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前面有五回一直在讲尤三姐和尤二姐的事,只宝玉黛玉和宝钗偶尔出来串个场,大观园里其他人好久没露面了。
这回转回来。各种的萧条和风刀霜剑后,又一个春天来临了。这回是非常重要的一回,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只到第八十回,这已经到了第七十回,该到收尾的时候了。
从他们刚搬进大观园黛玉哭着做葬花诗,到现在笑着做桃花诗,几年时间过去了。每个人的心境和人生际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宝玉因贾府近来发生的一连串事情闲愁胡恨,情色若痴,语言常乱。袭人他们只有陪他逗笑。一大早,晴雯和麝月咯吱芳官玩,袭人去叫宝玉来助芳官。李纨的丫头碧月过来找手帕,说还是这里热闹。稻香村李纨喜静,大家都不闹着玩。李纨若还玩咯吱人的游戏那成何体统,兰哥儿倒是可以玩玩。
然后翠缕来叫宝玉去瞧好诗。黛玉新作了桃花诗,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宝琴故意说她作的,宝玉说宝琴虽有此才,宝钗决不会让他作此伤悼之诗。
这些人里,黛玉最喜欢作诗,长诗只有她做过好几次。《桃花行》与《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桃花行》预写了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不过,作者是很含蓄的,只把这种暗示写到隐约可感觉到的程度,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
众人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推黛玉为社主。可惜事不能如人意,先是探春过生日耽搁了几天,然后王子藤家要嫁女儿,然后是贾政来信说六月回来,宝玉开始补落下的功课。
黛玉体贴宝玉爱分心,便混着不提诗社的事。我总想着大观园里这些人是什么事都没有最闲的,却也身不由己忙成这样。
总算贾政又来信说冬天才回来,宝玉又有了一段放松的时间。有一种大限将至的紧迫感。
可是还是没能聚起桃花社。此社是归结从前诗社,从此以后众人渐渐风流云散,胜会难逢,故桃花一社有名无实。柳絮填词偶然一聚,却是意料之外。
这是他们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填词,自然柳絮词也都预示着各自的命运。柳絮,意味着春光将去,意味着人生的命运飘浮无定,意味着美好东西的即将灭亡。诗词我一般不摘录,例外一次吧。这几首柳絮词,实在是很喜欢,也预言得太明显。
如梦令(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湘云也知道春天已经没有多久了,伤春惜春是文人常写的主题。词中从占春一转而为惜春、留春,而且情绪上是那样地无可奈何。
南柯子(贾探春上阕,贾宝玉下阕)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探春后来远嫁不归的意思已尽于前半阕四句之中,即《红楼梦曲·分骨肉》中也说得很清楚,紧接着放风筝,两个凤凰和一个大红喜字和鞭炮风筝一起远去。估计探春的婚事已经不远了,写得这么明白。
贾探春算得是个女中强人,她曾立志改革,企图挽救即将毁灭的贾府;但却枉费尽心机,以彻底失败告终。眼看柳絮纷飞,春光将逝,她也只好无可奈何地叹息,人力是无法挽救大厦倾倒的趋势的。
探春的四句,是宝玉接了。因为用来说宝玉的心情,也说得通。
唐多令(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个词牌不如其他人的熟。在黛玉这词中,不但寄寓着她对自己不幸的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也有着那种预感到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黛玉曾自称“草木之人”,这里说草木也知愁,每个人都是说自己。
西江月(薛宝琴)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贾宝琴算是较幸运的,据说没入薄命司?其实,她与所有红楼女子一样,生存的环境同是末世,悲剧于她是同等的。所以她虽然口气壮,也是败丧的调子。“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这是宝琴的惆怅,同时也是整个大观园中人的叹息。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故作欢愉之词,要为柳絮翻案,似乎是与众不同的。这词以最后一句为最精彩。然而,细读此词,高昂之中依然潜藏着一种勉强与无奈。本就是刻意为之,所谓“好风频借力”,还是要依赖于他人的力量,有心无力,等待着飘渺无定柳絮的命运,终究是逝水与芳尘。悲剧的命运,是空虚的高调难以挽回的。
正当众人赞美宝钗“这首为尊”之时,那窗外上空挣扎着飞上青云的一只大风筝,突然从半空掉了下来。然后放风筝,每人的风筝也有命运的暗示,探春的最明白。
此回内容很多,桃花命薄,柳絮风飘。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是《红楼梦》的主旨。在末世来临之时,命途多舛,悲剧就此拉开序幕。

无戒365挑战营36#2
网友评论