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心理婚姻育儿
“那是我的石头,不能扔”

“那是我的石头,不能扔”

作者: 双向养育良耳 | 来源:发表于2017-03-10 19:35 被阅读0次

今天文章的开始,我想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希望这两个故事能够给大家带去一些思考。

第一个故事——你的孩子是弱智吗?

一个很年老的父亲,带着二十多岁的儿子坐火车。他的儿子特别兴奋,眨着大大的眼睛,东瞧瞧西看看。

火车启动了,所有的景象都在倒退,儿子像是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地向爸爸感叹“哇,好神奇啊!”老父亲一直笑眯眯的看着儿子。

对面的乘客觉得特别奇怪,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父子两。

火车出站了,进入空旷的地带,小伙子特别兴奋地对他的爸爸说:“爸爸,那些高高的、长满绿色叶子的,是树吗?”

老父亲微笑的回应“是的,那是树。”

“爸爸,远处的那些灰色的,是山吗?”

“是的,那是山。”

“哇,爸爸,天上一朵朵白色的,看起来很软很干净的是白云吗?”

“是的,那就是白云。”

坐在对面的乘客,略带惊讶又略带同情的问老父亲:“真可怜,您的孩子是弱智吧?”

老父亲笑着摇头说:“不,他很聪明,只是他今天刚完成眼睛的复明手术。”

这名乘客羞愧难当,向老父亲和那位年轻人诚意地道歉。

第二个故事——那是我的石头,不能扔

有一个女人,她有一个非常心爱的石头,走到哪里都带着。

她要去一个美丽的湖游玩,要下水游泳了,她仍然紧紧的握着这个石头,舍不得放下。

当女人接近湖心时,由于石头越来越重,女人开始下沉,岸上的人看到了以后都冲她喊:“赶紧扔掉石头呀。”

但是,她却固执地仍然带着石头一直游。

终于,她下沉的越来越厉害。

随着她不断下沉,人群中扔掉石头的喊叫声也越来越大,但是所有的劝慰都无济于事。

就在她被淹没的那一刻,人们仿佛听到她说:“这块石头不能扔呀,它是我的。”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正文。

继彼得.德鲁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心智模式。

他这样描述到“心智模式”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

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拍照的软件都是有滤镜或者是美图功能,这就相当于是我们人的心智模式。

我们在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滤镜”,我们只会筛选那些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认知心理学家瓦瑞拉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一个简单被动地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我们经验世界创造的主动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智模式什么样,看到的世界便是什么样。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一个专属的世界。

这也是我在前面几篇文章屡次提到的,不论是去调节情绪、还是与人沟通、看待身边的人、去养育孩子,有很多所谓的问题,要想去解决,首先便是改变我们的观念和看法,也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如何形成的呢?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上说,心智模式是由本能和过去我们对世界的观察而来。

心智模式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自己的直接的感受体验;

第二个是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关于世界的间接体验;

第三个便是我们自己思考的结果。

我们的体验、感受、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整个社会的环境都决定了我们的心智模式。

不同的心智模式便会带来不同的行动导向。

故事一中,乘客的心智模式促使他按照以往的经验去评判那个年轻人,而这些固有的经验并不一定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试用,或者说他的心智模式并不是一个更完善的心智模式。

所以,在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经历、想法等的情况下,便去评判他人,或者在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便给自己否定或评判,实在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故事二中,这个女人手中的石头就可以看成是她固执的一些观念,或者她的心智模式。在别人看来那已经给她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但是在没有觉察的时候,她是完全意识不到的。

这也是我们在双向养育里常说的“人从来不惧怕去改变,而惧怕的是被改变”。当有了觉察,便是从内而外引发的改变了,而不是外在的提醒和劝慰引起的被改变了。

一旦我们觉察了自身的问题,改变已然发生。因为没觉察到问题的你和觉察问题试图去解决的你,已经处在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

如何完善心智模式呢?

从小到大,不论是我们自己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父母的养育,学校的教育,甚至社会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的心智模式已然形成。

我们常年生活在其中,就像呼吸一样那么自然,有些时候我们真的无法觉察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不过没有关系,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是一辈子需要修行的事情。

几个小方法分享给大家:

多给自己创造机会,多与人沟通,向优秀的、积极的人学习;

多读书、读好书,开阔视野,走出固有的圈子;

以不评判的眼光看到身边的人、事、物,学会转变思路;

修身养性,让自己的身心更加的和谐。

读完此文,相信大家对心智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给孩子带来更积极,正向的影响,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更积极的、全面、发展的心智模式。

不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我们的改变都是值得的!

PS:喜欢就分享,支持就点赞。你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快来鼓励我吧!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良耳

山东妹子在北京,北师大教育学硕士毕业,

一直走在儿童早期教育和心灵成长的路上,

现在是双向养育践行导师、心理咨询师、

沙盘游戏咨询师、禅绕画分享者

愿意和你分享养育、成长和禅绕的点滴

相关文章

  • “那是我的石头,不能扔”

    今天文章的开始,我想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希望这两个故事能够给大家带去一些思考。 第一个故事——你的孩子是弱智吗? 一...

  • 你是老板

    你如果向我扔石头,那石头必定实实的打在我身上,这是天经地义的 我如果向你扔石头,那石头变成橡皮,根本无法接近你的身...

  • 玛雅原创:小故事 —— 打板子

    “石头,怎么把东西都扔地下了?” “我生气了。” “生气了,就扔东西呀。” “哥哥打我了,我就扔东西。扔,扔,把哥...

  • 此地

    小时候,在老家的一个湖边,我和表哥比扔石头,看谁扔的远。我们找两块差不了多少的石头,决定由我先扔。 我用尽力扔出去...

  • 2018-7-28

    亲爱的的奶奶: 您好! 首先,请您原谅我!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小伙伴躲在您家的后院里扔石头,...

  • 扔石头的上帝

    最喜欢的一个圣经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女人未婚先孕,人们很愤怒,说她淫荡失贞,应该用石头砸。这时候上帝说,只有无罪的...

  • 《道德经》(18)面对生活,与其穷追不舍,还不如守株待兔

    用一颗石头扔向一只狗,狗就会向着石头追去;如果用一颗石头扔狮子,狮子则会向扔石头的人追去。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就...

  • 如果扔石头

    三师游学到山水桂林,我们筏子前段,徒步后段。 等筏子的某一时刻,发现有小朋友向漓江扔石头。 [以美代替] 蓝花楹老...

  • 不再扔石头

    今天脑子里突然想到小朋友扔石头这一风险行为。 小时候老师让我们不要捡起石头就乱扔,容易砸到人。虽然记住了老师的话,...

  • 大海与河流

    我曾远远的向大海扔过一颗石头 却没能听到任何浪花的回响 从此,我不再向大海扔石头了 因为我知道 它是大海 而我 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是我的石头,不能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eo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