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到2020年我国要培育1000个左右国字号特色小镇,再加上各地的层层加码,实际数字要大得多。“特色小镇”建设量多面广,怎样推进才能不违初衷、行稳致远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1、坚持以特色产业建镇,确保特色小镇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的“特”,主要指产业“特”,即高新服务业或传统经典产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特色小镇建设要全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比如玉皇山南麓的“基金小镇”,用强大的特色产业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和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
2、突出特色文化根脉,守住特色小镇之“魂”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一是要注重和善于挖掘文化特色、找软件、找魂之所在;二是要注重对那些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可以开辟或保留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艺人工作室,包括书院、书场、戏台等,让镇民和游客能在袅袅炊烟中记得住乡愁;三是要牢固树立“文化+”的战略思维,把文化的力量融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的能动力、主导力和衍生力,提升小镇的综合竞争力。
3、注重生态建设,推进绿色发展
特色小镇必须是生态小镇,这是底线。特色小镇的整个开发过程,都要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保护好生态环境,并以此为重要资源,建设“田园风光小镇”“绿荫垂柳小镇”“江南水乡小镇”“桨声灯影小镇”等等,让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成为具有特色风景的“生态小镇”。
4、完善软硬件环境,集聚人才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一要注重搭建内、外部开放性平台,让相同、相关产业的人才经常交流、互动、合作,不断壮大、完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形成良性循环;二要给予人才扶持,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做法,对特色小镇范围内的高端人才实行税收优惠和个税优惠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运营项目的担保支持;三要打破条条框框,制定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的政策,完善住房、教育、医疗保健、配偶安置等服务,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式引进世界级高端人才。
5、财政引导,多元参与
特色小(城)镇的投资建设,具有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单靠一镇之财力难以支撑,纯市场化运作难度也很大。这就要求创新投融资方式,打通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三方融资渠道,通过采用PPP合作模式,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并让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破解特色小镇建设的“融资难”问题。
6、加强监管,确保特色小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一要进一步明确特色小镇的培育理念、方法和路径,决不违背初衷。二要坚持有重点地发展,科学确定特色小镇,合理控制数量,有序有效推进。三要坚持集约节约原则,科学确定建设总体规模,防止工业、商业、旅游、文化等大型项目建设规模过大,强化依规建设,防止违法违规圈地搞开发。四要将更多土地、资金投入生活区建设,合理减少工业用地,降低工业园区道路和绿化美化等建设标准,避免宽马路大广场等形象工程。五要建立全国小城镇建设监测机制,每年开展检查评估,对培育工作开展好的予以财政奖励,对问题多的进行通报批评、约谈,责成整改。
汤俊,现任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执行院长
旅游项目要规划,要方案,怎么办?
公众号:创行合一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