”。

            民国13年(1924年),奉杨森之令,市政督办王瓒绪计划拓修全市马路。划街道为5类,规定各类道路宽度,全市划分5个区域分3期拓修,经费由各街自筹自管,市政公所派员监修。5月,率先修东大街马路,拓宽至24英尺(约8.3米),改石板路面为三合土路面。两侧民房无偿自拆退让,遭激烈反对仍坚持进行,对抗拒者派兵强拆,8月扩街竣工。开始拓宽城内主要街道,平整路面,拆除栅子、牌楼,禁搭凉棚。

            民国14年(1925年),成都街道交通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黄包车通行全城,轿子大幅度减少,汽车开始发展。

            民国15年(1926年),春熙路4段全部建成,路宽40英尺(约12.2米),人行道宽8英尺,设市街花园。后建筑路纪念碑,上竖孙中山立像(1947年改塑坐像),碑周设草坪,次年元旦举行揭幕典礼。春熙路建成后,交通方便,商肆集中,形成新型商业区。

            民国17年(1928年),春熙路一带再辟新路,东与科甲巷相接,西与新街后巷接通至荔枝巷。至此,春熙路东、南、西、北四段大体形成(全长755米)。春熙路建成后,巨商大贾咸集于此,骤显繁华,成为新式商业区。

            民国19年(1930年),春熙大舞台(剧院)建成。

            民国25年(1936年),京剧名旦程砚秋到成都,在春熙大舞台公演。位于春熙路北段新街后巷子的三益公戏院开业。该剧院于1935年由吴毅侯、徐子昌、萧树人合资兴建,起名三益公。戏院分剧场、茶园、浴室、理发所、中西餐室、国货商店等部门,是当时成都设施最齐备的娱乐场所。

    1-2 刚建成的春熙路一角

    1-3 城墙上的钟表名店广告

            沿着西城门城墙的一条小路,可以看到墙上有春熙路上一钟表名店的广告,店名为“及时”(英文名on time)。

    1-4 春熙路上的街车

            新式交通岗亭下,满街放小跑的街车——黄包车,不停地把客人拉了来,又拉了去。客人们是乘兴而来,满载而去。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年锦江光影》·解放前的春熙路(4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uo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